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数字化时代 企业如何实现组织转型

来源 :财经界·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化时代产品的时间轴被大大缩短,商业范式呈现出断点和突变的特征,沿用旧地图注定发现不了新大陆,而要实现组织转型。
  过去十年,新锐企业爆发式增长,传统制造企业也在锐意变革。企业发展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企业今天之所为,将决定未来的成就。数字化生存时代,企业的战略逻辑和组织能力该做出哪些改变?
  数字化时代,时间轴大大缩短
  以前,企业变革可以慢慢去做,因为时间轴相对较长,但是今天不能用原有的方法去做。因为我们今天所有的变化,不能用原有的经验去把握,也不能用过去的标准去衡量,如果按照过去的标准去衡量,就会发现时间是不够的。
  在数字化生存时代,企业寿命、产品生命周期、争夺用户的时间窗口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缩短。
  我自己做管理研究和陪同中国企业成长将近三十年,从来没有像最近五年来这样,感受到速度变化之迅疾。很多人认为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但那些挑战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变化的速度。
  变化的速度会导致各个行业都被重新定义,甚至对于大部分事物的理解都要换个角度。必须要有一个不一样的战略思维。如果还沿用原来的思维方式去应变,一定会被淘汰。
  不同商业范式之间存在断点、突变和不连续性
  这个时代,最大的变化是非连续性增长的出现。过去,产业效率是线性增长,之后速度加快变为指数型增长,都还有规律可循。但今天,从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转换最大的变化,就是从连续性思维转向非连续性思维,需要组织具有跨越能力。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不去探险、探索,新大陆就离你很远。
  数字化生存时代,断点、突变、不连续性、不确定性意味着所有的行业都要被重新定义。包括教育行业也会被重新定义,因为对知识的理解也要放在一个新的价值体系当中去。如果还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教育也将落后于时代。
  商业逻辑的变化来源于价值创造以及获取价值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断点的出现,使得商业环境和商业竞争从可预测变成不可预测,因此商业的所有范式都将被调整。
  由于变化是非连续的,企业对产品、市场、客户、行业的认识都需要调整。很多人还在关心自己过去的经验、积累的核心优势、拥有的资源条件。但比尔·盖茨说,核心竞争力是个陷阱!原有的经验越多,能力越强,这个陷阱就越大。
  数字化时代的战略逻辑:以未来决定现在
  今天企业最大的挑战是面向未来,而不是传承过去。企业内部“传承”这个词要慎用,现在更应该关注的是打破、创造、创新,这是自我否定。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面向未来的能力。
  但危险的现象是,很多企业还在沿用工业时代的逻辑,就是连续的、可预测的线性思维。很多人希望我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的未来,但我从2016年起就告诉大家:我只能给你判断,绝不能给你预测,因为未来不可预测,而创造未来比预测未来重要。未来是创造出来的,不是预测出来的,我们不能停留在预测连续性和线性的思维当中。
  必须坚守的真实现实是数据、协同、智能等要素碰撞在一起,将重构商业系统的结构,带来非连续、不可预测的非线性思维。摩拜单车、滴滴打车分别重构了自行车和出租车行业,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企业如何实现组织转型并跨越非连续性?
  从真实的现实出发,组织就要有能力跨越非连续性。二十五年前,我按照所有制形式、是否上市、产业类型等多重维度,选出了五家中国企业(海尔、华为、TCL、宝钢、联想)作为研究对象。今天,这五家企业依然是中国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在追踪研究的过程中,我认识到组织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组织才能把人和目标结合在一起,这是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如果组織形式无法转型,企业就无法真正实现转型。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企业所有转型都可以从业务转型开始;互联网出现之后,所有的转型必须从组织转型开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从业务转型是比较容易做的,因为从业务转型,只要在市场有顾客跟随你,你就能完成转型。组织转型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要动所有人的利益格局,这是最难的,如果组织转不过去,人跟目标不可能组合在一起。
  组织转型的两大要求
  第一,企业家思维模式的转变。如果想把一个组织激活,最难的一件事,就是企业家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企业家要从一个“说了算”的人变成“说了不算”的人,要尊重每个贡献者,打开边界,让更多人介入,分享财富和未来的成长机会。
  第二,企业要成为知识驱动型组织。这轮知识革命,淘汰的不是工具,是人。如果组织不具备知识属性,也将被淘汰。
  知识驱动型组织具有四个特征:1.自上而下构建组织的“知识”DNA;2.数字化驱动为导向的组织结构;3.知识链与数字流协同的、开放的合作伙伴系统;4.持续优化创造可持续价值。
  跨越非连续性之三部曲:断、聚、合
  企业要做到“断、聚、合”:
  断,是有组织的放弃,就是你要自己放弃自己。正如《失控》一本书中所言,请你有尊严地放手!自己去放手,你是有尊严的;如果不肯自己主动放手,你连放弃的尊严都没有。如果你不能有组织地去放弃,还是保有你的记忆、你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你连放弃的尊严都没有。断,就是要跟过去隔开,不断更新自己。
  聚,就是集聚,包括集聚资源、集聚市场占有率、集聚管理效能。只有这三方面都集聚起来,执行才会到位。未来的组织增长就来源于企业今天的集聚。
  合,包括整合、组合,是对所集聚的资源做配置和再生。整合是以企业为主导,组合是以顾客和业务为主导,顾客在哪里,就要把资源组合到哪里。
  法国著名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人类走向迷途,往往不是由于无知,而是由于自以为是。”面向未来,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要不断超越自己、放空自己。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成功实现战略思维转变和组织转型,获得更高绩效和新的突破!
其他文献
创业创新离不开资金这个“源头活水”,目前我国的创业投资环境还面临了不少的制约因素  前不久,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功举办。为期7天的活动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迅速掀起了一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众所周知,创业创新离不开资金这个“源头活水”,目前我国的创业投资环境还面临了不少的制约因素,如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不完善、监管体制和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存在一些投资“泡沫化”现象以
1982年,北京公布《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首次提出“首都圈”的概念,关于北京与北京周边的地区的发展规划,引起周边地区的无限遐想。一面是想要户口入京,享受北京教育、医疗、养老等优惠政策……的欣喜;一面是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上下班的地铁、公交载不动“许多愁”的现实。时至今日,京津冀一体化历经30年,依然走在路上。然而,关于“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讨论也越来越充分。8月初,记者走访了国家发改委城
早春三月,中国北京,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大幕拉启。十三亿民众的共同心声,5000多名代表委员的智慧汇聚……全国两会,毫无疑问是一个凝聚智慧、集思广益的大舞台。  承载着十三亿中国民众的热情,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我们展示了“十二五”不平凡的开局之年: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5712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
无须从周期性、需求侧着眼追求短期的V字形反弹,从供给侧认识新常态,才会看到中国经济政策定力之所在  中国在改革开放长达33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年均9.9%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当人们习惯于这个高速增长之后,对2012年以来中国增长减速,就容易产生疑惑。即使那些曾经高度赞誉中国经济成绩的观察者,也不免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产生悲观看法;一些长期唱衰中国经济,一次次喊着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对会计报表附注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以关联交易披露为例,从关联方关系和关联方交易两个角度对会计报表附注可靠性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增强会計报表附注——关联交易披露可靠性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报表附注 可靠性 关联交易    会计报表附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原则、编制依据及主要项目的补充说明和具体解释。然而,我国会
5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扩大民间投资。  会议指出,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前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放宽准入,打造公平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会议决定,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对政策落实开展自查基础上,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围绕国务院2014年出台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
2014年是新常态的开局之年,2015年则是新常态背景下承前启后的关键年,是我国各项工作迈进新常态的“攻坚之年”,“新常态”对农村经济将从思想逻辑、a发展方式上产生深刻的影响。以互联网和高新技术推动差农业业态的转型,国家实施的“互联网 ”战略,引领农村经济以新的发展方式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农村经济也面临诸多困境和难题,城乡二元结构、“三农
【编者按】医疗改革,是一个牵动无数人的话题,医改20年,政府、医院、企业、研究机构,进行了无数次的设计与尝试。2014年,一家民营企业——滨杭集团也踏入了这个行列,他从医院建设者的身份,转型启动“投融资 建设 运营”的全领域、多元化战略模式,并以“医养结合、大专科、大数据”等创新基因开始了滨杭特色的医改尝试。  滨杭集团掌门人邵毅判断,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事业,医疗产业
2015年3月,由著名经济学者周德文、独立研究者谢残阳著,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作推荐序,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谁在做局中国经济?》正式面世。  外国的资本、企业,在中国的布局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他们的布局宏观上会影响中国经济乃至政治大势的走向,微观上则会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就业以及投资等。理性的思考者、民族主义情绪者甚至“打酱油”的各路屌丝们,无一例外地关心外国的资本与企业,
2013年末,一条新闻吸引了记者的眼球。李克强总理在天津考察,在视察一家民营企业时,李克强面对企业不断对政府的表扬,三次打断企业负责人的汇报,不断追问,“哪些政策可以调整”,不要光表扬政府,要承认我们的行政审批和发达国家比做的不够好。这些问题一定要改进,要适应企业的发展。现在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敢于啃骨头。  政府的职能是什么?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市民服务,建立社会公平正义的机制,引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