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红芽姜漳州平原地区有机栽培技术

来源 :福建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7644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利用漳州市香蕉园及苦瓜棚下进行红芽姜的立体套种模式,并总结‘科姜1号’的有机栽培技术。
  关键词:红芽姜;有机产品;有机栽培技术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7.06.020
  Organic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planting Fujian red-bud ginger in plain area of Zhangzhou
  LIN Yong-sheng1, HUANG Xiao-yun1, RAO Rong-hui2, LIU Duan-hua2, XIAO Xiang2, HAN Hai-dong1*
  (1. Agricultural Ecology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j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Hilly Prataculture, Fuj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Circular Agriculture, Fujian Province 350013; 2. Nanp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standards, stereoscopic interplanting modes of red-bud ginger in banana orchard and under balsam pear shed were developed. This paper summarized organic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red-bud ginger cv. ‘Kejiang No.1’.
  Key words: Hongya ginger; organic products; organic cultivation techniques
  生姜简称姜,又称黄姜,原产于中国及东南亚等国热带地区,现在已广泛栽培于世界各亚热带、热带地区,以亚洲、非洲为主,欧洲普遍栽培生姜[1]。福建红芽姜主要分布于闽北,为古老农家品种,漳州南靖县有姜农在高海拔(800~1200 m)的山地水稻田作“姜—稻”反季节轮作种植[2]。红芽姜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多;根茎皮淡黄色,芽淡红色,肉蜡黄色,纤维少,风味品质佳;一般单株根茎重500 g左右;姜辣素(C17H24O4)含量较高,是传统中药材炮制的首选原料。
  红芽姜有机种植要求种植用地远离工矿区、生活垃圾及交通主干道等,栽培过程的投入品、缓冲带、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应按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1-2011,产地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3个标准: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168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水水质符合GB 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中的二级标准,并低于GB 9137的规定[3]。现将科姜1号有机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择种植地
  1.1 空气
  种植地的空气指标必须符合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GB 9137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1.2 灌溉水
  种植地的灌溉水指标必须符合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1.3 土壤
  红芽姜根系不发达,适宜在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透气性好、pH值5~7的砂壤土种植[4],土壤指标必须符合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4 设置缓冲带
  红芽姜喜光耐阴,种植地四周应种植3行香蕉作为缓冲带。香蕉的栽培也应符合有机生产标准要求。
  2 精选姜种
  科姜1号由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种源基地提供,为自选自繁的常规品种。选择成熟度高、色泽鲜亮、新鲜饱满、无损伤、无病斑、无虫咬的姜块作为种姜。播种前3 d选晴天晒种,打破姜种休眠期,提高其生理活性[4-6]
  3 催芽消毒
  选用波尔多液或草木灰浸种20 min左右,然后采用“湿沙催芽法”进行催芽,室温控制在20~25℃,待芽长1.0 cm左右播种[4-6]
  4 整地、起畦
  红芽姜怕旱怕湿且忌连作,播种前先翻地晒土2、3 d,每667 m2施用生石灰50~80 kg,采用高畦垄栽,畦底宽1 m、高35~40 cm、沟宽30 cm,四周开好排水沟。
  5 施足有机肥
  生姜全生育期吸收的大量元素比例:氮38%~42%、磷10%~12%、钾46%~49%,以钾最多、磷最少[4]。每667 m2施用腐熟的农家肥1000 kg或生物有机复合肥300 kg。
  6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在漳州地区播种时间在清明前后。每667 m2用姜种300 kg,采取每畦双行种植,株行距50 cm×50 cm。
  7 田间管理
  7.1 人工除草
  苗期要加强人工除草,每半个月人工除草1次,除草结合查苗,保证全苗。
  7.2 适时追肥
  苗期以施用氮肥为主,5-7月根据姜苗生长状况结合培土追肥2次,8月待分蘖数达到18~20个追施钾肥1次,以促进根茎生长。
  7.3 及时培土
  幼苗期结合人工除草,小培土1、2次,壮苗期重培土2次,控制分蘖数的同时防止块茎露出地面。
  7.4 及时排灌
  五一节过后漳州气温逐渐升高,7-9月不仅高温,还有台风。因此,要根据天气情况做好幼苗期浇水,遇台风及时排水,保证畦沟不积水。
  8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田间科学管理,保证姜苗茁壮成长,同时对姜苗的主要病虫害如姜瘟、炭疽病、姜螟等在发病初期及时防治[4-6]。姜螟的防治可以用植物性农药如天然除虫菊素、鱼藤酮、植物油等,矿物性农药有石硫合剂,微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细菌性或真菌性病害如姜瘟和炭疽病可以用植物杀菌剂小檗碱、微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和白僵菌等防治。
  9 适时收获
  在漳州平原地区红芽姜可于12月到次年的1月收获,应选择天气晴朗、土壤比较干时在1、2 d 内收完,连营养体一起挖起后在畦面上晒2、3 h,剔除姜塊上泥土,用剪刀剪去营养体,将老姜(母姜)和嫩姜(子孙姜)分开,尽量减少机械损伤。收获后的姜若不能及时卖出,可以选择洞藏或就地挖坑沙藏。
  参考文献:
  [1]刘波.生姜生物学及栽培生理研究进展[J].蔬菜,2011(7):201-202.
  [2]王海勤,兰海滨.红芽姜的反季节优质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1(4):27-28.
  [3]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机产品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4]吴大付,王小龙,任秀娟,等.生姜有机栽培技术[J].园艺博览,2008(2):37-38.
  [5]谢教铭.闽北山地台湾胖姜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6(3):45-46.
  [6]郭典固.山地红芽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J].南方农业,2012,6(9):33-34.
其他文献
作为现代工商文化的产物,海派散文更多地执于形而下的物欲与官能的追求,有着平民化、平面化的审美意识。它们不太相信日常生活之外的历史,着眼与关注于可触摸的真实存在。以同情
摘要:2016年在福建省浦城县万安乡的两个百亩示范片示范种植三系籼粳交早稻品种甬优2640,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熟期适中,群体生长整齐,后期转色良好,米质优,产量高等特点。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關键词:再生稻;甬优2640;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708011  Planting performance in demonstration a
“功防兼备、持重守御”是杨一清民族关系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包含丰富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杨一清对民族关系的重视程度。杨一清民族关系思想既源于传统儒家思想,又
为了解多花黄精主要病害叶枯病、炭疽病和茎腐病的发生规律,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在光泽县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对3种病害的发病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花黄精出苗期只有炭
摘要:泽泻是一味种植历史悠久、用途广泛的传统中药。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泽泻的鉴别、成分分析、基因组表达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并简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泽泻;鉴别;基因表达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705022  Research progress in identification and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Alis
摘要:以漳绿1号苦瓜为接穗、以本地丝瓜为砧木,研究用不同嫁接固定材料和嫁接方法对其嫁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圆口嫁接夹单子叶贴接法效果较好。  关键词:漳绿1号;嫁接技术;嫁接材料;嫁接方法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709008  Studies on grafting techniques of bitter gourd  LIN Yifeng, CHEN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