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说课稿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stdq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一、教材分析
  教学地位: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捷、精确度高,应用广泛。是《化学反应原理》(选修四)模块中的重要内容,承载着课程标准中“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作用”的教育功能。
  内容编排:人教版将其安排在第三章中“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这一节,作为pH的一个重要应用。通过介绍测试和调控pH的重要性,将其设置在实用的背景之下,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通过溶液中pH的变化是判断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依据引入酸碱中和滴定。
  呈现方式:以实验探究为主,安排了一个“实验滴定酸碱滴定曲线”的实践活动。该活动的引入不仅可以强化对pH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二学生。
  知识储备上,已经认识了溶液的的酸碱性和pH,学习了pH的简单计算。
  能力储备上,初步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自主与合作的意识不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知道酸碱中和过程中pH突变的存在;
  (3)能绘制简单的pH变化曲线;
  (4)初步学会使用滴定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溶液pH,学会定量分析溶液pH值的方法
  (2)通过测定未知溶液浓度的实践活动,提高实验设计和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试和调控pH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定量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的实用价值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会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判断滴定终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我将采用科学探究教学模式,通过启发—探究教学法,多重归纳法。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又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学法: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将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讨论等方法进行学习。
  四、教学过程
  1.课前自学阶段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自主学习任务
  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1)人教版选修四第50-51页
  (2)微课《pH计和滴定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酸碱中和滴定”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实验成功与否对酸碱滴定管的使用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对于探究实验中要使用的pH计和滴定管的都比较陌生。所以我将组织学生在课前通过一个微课预习pH计和滴定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为课堂探究实验的开展打下基础。
  活动2【作业】猜想并画出pH随NaOH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给出一个以NaOH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pH为纵坐标,并且标出起点和终点坐标的坐标图,要求学生画出可能的pH变化的图像
  2.课堂教学阶段
  (1)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先用洗发水后用护发素,还是反过来先用护发素再用洗发水?
  回答问题:介绍洗发水,和护发素的酸碱性。介绍护发素调节头发的pH值的原理。
  利用这一生活实例,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引起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授
  介绍酸碱中和滴定法,
  设置问题情境:某盐酸由于久置,浓度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何用0.10mol·L-1的NaOH溶液来测定该盐酸的c(H+)
  通过设置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H++OH-=H2O
  由此得出恰好反应时:n(H+)=n(OH-),即c(H+)·V(H+)=c(OH-)·V(OH-)
  然后通过一到习题引导学生把理论计算和试验结合起来,为下面的实践探究活动打好基础。
  “习题”:向10.00mL的盐酸溶液中,加入0.10mol·L-1的NaOH溶液15.00mL后溶液恰好中和。请计算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3)绘制pH值變化曲线
  利用手持仪器绘制pH值随浓度改变的变化曲线,组织学生将绘制出来的曲线与课前自学时所画的曲线图进行对比,通过前后两幅曲线图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pH突变的存在。
  分析曲线后追问:从实验可以看出,很少量(0.04mL,约一滴)的碱就会引起溶液pH的突变,从4.00变化为10.30。请思考pH突变能否用来判断中和反应的终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肯定的答案。
  (4)探究滴定终点的确定
  提出问题:如何确定中和反应是否完成?
  此时我会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鉴别酸碱盐。然后得出可以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指示,确定中和反应是否完成的结论。
  接着我将给出三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颜色变化,并让学生将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标记PH变化曲线图上,同时写出试验过程中颜色的变化。由此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变色过程。学会如何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判断滴定终点。从而突破难点
  (5)实践活动
  将pH计,和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投影出来。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容液滴定未知的浓度的盐酸。
  然后组织使用不同种指示剂的组别进行交流,讨论哪一种指示剂的滴定效果最好,并进行汇报交流。最后得出指示剂的选择的条件。
  (6)课堂总结
  采用多重归纳的方法,从宏观(溶液酸碱性与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关系);微观(H++OH-=H2O);符号:恰好反应时:n(H+)=n(OH-)即c(H+)·V(H+)=c(OH-)·V(OH-);图像(pH-V图)这四种表征归纳总结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从而进一步突出重点。
  五、板书设计
  3.2.3酸碱中和滴定
  一、原理
  1.中和反应:H++OH-=H2O
  2.恰好反应时:n(H+)=n(OH-)
  即c(H+)·V(H+)=c(OH-)·V(OH-)
  二、pH-V曲线图
  三、指示剂
  1.甲基橙
  2.石蕊
  3.酚酞
  六、教学特色与感悟
  1.本节课使用了手持仪器绘制pH变化曲线,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pH突跃滴定的真实存在。
  2.结合四重表征进行总结,从多角度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与方法。
  3.通过课前观看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先认识实验仪器的操作,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同时微课可以重复观看,方便学生观察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其他文献
对于采用飞行器/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的飞行器而言,其前体下表面是进气道的预压缩系统,后体下表面则承担排气系统的膨胀功能。这种设计使得飞行器前后体对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有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119-01  幼儿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快乐,能够更加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如何更好的提高进行幼儿教学的教学效率,进而更好的使得幼儿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我认为可以走一下几个方面去入手。  一、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在进行幼儿教学的时候,集中教育是培养幼儿注
随着我国中学教育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学如何高效率的管理好学籍信息已迫在眉睫。论文采用UML模型建立完成了梁启超纪念中学学籍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从梁启超纪念中
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单一的施用化肥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土壤结构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以及地下水污染,温室气体(N2O)排放等环境问题。而不合理的施用有机肥同样会对植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阶段的逐步实施和服务功能的推广普及,必须大力发展和研究与其相关的技术,其中准确的探测和修复周跳是北斗技术应用中必须解决的技术难点。小波
目的制备新型高分子微泡造影剂,考察其物理性质及安全性,探讨其在不同条件下兔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的变化,并进一步与Sono Vue对比,比较两者的体外稳定性及兔超声
用微米级和纳米级两种不同的TiO2作为烧结助剂,研究其对Al2O3陶瓷微观结构和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能更好的提高Al2O3陶瓷的烧结活性,降低烧结温度。当TiO2含量
【摘要】理想的课堂是能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而课堂的活力则真正体现于学生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多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留一些活动的空间,多给他们一点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活出自我。  【关键词】课堂教学;开放;活力;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147-01  理想的课堂是能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是新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