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除学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最重的处罚莫过于开除了。可是开除之后呢?还是把这些问题学生推向社会,并且一推了之。似乎他一旦出我之门,无论他再做什么,都与我无关了。但是,真的就无关了吗?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塑造人格,当学生离开学校多年以后,可以把当时学过的东西都忘了,那剩下的,才是教育。不可否认,有些学校的育人理念在这个问题上有些简单,眼睛只盯着那些能给自己带来荣誉的优等生,其实,在学校里,最需要教育的,恰恰是那些有问题的学生。
  问题学生的存在,使得学校有了存在的价值。教育的重点,从来针对的都是有问题的学生,而不应该是优秀的学生。从社会性而言,老师的价值体现在转化问题学生上,而不能只停留在“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快感上。
  当然,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人们对名师的定义,往往是看他教出了多少名牌大学生,而很少去关注他转化和改变了多少问题学生。原因其实很简单,那是因为人们往往认为,转化一个问题学生,只是对那个学生有利,是属于个别的事情;而教出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对社会贡献要大的多,因而也就具有了普遍意义。事实恰恰相反,一个问题学生走上社会带来的危害(一旦造成危害),往往要比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大的多。有时候,优秀往往是自己的事,而问题可能才更具有社会意义。
  (博客链接:http://zzlzlong.blog.edu.cn/home.php?mod=space
其他文献
学位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在幼儿教育战线上度过了23个春秋。每天早晨,不管自己是否开心,我都会用微笑迎接每一个纯真的小脸,给他们一个轻轻的拥抱。看到孩子的小脸脏了,我会找来毛巾帮他擦洗;看到孩子不开心时,我会想办法逗他快乐;看到他们不舒服时,我会给他们细心的照料……  记得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的紫欣,刚上小班时,每天哭闹不止,不吃饭,对谁都抵抗。我总是不厌其烦地搂着她、哄着她,一口一口喂她吃饭,给她讲爱听
学位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打破了以往推优、电脑派位等种种升学、招生模式。如果这一政策能够切实推行,就能把不少家长从“小升初”的竞赛当中拯救出来,更加有利于教育公平。毋庸置疑,初衷是好的,但是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网友们并不乐观。有人说“教育资源不平衡,划分片区就是制造不公平”。如果不能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