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中国大学“最鲜亮底色”的历史底蕴和使命任务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先进知识分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在所创办的学校中开设马列主义课程、在“国统区”高校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在高校建设马列主义课程并形成制度、普遍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等,使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高校“最鲜亮的底色”具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国高校办学方向的特殊性,高校作为意识形态交流交融交锋前沿阵地,其学术思潮对社会思潮产生重要影响,以及高校应承担的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是新时代擦亮高校“最鲜亮的底色”的现实依据。为此,应抓好强化高校党政领导的马克思主义
其他文献
攻击性行为作为一种不良的社会问题行为,在 3-5 岁幼儿中是较为普遍存在的,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不良的重要表现之一。攻击性行为不但影响幼儿人格和品德的形成,作为一种常见的问题行为,更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与社会性发展,因此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从幼儿攻击行为的概念界定、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综述,以期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认识幼儿攻击行为。
与模仿说对位,形式美学倾向于追求镜像论之外的审美效果,于是文学想象,甚至幻想成为重要指向。与此同时,形式在与内容并举的二分法中占有独特意义,尤其自现代主义以来,形式成为形式美学的首要向度。而《一千零一夜》作为民间传说的集大成者,自然而然地游走于模仿和反模仿之间,其蕴涵的形式美为现代文学的形式审美提供了丰腴的土壤。文章以框架结构和嵌套结构的所来所往为例,探讨《一千零一夜》的审美形式,试图在纷纷攘攘的主义和显学之外找回一点文学研究理当持守的常规或常识。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守正创新中改进和加强,取得了政策环境优化、队伍建设有力、制度保障完善、工作方式创新等新进展。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形成了新共识,主要表现在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融合,坚持畅通课堂教育主渠道,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更加注重质量评价等方面。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破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瓶颈和难题,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的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