缬沙坦 螺内酯及其合用对心力衰竭大鼠细胞因子 胶原产生的影响

来源 :安徽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q87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缬沙坦、螺内酯及其合用对心力衰竭大鼠细胞因子、胶原产生的影响,探讨二者合用治疗心衰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缬沙坦20mg/(kg·d))、螺内酯组(螺内酯40mg/(kg·d))和缬沙坦+螺内酯组(缬沙坦20mg/(kg·d)+螺内酯40mg/(kg·d)),模型组予等容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分离血清,ELISA及放免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清中IL-6、TNF-α、BNP及PⅢ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之间能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去传递情感,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数学智慧在真情互动中生成呢?现从一些微小视角,谈几点认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所谓“数学探究课上不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按时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或未能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众多数学公开课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叹精心设计的探究课好看不中用,对探究课经常上不完感到困惑。分析数学探究课上不完的原因,笔者有如下认识:    成因一:探究情境过于冗长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创设情境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时尚。尤其是探究性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少教师盲目地追求探究情境的花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