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分层教学探究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m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的环境下,初中体育也在不断的做出调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所有的学生无论体育基础如何,身体素质如何,统一进行一视同仁的要求和体育教学,这就会让有的学生感觉简单,有的学生感觉困难,而有的学生会感觉刚刚好。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无法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分层教学方法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广泛被应用到初中的体育教学中的一种很实用的提升教学效率的方法。通过会学生进行分层开展不同的体育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体育更加运用感兴趣,还可以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这对促进初中体育教学完成新课程改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合理将分层教学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教育理念逐渐进步,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体育教学自然就成了被关注的重点。但是在实际的初中体育教学当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的体质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各个小学升上来的学生体育的基础各不相同,就算是同一个小学升初中的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体育的态度不同,自然他们体育的基础也就不同。这让初中体育老师很难下手,不知道该从何教起。因此,采用分层教学法是当下初中体育改革的有效措施。
  1 在传统教育方式下初中体育的教学现状
  尽管初中体育已经受到了教育者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注,并且学生和老师都希望能够通过体育课来帮助学生自身综合全面的发展。但是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许多老师尽管意识到了传统教学在体育课堂上的局限性,也打出了分层教学的口号,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加上分层不够严格,基本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的分层,这就造成了分层的无效化。使得针对不同层次指定的体育活动量和教学内容无法顺利的开展,学生依然保持着参差不齐的体育水平。这就让原本只需要全班统一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分层了若干個小团体依然在进行着学生水平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的传统体育教学,这就让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实质上不仅在重复这传统教学的模式,而且还无故增加了许多工作量,从而导致了体育老师虽然十分辛苦,学生的体育学习还是一团糟,学生也无法对体育产生兴趣,甚至优于应试的原因,在得不到适合自己学习的体育内容的情况下学生往往选择了体育课开始打酱油的情况,因此,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十分有限。
  2 在初中体育科学开展分层教学的策略
  2.1 根据学生能体育基础进行精确分层
  对于分层教学法而言,分层的精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分层教学的执行效率,分层不准确后果直接造成了老师精心准备的原本适合某层次的学生学习的体育内容因为分层的不准无法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分层教学功亏一篑。可见分层教学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在于能够将学生按照体育能力进行精确分层,保证学生都能分到和自己体育能力差不多的小组里。
  例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体育测试,按照性别,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对学生进行综合评测,最后按照结果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再根据调查问卷考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向,根据方向结合体测结果来完成学生最终的体育学习小组。以足球为例,首先根据调查问卷选出表示对足球感兴趣的学生,再根据体测成绩分成足球A,足球B,足球C等运动量和技巧专业教学度不同的小组分别设计课程。
  2.2 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保证学生精确分组的前提下,针对体育教学的内容按照不同的层次分组进行不同教学内容和运动强度的课程设计,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运动并且学习到自己可吸收的运动技巧。
  例如,在篮球内容中,篮球A组为最优秀的篮球组,B组为中层水平,C组为运动能力差,甚至带有疾病的一些学生。在课程内容安排上,A组因为篮球的基础是不错的,可以安排一些个性化的提升训练和一些激烈的对抗赛;B组的学生可以从基础的运球,投篮等基本动作学习开始;对于C组来说,讲解篮球的基本规则为主要,学习拍球带球为辅助,从基础一点一点开始传球教学。如此,可以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3 对学生的考试内容分层
  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体育能力和学习的内容并不相同,起点也不同,因此像传统教学那样规定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就显得十分不科学。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所在的层次水平,老师应当制定具有层次针对性的测试内容,保证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条件但是不至于望而却步。以乒乓球为例,对于A组的学生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来角逐,对于B组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基本发球扣球等的命中率来测试,对于C组则可以通过提问比赛规则,看颠球个数等等来进行测试,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接受并努力取得好成绩。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让初中体育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效率了,采用分层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进行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湖北省潜江市后湖中学)
其他文献
脾胃湿热证是中医脾胃病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完整地提出“分消上下”法治疗气分湿热证。虽然叶天士将湿热的病位定位于三焦,但其重心仍在中焦脾胃。根据脾胃湿热证偏于上焦、中焦和偏于下焦不同的症状体现,以及“湿重于热”“热重于湿”病理性质的差异,进一步将“分消上下”法分为“芳香辛散”“开泄”和“苦泄”三法,为后世指导临床治疗脾胃湿热证提供了法门。
目的:观察比较和痹方与艾拉莫德(T-614)、甲氨蝶呤(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A)胆碱能抗炎通路(CAP)的影响。方法:将通过手术获得的6例RA患者的膝关节无菌滑膜组织进行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培养。分别用含有激动剂、MTX、T-614、和痹方、0.9%氯化钠溶液的药物血清刺激FLS。采用ELISA法观察滑膜细胞上清液中IL-17、HMGB1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细胞中α7nAChR、NF-κB p65、p-STAT3蛋白水平,RT-PCR法检测滑膜细胞中α7nAchR m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中药材山慈菇中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HS-SPME结合GC-MS对山慈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与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该药材中共检测出挥发性成分78种,鉴别出其中的73种,它们的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85.57%,其中烷烃有38种,有机酸成分有6种,酯类成分有5种,醇类成分9种,醛酮类成分9种,其他6种。结论:山慈菇药材中挥发性成分丰富,该方法高效稳定灵敏,适用于快速分析山慈菇挥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成为了当前小学体育教师交流与讨论的课题。本文主要探究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合作意识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思路和参考。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篮球是一门集体性运动,在开展过程当中需要每一个队员的积极配合。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品质和思维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篮球运动恰好能够
期刊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砼公路;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7-092-03  0 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为道桥工程的建造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为满足社会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应提高公路运输等核心交通方式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推进公路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沥青砼公路施工不仅对材料的使用具有严格的标
距离中国女排参加奥运会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本届奥运会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这将是女排 19 年夺冠时期七仙女的最后一届大赛,之后主力副攻颜妮将会退役。最为关键的是郎平会在东京奥运会之后按照原计划退休,其实他在里约之后就想要收山,但为了朱婷等这一辈的球员,也为了自己,继续坚持了一个奥运周期,是很不容易的。
期刊
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已有数十年之久,他综合中西医学的理论,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督-柱学说、“六通”“六不通”等特色理论,开创韦氏特色手法,对八桂医学以及中医骨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关于韦贵康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文献资料很多,文章从学术理论、特色手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探讨及临床经验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索不同音声对人体五脏气机变化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3月至6月纳入30名健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传统气功五元庄的五脏发音经过系统发音训练后,检测发音前后五脏募穴的红外热图变化,记录五脏募穴的温度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发五元庄的五脏之音(肝脏之音“Tü”、心脏之音“Xin”、脾脏之音“Gang”、肺脏之音“Sang”、肾脏之音“Ei”)后,其相应的募穴(期门、巨阙、章门、中府、京门)温度较发音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五元庄的五脏发音可以强化五脏的精气
当代体育教学改革要满足学生运动需求,围绕具体方向开展学生教学活动,通过引入传统游戏和团体项目,增强学校体育课程的学生感染力,使学生能够合理使用体育资源,做好课余形式的体育活动锻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改革方向,思考体育教学所要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和游戏组织方法,实行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们深入学习体育课程知识,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的学生满意度。  当代体育教学改革要围绕学生的体育锻炼过程,改变体育
期刊
《聊斋志异》与《红楼梦》在清代中后期的百余年间经历了共同流行与经典化的过程。其间两部小说的并提现象十分普遍,围绕它们的批评阐释也出现了相互融通的态势。同时,两部小说续仿之作中的“二书互渗”现象,亦体现出其于清代接受史中的交互细节。20世纪初的语体变革,使两部小说的接受走向了分化。而有关接受交互的讨论,会为两部小说经典的再阐释带来参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