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栋楼房处于荒芜之中 窨井盖也不知所终 当我漫无目的地走到这里 远远地,准备绕开一场空洞和无意义 一只麻雀飞入窨井 也许因为我的脚步声 它又快速地离开了 一位偷猎者到底设想了什么 我低头, 野草、枯叶,塑料机器人的一只腿 一张生出皱纹的纸被上了锁 在许多年前,可能是一封滚烫的信 而今,只是一张白纸 连风声都不曾留下 窨井的后半生接纳了人间的 某些“废物” 在荒芜之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栋楼房处于荒芜之中
窨井盖也不知所终
当我漫无目的地走到这里
远远地,准备绕开一场空洞和无意义
一只麻雀飞入窨井
也许因为我的脚步声
它又快速地离开了
一位偷猎者到底设想了什么
我低头,
野草、枯叶,塑料机器人的一只腿
一张生出皱纹的纸被上了锁
在许多年前,可能是一封滚烫的信
而今,只是一张白纸
连风声都不曾留下
窨井的后半生接纳了人间的
某些“废物”
在荒芜之前
它要将自己做得更好
并被彻底遗忘
旧房子
进入一段新的时空
我喜欢在黑暗降临的时刻
用摸索的方式打开柴门
旧房子像黄昏一样喑哑
它是一株曾经诞生过的胚胎
重新回到了母体
老人们绕过脚底的荆棘
孩子們翻越它的堡垒
铁一般的时光从胳臂上缓慢下沉
我重新听取它
当青色的瓦一块一块地揭开
一尾鱼在露天地上张开大嘴
我知道寂静不是它的过错
我盯着一只鸟的眸子
它静默于树枝上
并没有发现背面的我
专注于风声的人
用一双黑色的眼睛在枝条上游荡
当一个人在夜晚想念你面部的某种深色
墙壁的暗影生出翅膀
屋顶的眼眶说着话,就湿了
那天,鸟被一根绳索绊住了脚趾
松针的锐角愈发顿挫而尖锐
我只能借助空气的晃动
筑成梦想的巢穴
而那双黑色眸子隐藏于树枝
它变得沉默
它化身为树林的部分
其他文献
泉坞山抓紧时间穿上暮霭的衣衫 山体上绿的和黄的,渐渐被光斑吃透。 山上的天空,漫出一波又一波的水 一粒一粒水晶,显得好奇又吃惊。 此时,丘陵上若孤立一只写诗的乌鸦 我断定,它会生出衔走水晶的欲望 若没有,我可以接下这单妄想。 一辆三轮车,从大路急速拐向小路 远看,天下大势尾随在它的身后。 就像冲浪者扯一片辽阔的海,朝岸上盖。 枝桠 春夏的茂盛绿叶藏住一些鸟事,但在秋冬 鳥窝
在风中变幻 极尽各种姿态 一种飘,脱离了母体 之后,下落 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 一种质量,方向是追求的意義 轻若浮云,装点在谁的身上 除了鸟,很充满想象 或者到红尘中,一地鸡毛 或者蘸满风雨,零落成泥 或者让每一枚羽签,定格成书的段落 上帝会听到诗的声音 不废的归途 譬如,一朵云 一片雪,一个我
2007年福建语文高考把文化文学经典内容明确列入考试范围。这是福建语文高考自主命题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反映了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文学素养的新要求,是对语文教育现状的忧虑、反思与探索的结果。专家认为这一举措将有效促使中学语文教学回到语文本位上。事实上,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大纲》都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文化文学名著,只因没有列入《考试大纲》而没有引起重视。这不能不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深刻思考:语文教学的本位
中国的文化是悠久的,我们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祖先的文化遗产,在信息化时代,尤为重要。因为培养未来的国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语文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乌申斯基所说:“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要继承文化遗产,就要具备阅读古文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要自觉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多地考虑人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本性中,有获得肯定和赞赏的需要。教师真诚赞赏的话语,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心灵感应,能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宽厚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赞美是师爱的体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表扬学生的机会,让他们沐浴在赏识的雨露中,辅之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把学
当语文教师最怕干什么事?如果搞一次专题调查,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语文教师会回答——“改作文”。语文教师最怕改作文,其主要原因是处于“两难境地”。所谓处于“两难境地”,实际上就是处于选择两种作文批改方法的矛盾之中。 一种是精批细改。其做法是: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要详细地批改出达到此次训练目的的情况,以及除开训练基本要求以外整体上的诸如结构段落、内容中心、语言运用的得失情况,还要标出和改正错别字、病句等
鈴声响了,纹路稀疏 水,已没有更多的路逃向遥远的彼岸 手中的一块令牌 渗透出了斑斑锈迹 花的方向已经迷失,顺着风 可以碰见石头和一座破败之庙 苔藓告诉我 这里的雨季无法彻底隐退 我吹着口哨离开,像一个给自己壮胆的人 山尖埋葬了夕阳 那些若有若无的影子,走着走着 就和黑夜纠缠在一起了,只有星星举着火把 一张白纸上能容纳多少风雨 纸上的风雨,于纸而言,是一种假设 所有的文字
见友人 吃完早餐,天色晴了 远方的事物露出本来面目 昨天,我还穿过风雨 看一个友人,几把未完工的古琴 横在我们中间。我们几乎绕过了诗歌史 像两个赤脚的人 第一次站在秧田中间的惊讶。 我说,留下来吧,小城需要一个诗人 和一个斫琴师。 想起某個夏日,在一个诗人家中 聊天,傍晚了 几乎看不见对面的他 身边的河水,努力的想成为一首诗 我们先后成为黯淡的星光 回去路上,还盘旋着
一次课堂上,本人正眉飞色舞地投入到自己的讲授当中,突见一学生有别于他人,低头望抽屉,凭个人直觉,学生一定在开小差。轻声走到他跟前,发现他正津津有味地看书——郭敬明的《幻城》。心想,又是青春文学。为了不影响上课,我让他集中精神来,别看课外书了。但出乎意外的是,学生反驳了我一句:“老师,你不是说语文要多读书嘛?” 我有点糊涂了。 平时,我总鼓励学生多看书,因为这样对作文与阅读都很有帮助,毕竟语文是
古典小说往往比较重视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比较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刻画,而较少去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鲁迅先生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了继续使用传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也更多地去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揭示人物当前的一种精神状态,从而使人物形象变得透彻深刻;同时使人物由过去的单一的平面式结构变为复调式的立体式结构,从而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活、生动。 车尔雪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