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二本院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着手,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及综合概括,以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方面深入分析,进一步详细剖析学风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找出源头,对如何改善二本院校学风建设做出铺垫。
关键词:二本院校 学风建设 主要困境 调查问卷
目前,许多理论家就学风建设的问题做了不少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是大部分只是泛泛而谈,仅仅针对所有高校群体,并没有对这个群体进行详细划分,也就不能解决具体层次院校学生的学分问题,可行性意义不大。从二本院校在学习风气等各方面出现的问题着手,通过同类同性质的院校进行随机抽样详细调研,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当前二本院校大学生的学风现状,从国家政策、学校师资力量、学校管理、大学生自身状况等内外部找原因,分析主观与客观因素,进一步细化学风建设机制,有效并合理利用国家高校资源优势,借鉴重点大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学风理论体系的创新,倡导做新世纪的文明大学生。
1 调查问卷形式及内容
1.1 内容
调查问卷共涉及8所二本院校,数据总体上以实际出发,被抽查者都能够实事求是地填写问卷,写出最真实的意见。调查问卷中共24题。其中,11个单项选择题,5个多项选择题,7个填空题,1个简答题。涉及社会、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等方面。调查问卷总数为1850份,有效问卷为1750份。其中本校有效总数为1057份(男生360份,女生697份,09级403份,10级492份,11级162份)。
1.2 调查数据
1.2.1 时间方面的数据
二本院校大学生起床时间是7:00-7:30,有34.63%的学生自行晨读,晨读时间为15分钟-20分钟,每晚入睡时间23:00-24:00。周内上自习时间5-8小时,周末上自习时间5-15小时。
1.2.2 上课态度方面的数据
每天第一节课能准时进入教室的学生有77.43%,能认真听完每节课的学生是44.46%,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课或者老师课堂教学不吸引时,13.37%的学生仍然会认真听课,15.08%的学生不去上,24.15%的学生应付点名,课堂睡觉,说话看小说,28.29%的学生心不在焉,随便做做笔记,15.28%的学生干脆不理,自学或看其他书籍,3.81%的学生是其他原因。
1.2.3 旷课方面的数据
46.97%的学生曾经旷过课,大家认为旷课原因中18.97%的学生厌学情绪高,11.63%的学生学生会、社团、兼职工作忙,20.66%的学生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9.03%沉溺于网络、游戏,30.28%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9.39%的是其他原因。
1.2.4 学习主動性方面的数据
在别人不督促时14%的学生才会学习,7.02%的学生从来没有主动学习,48.11%的学生偶尔主动学习,30.85%的学生经常主动学习。
1.2.5 考试作弊方面的数据
在过去的考试中有过侥幸作弊行为的学生占53.43%。引发作弊,学生们认为原因为周围存在不少的成功的作弊现象占12.75%,监考教师要求不严占6.43%,对所学的课程或专业不感兴趣,只为应付考试占25.59%,为了能拿到奖学金和各种荣誉称号占16.98%,重修制度的压力占7.66%,辅修课和选修课太多,分散了精力占5.74%,社会活动太多,分散了学习时间占5.46%,心理压力大,害怕不及格占19.45%。
1.3 调查结果
从调差数据可以看出,二本院校的学生普遍自发的学习时间较少,像晨读、周末自习等,大部分同学课余时间很少看书学习,而是将时间集中在影视作品,网站浏览,休闲娱乐上。入睡晚,起床迟。安逸于校园生活而非枯燥无味的学习,经常快到考试时突击,应付考试,自发学习同学中,女生占多数。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学科基础学习内容,而校园基础建设不完善,学校老师关心交流太少,教学方式不能接受,整体校园学术氛围不浓厚,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学生自身满于现状,进取心不强,缺乏动力,课余时间利用率低。
2 二本院校大学生学风差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因素
在当今社会,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越来越注重物质享受,忽略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思想。社会诱惑层出不穷,人们浮躁不安和一系列不良风气,冲击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使高校学生中出现严重的认识错觉:上大学不一定有用,不一定比专科生就业好,反而浪费了四年时间和大笔学费。娱乐场所设在高校附近,诱惑过多,学生无法安心学习。社会给予一本院校的认可较高,使二本相对较差。对一本院校建设各个方面都多于二本院校,二本院校地位下降,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现在是身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大学生活却不是真实的社会状态,社会对各类职业所持的倾向性态度总会通过传媒、习惯、舆论等各种渠道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学生社会化认识的重要一面。经济利益也在大学生学习和择业中扮演着更加凸显的角色,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金钱意识的抬升,金钱意识的迅速扩散和增强,确实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和事实。[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收入在不同职业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渐扩大,以至扩大到某些职业收入让人无法接受的程度,加上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引起了大学生社会心理的失衡。还有社会的主流思想现在逐步从一元化到多元化过渡,必然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严重偏离。
2.2 学校因素
在教育部所设的院校系统中,“985”、“211”院校的硬件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而二本院校,各方面的设备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较弱,图书资料更新速度慢,数字图书资料文献库少,自习室少,使学生在心理上对学校的整体形象失望。教学计划设置不够完善,甚至有些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时长少。只注重课程门数,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明显拉开了和一本院校的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考试制度不够严格,处理作弊行为轻微,经常泄题或考前划重点。监考老师松懈,重修过于简单,对毕业生挂科数目宽泛。不公平所带来的怒气全加在对校园档次差的影子里。[2]贫困助学金方面工作,不够严谨,对考察学生不认真,有个别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占了助学金名额。奖学金项目少,奖金低,在加上考试制度带来的成绩不公平,不易申请或申请存在不真实信息。入党方面对学生不公平,甚至部分靠“关系”争取,老师对于此事也只求风平浪静。学校资金不足,开展的校园活动较少,讲座内容不够丰富,在学生关于大学生活上引导较少。在一定阶段时,所开设思想教育会缺乏,或者起到的作用不大。 2.3 学生自身因素
二本院校的学生自制力差于重点院校、学生功利心强,不能充分认识学习的真正含义,无法了解自己的目标和重视社会残酷的竞争。学生茫然无助,打游戏、看电影、电子书等娱乐代替学习时间。为了应付考试,考前突击,考试作弊成风。贪图享乐的学生甚多,不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崇拜明星,盲目考证,或者在学习时间做兼职,浪费学校资源,封闭自己对相关专业的涉猎。个性缺陷较突出,稍有挫折和压力就心灵失衡。再加上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受长辈和父母的宠爱,自立意识差,依赖性强,尤其是缺乏责任感、责任心。为数不多的学生自私自利,讲求实惠,对人冷漠,缺乏同情心,习惯索取而不知付出,过分地苛求别人,缺乏对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不懂得如何与好友沟通和相处,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心理方面比较脆弱,对变化、失败、屈辱、责难等方面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常常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如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的一次批评,与同学发生矛盾,喜欢别人而对方不接受等等就悲观失望,陷入抑郁或悲观情绪之中。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没有成就感。也缺少一些精神上的文化,虽然整天读书但是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滋养自己心灵的鸡汤却少之又少,忧郁空虚,心灵空間越来越不知追求什么,缺少幸福快乐感。[3]还有多数学生只注重理论,忽略有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行为、举止、言谈等各方面均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规范要求。勤奋学习、吃苦耐劳和劳动意识淡薄,专业素质较差,与现实社会工作岗位的标准要求严重脱节。
总而言之,学风建设是每一个大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校园综合素质的表现。在处于高等教育下划分的二本院校,由于各方面与一本院校的差异,所呈现的学风复杂程度和反应的主要困境也不同。为能掀起一股整体强劲的“风”,并使这股风不会因为在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的因素下而改变它的形状和力量。没有一项措施或一种方式就能轻易改变学风。学风建设,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不仅要对每一级学生整顿的方式不同,而且在整顿的过程中时刻调研学风的现状,对其措施进行修正。坚定不移地执行每一项决定,才会使我国二本院校的学风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田小莉.商洛学院学风建设研究[J].2010(11).
[2]刘双.赵婧莉.新形势下学风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对策[J].2009(05).
[3]唐秀丽.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2008(01).
项目名称:渭南师范学院2011年大学生创新项目“二本院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XK100。
关键词:二本院校 学风建设 主要困境 调查问卷
目前,许多理论家就学风建设的问题做了不少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是大部分只是泛泛而谈,仅仅针对所有高校群体,并没有对这个群体进行详细划分,也就不能解决具体层次院校学生的学分问题,可行性意义不大。从二本院校在学习风气等各方面出现的问题着手,通过同类同性质的院校进行随机抽样详细调研,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当前二本院校大学生的学风现状,从国家政策、学校师资力量、学校管理、大学生自身状况等内外部找原因,分析主观与客观因素,进一步细化学风建设机制,有效并合理利用国家高校资源优势,借鉴重点大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学风理论体系的创新,倡导做新世纪的文明大学生。
1 调查问卷形式及内容
1.1 内容
调查问卷共涉及8所二本院校,数据总体上以实际出发,被抽查者都能够实事求是地填写问卷,写出最真实的意见。调查问卷中共24题。其中,11个单项选择题,5个多项选择题,7个填空题,1个简答题。涉及社会、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等方面。调查问卷总数为1850份,有效问卷为1750份。其中本校有效总数为1057份(男生360份,女生697份,09级403份,10级492份,11级162份)。
1.2 调查数据
1.2.1 时间方面的数据
二本院校大学生起床时间是7:00-7:30,有34.63%的学生自行晨读,晨读时间为15分钟-20分钟,每晚入睡时间23:00-24:00。周内上自习时间5-8小时,周末上自习时间5-15小时。
1.2.2 上课态度方面的数据
每天第一节课能准时进入教室的学生有77.43%,能认真听完每节课的学生是44.46%,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课或者老师课堂教学不吸引时,13.37%的学生仍然会认真听课,15.08%的学生不去上,24.15%的学生应付点名,课堂睡觉,说话看小说,28.29%的学生心不在焉,随便做做笔记,15.28%的学生干脆不理,自学或看其他书籍,3.81%的学生是其他原因。
1.2.3 旷课方面的数据
46.97%的学生曾经旷过课,大家认为旷课原因中18.97%的学生厌学情绪高,11.63%的学生学生会、社团、兼职工作忙,20.66%的学生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9.03%沉溺于网络、游戏,30.28%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9.39%的是其他原因。
1.2.4 学习主動性方面的数据
在别人不督促时14%的学生才会学习,7.02%的学生从来没有主动学习,48.11%的学生偶尔主动学习,30.85%的学生经常主动学习。
1.2.5 考试作弊方面的数据
在过去的考试中有过侥幸作弊行为的学生占53.43%。引发作弊,学生们认为原因为周围存在不少的成功的作弊现象占12.75%,监考教师要求不严占6.43%,对所学的课程或专业不感兴趣,只为应付考试占25.59%,为了能拿到奖学金和各种荣誉称号占16.98%,重修制度的压力占7.66%,辅修课和选修课太多,分散了精力占5.74%,社会活动太多,分散了学习时间占5.46%,心理压力大,害怕不及格占19.45%。
1.3 调查结果
从调差数据可以看出,二本院校的学生普遍自发的学习时间较少,像晨读、周末自习等,大部分同学课余时间很少看书学习,而是将时间集中在影视作品,网站浏览,休闲娱乐上。入睡晚,起床迟。安逸于校园生活而非枯燥无味的学习,经常快到考试时突击,应付考试,自发学习同学中,女生占多数。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学科基础学习内容,而校园基础建设不完善,学校老师关心交流太少,教学方式不能接受,整体校园学术氛围不浓厚,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学生自身满于现状,进取心不强,缺乏动力,课余时间利用率低。
2 二本院校大学生学风差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因素
在当今社会,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越来越注重物质享受,忽略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思想。社会诱惑层出不穷,人们浮躁不安和一系列不良风气,冲击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使高校学生中出现严重的认识错觉:上大学不一定有用,不一定比专科生就业好,反而浪费了四年时间和大笔学费。娱乐场所设在高校附近,诱惑过多,学生无法安心学习。社会给予一本院校的认可较高,使二本相对较差。对一本院校建设各个方面都多于二本院校,二本院校地位下降,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现在是身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大学生活却不是真实的社会状态,社会对各类职业所持的倾向性态度总会通过传媒、习惯、舆论等各种渠道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学生社会化认识的重要一面。经济利益也在大学生学习和择业中扮演着更加凸显的角色,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金钱意识的抬升,金钱意识的迅速扩散和增强,确实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和事实。[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收入在不同职业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渐扩大,以至扩大到某些职业收入让人无法接受的程度,加上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引起了大学生社会心理的失衡。还有社会的主流思想现在逐步从一元化到多元化过渡,必然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严重偏离。
2.2 学校因素
在教育部所设的院校系统中,“985”、“211”院校的硬件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而二本院校,各方面的设备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较弱,图书资料更新速度慢,数字图书资料文献库少,自习室少,使学生在心理上对学校的整体形象失望。教学计划设置不够完善,甚至有些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时长少。只注重课程门数,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明显拉开了和一本院校的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考试制度不够严格,处理作弊行为轻微,经常泄题或考前划重点。监考老师松懈,重修过于简单,对毕业生挂科数目宽泛。不公平所带来的怒气全加在对校园档次差的影子里。[2]贫困助学金方面工作,不够严谨,对考察学生不认真,有个别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占了助学金名额。奖学金项目少,奖金低,在加上考试制度带来的成绩不公平,不易申请或申请存在不真实信息。入党方面对学生不公平,甚至部分靠“关系”争取,老师对于此事也只求风平浪静。学校资金不足,开展的校园活动较少,讲座内容不够丰富,在学生关于大学生活上引导较少。在一定阶段时,所开设思想教育会缺乏,或者起到的作用不大。 2.3 学生自身因素
二本院校的学生自制力差于重点院校、学生功利心强,不能充分认识学习的真正含义,无法了解自己的目标和重视社会残酷的竞争。学生茫然无助,打游戏、看电影、电子书等娱乐代替学习时间。为了应付考试,考前突击,考试作弊成风。贪图享乐的学生甚多,不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崇拜明星,盲目考证,或者在学习时间做兼职,浪费学校资源,封闭自己对相关专业的涉猎。个性缺陷较突出,稍有挫折和压力就心灵失衡。再加上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受长辈和父母的宠爱,自立意识差,依赖性强,尤其是缺乏责任感、责任心。为数不多的学生自私自利,讲求实惠,对人冷漠,缺乏同情心,习惯索取而不知付出,过分地苛求别人,缺乏对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不懂得如何与好友沟通和相处,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心理方面比较脆弱,对变化、失败、屈辱、责难等方面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常常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如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的一次批评,与同学发生矛盾,喜欢别人而对方不接受等等就悲观失望,陷入抑郁或悲观情绪之中。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没有成就感。也缺少一些精神上的文化,虽然整天读书但是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滋养自己心灵的鸡汤却少之又少,忧郁空虚,心灵空間越来越不知追求什么,缺少幸福快乐感。[3]还有多数学生只注重理论,忽略有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行为、举止、言谈等各方面均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规范要求。勤奋学习、吃苦耐劳和劳动意识淡薄,专业素质较差,与现实社会工作岗位的标准要求严重脱节。
总而言之,学风建设是每一个大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校园综合素质的表现。在处于高等教育下划分的二本院校,由于各方面与一本院校的差异,所呈现的学风复杂程度和反应的主要困境也不同。为能掀起一股整体强劲的“风”,并使这股风不会因为在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的因素下而改变它的形状和力量。没有一项措施或一种方式就能轻易改变学风。学风建设,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不仅要对每一级学生整顿的方式不同,而且在整顿的过程中时刻调研学风的现状,对其措施进行修正。坚定不移地执行每一项决定,才会使我国二本院校的学风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田小莉.商洛学院学风建设研究[J].2010(11).
[2]刘双.赵婧莉.新形势下学风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对策[J].2009(05).
[3]唐秀丽.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2008(01).
项目名称:渭南师范学院2011年大学生创新项目“二本院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XK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