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人文摄影10大经验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oo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远行回到家中,脑海中总是如电影般闪现着旅途中人们朴实的笑脸和鲜活的生活,旅途中的人文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本期,将同大家分享如何在旅行中定格打动自己的瞬间,展现生活中的精彩画面。旅行中的拍摄往往受到时间、天气、光线的限制,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拍出更多好照片,需要一些经验的总结。
光圈f/8,快门速度1/800秒,ISO 100,佳能EOS 5D Mark III相机,腾龙SP 70-200mm F/2.8 Di VC USD A009镜头新疆,初夏的喀拉峻遍地鲜花,身着民族服装的当地牧民悠闲地躺在花海之中,等待骑马的游客光临。

  人文摄影是鲜活的生活的一个瞬间,把人物与周围的典型环境融为一体,能够让画面表现更加生动,同时也更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因此,不要总是把重点完全集中在人物身上,周围的环境也应该是画面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环境对人物有烘托作用、衬托作用,就应该取入。
光圈f/8,快门速度1/160秒,ISO 200,佳能EOS 5D Mark III相机,佳能EF 24-105mm f/4L IS USM镜头2013年的春季,当我抵达川西的立启河时,远远就听见凿击、切割石头的声音,走进一看,漫山遍野都是雕琢玛尼石的虔诚的民众。玛尼石连同虔诚信仰交织着藏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年对玛尼石的朝拜,是寄托、是信念、是对亲人无限的祈福,雕琢玛尼石也成为了当地民众净化身心的一种方式。这样的场景不可避免地需要靠近拍摄,一句“扎西德勒”就很容易拉近摄影师与淳朴的人们之间的距离,沟通和逐渐熟悉,是拍摄自然画面的有效方式。以广角镜头边聊天边盲拍,常常也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深入到生活之中友善沟通
  在面对镜头时,大多数人都会变得不自然。想要拍好人文作品,要花些时间深入到生活之中,多花一些时间沟通,才能够有机会拍摄下更加自然、生动的画面。
  每到一个地方,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第一句话应该是当地的问候语。只需要一个充满诚意的微笑、一句简单的问候,就能够迅速拉近你与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
  随意地聊天,主动给被摄者看照片,大家往往会开怀一笑,陌生所构建的壁垒很容易就被消除了,摄影师也更加容易捕捉到自己想要的画面。
光圈f/5,快门速度1/400秒,ISO 500,佳能EOS 5DS R相机,佳能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镜头在拉萨停留时,色拉寺辩经是预先设定的一个拍摄目标。通过预先的查询,我们得知辩经的时间一般从15:00开始,提前2个小时我们就抵达了色拉寺。首先迅速熟悉了整个色拉寺,明确了辩经的位置以及喇嘛大致的出行路线,并在沿途确定了几个拍摄点。辩经开始时,我们并没有急于进入辩经的庭院,而是趁着喇嘛们鱼贯而出奔往辩经场的途中,在预先设定的拍摄点捕捉他们自然放松的状态,在热烈的辩经场中再刻意寻找先前拍摄的目标,对照的图片更容易触发对辩经的感受。

  提前计划把握拍摄节奏
  拍摄人文并不总是不可预期的,当你有了明确的拍摄目标后,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网络尽可能多地当地情况,并根据获取的信息安排拍摄节奏。
  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景色、个性和人文环境,摄影师需要迅速判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当地的特质,并尽可能地快速了解周边的环境、路线、光线的方向,制定自己的拍摄计划。
光圈f/5,快门速度1/500秒,ISO 100,佳能EOS 5DS R相机,佳能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镜头在纳米比亚的红泥人村拍摄时,远处尘土飞扬,牧归的羊群开始回村了,柔和的夕阳穿透尘土,光影非常漂亮。虽然整个红泥人村有着各种各样的拍摄机会,我依然决定在这里守候,坚信这里一定有某个瞬间在等待着我。接下来需要做的只是在眼前纷杂的场景中迅速寻找拍摄目标,抓住拍摄时机
光圈f/5.6,快门速度1/500秒,ISO 160,佳能EOS 5DS R相机,佳能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镜头
光圈f/8,快门速度1/300秒,ISO 200,富士X-M1相机,富士XF55-200mm F3.5-4.8 R LM OIS镜头下午6点,巴德岗神庙的游客已经渐渐稀少,倾斜的阳光在精美的廊柱下投射出了美丽的光影。在拍摄这张照片时,心里非常惆怅,我只是完成了一次构图、测光,多么希望有一个适当的人从这里经过。
光圈f/5,快门速度1/500秒,ISO 1000,佳能EOS 5D Mark III相机,佳能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镜头拉萨,八廓街转经道是藏族人心中最重要的一条转经道, 找一处安静的角落坐下来,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都会从你的面前经过,摄影师所需要做的只是守候、观察,在人群之中寻觅打动自己内心的瞬间

  预先思考等待心中的画面出现
  为什么有的摄影师总能捕捉到精彩的画面?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使用的相机对焦速度有多么快,测光有多准或者说运气有多么好。而是保持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不断解读所看到的事物,预先思考做出判断。相机的各项设置在画面出现之前就已经准备就绪,只需要等待心中的瞬间到来时,轻轻按下快门。
光圈f/8,快门速度1/400秒,ISO 200,佳能EOS 5D Mark III相机,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镜头新疆,昭苏草原。拍完草原清晨的日出,回程的路上突然听见悠然的马蹄声传来。及时调高感光度,并把驱动方式设置为高速连拍,在老者从身边经过的瞬间才能够清晰捕捉到生动的画面
光圈f/22,快门速度1/10秒,ISO 200,富士X-M1相机,蔡司Touit 32mm f/1.8加德满都。这里常常会看见醒目的湛蓝色的大门。我立刻想到的是,等待衣着鲜艳的女子经过,把人的元素融入其中,并通过降低快门速度将人物拍摄成虚影。1/10秒的快门速度,让我得到了理想的虚化效果

  慢速快门的独特魅力
  不管是凝结某个瞬间还是表现时间的流逝,快门速度总是摄影师表现自己拍摄思想的一个重要工具,慢速快门更是能够展现出超越人们日常体验的奇妙画面。即使是在光线较好的白天,也可以通过调小光圈、加装减光镜等方式降低快门速度,用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创作出想要的效果。我的经验是,拍摄行走或慢跑的人时,1/10~1/20秒的快门速度即可得到较为理想的虚化效果。
  连拍捕捉生动的表情和姿态
光圈f/8,快门速度1/125秒,ISO 200,富士X-M1相机,富士XF55-200mm F3.5-4.8 R LM OIS镜头尼泊尔的家庭中通常都没有自来水,人们不得不每天到接头的水井中取水,妇人通常把水罐抱在身侧,挑水的男人并不多见。清晨,当我远远地看见这位打水的老者时,就很快在他的行进线路中确定了自己的拍摄机位,等待的只是他拾级而上出现在我的镜头前,然后快速对焦、连续拍摄。
其他文献
前景和背景是一幅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装饰、烘托主体,增加照片空间感的作用。因此,在摄影构图中,需要学会利用前景与背景。运用大光圈模糊前景的虚化效果来拍出唯美花卉是目前常用的方法。花卉摄影背景运用中,一般要求背景简洁,又能烘托主题。背景可以是大自然中花朵、蓝天、草地等,也可以是人造背景。例如用黑或白或浅色的背景纸、布、KT板作背景,以获得想要的影调。
不同于一般风光摄影,山野的表现更突出了自然的环境和荒野的氛围。因此,挑选最具有这方面特点的场景就显得格外重要。这首先需要我们真正进入纯自然的山野中去,然后再通过镜头去发现其中富有表现力的目标。光线色调的把握也是气氛营造非常关键的元素,特别是弱光下景物往往展现出与白天一目了然时所完全不一样的风貌,更加适合被利用来传达强烈的情绪。大光比则经常用来打造漂亮的光影效果强化形状和线条。  在广阔的山野中创作
长城是中国摄影人的永恒摄影题材,长城也是难以拍摄、难以创新的题材。多年来,摄影人金光始终把镜头对准长城,在4×5相机的毛玻璃上观察不同地区长城的特点,用胶片捕捉着长城的四季变化。金光的摄影是执著的,因为他对胶片的钟爱和对长城的专一;金光的摄影是浪漫的,他在人们倍感熟悉的题材中在不断地寻觅真实自然并充满激情的美。他的作品在细腻中透露着浑厚,在大气中饱含着柔美。
纪实婚礼摄影的理念  讲究现场即兴抓拍,照片自然、真实,具有文献意义。从新闻摄影中借鉴即兴抓拍技巧,力图达到摄影师自己想要的、艺术化的纪实风格。在美国,结婚之前穿婚纱到摄影棚拍照是很少的。而且,美国人的体重变化要比中国人大得多,有很多新人会为了结婚而猛减肥,而在蜜月归来后也许他们已经穿不进结婚时候的服装。所以在结婚那一天对新娘新郎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纪实和人像都是需要在这一天里完成。  婚礼摄影要
想让作品更具活力可以在菊花以外挖取美丽元素。如清晨的露水、菊丛中恋恋不舍的蜜蜂、蝴蝶、捕食中的螳螂等都是我们表现菊花,提高菊花作品层次的绝佳元素。我们可以通过人工喷洒露珠或者模仿雨水拍摄菊花;我们也可以把蜜蜂或蝴蝶收进菊花的美丽画幅中,或者后期移入菊花画面。最好能拍到飞舞中的昆虫,让画面更具灵性,静中有动。如果是趴在花上的昆虫,作品的活力可能会减弱一些。
清脆的铃声唤醒了沉睡的美梦,飘落的雪花聚满了长久的幸福,圣诞节来了,准备好送给家人和朋友的“小心意”了么,是否也带着长久的记忆,珍藏着快乐与祝福,悄悄躺在他们的枕边了呢?想要给朋友们最特别的礼物,收藏过往的欢声和笑语,让记忆的美好在圣诞夜里悄悄绽放,送给他们收藏记忆的三星多彩系列存储卡吧,特别的礼物送给特别的他们。  时尚选择给记忆增色  优雅的灰色、海洋的蓝色、热情洋溢的橙色和红色以及高端大气的
重装上阵  索尼新推出的G大师系列镜头以诸多新技术刷新了人们对做工和用料的认识,这在FE 70-200mm F2.8 GM OSS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其他品牌的70-200mm镜头往往会在镜组中搭载降低色散的ED或萤石镜片,而索尼除了4片普通ED镜片和2片超级ED镜片,还搭载了以往广角和标准镜头中才会具备的非球面镜片,并且是2片普通非球面镜片和1片XA顶级非球面镜片。这样奢华的搭配目的是为了保证照片
镜头焦距:12-24mm(全画幅)  镜组结构:13组17片  镜头视角:122°至84.1°  卡口类型:佳能、尼康、索尼、适马  特殊镜片:4片超级FLD,1片SLD,3片非球面,1片复合非球面  光圈范围:F4.5-5.6,最小F22  光圈叶片:6片(圆形)  对焦设计:内对焦  近摄能力:0.28米,0.16倍  对焦马达:环形超声波马达  全时手动对焦:支持  防抖机构:无  尺寸重量
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视觉艺术,有其独到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达成这些方式所需要的技术技巧。这些技巧既包括视觉审美的要素,也包括对相机、手机等各类拍照设备的了解和运用。因此,对于技术技巧的掌握始终让摄影爱好者乐此不疲,构图、用光、瞬间也是我们在分析一幅照片时往往首先切入的主题。但对技术技巧的熟练掌握是否就能成就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呢?  一幅好的照片可以分为入眼和入心两个层面。“入眼”相对容易,恰当的技术技巧
街拍是她唯一打发时间的生活方式,  她对自己这种“摆脱他人的方式”乐此不疲。  地处中原的河南,纯朴的百姓人人都把摄影读做“捏影”。我想无非是3种理由,一是有人从第一天起,就不认识这个“摄”字,将它念了白字。二是过去拍照的老相机,蒙着头按快门时用的是老式血压计的气球,一捏快门才会打开。三是不善表情的国人在拍照时过于死板,“捏”一下才有表情生动的可能。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芝加哥的街头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