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更多要担起责任(等3则)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b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我们会认可天才吗
  约夏·贝尔是美国著名的小提琴家,5岁学琴就展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14岁获得奥斯卡与葛莱美奖,39岁时就享誉世界。小提琴在他手中仿佛具有如泣如诉的煽情魅力,其一流的演奏技巧令众多乐迷为之癫狂,他在波士顿歌剧院演出的门票每张高达300美元,仍供不应求。
  然而,就是这位天才,在华盛顿邮报主办的音乐感知实验中,被人们当成了乞丐。他在繁华的地铁入口,拿着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演奏了被认为是最难演奏的小提琴曲目。一千多人匆匆路过,只有七个人稍作停留。演奏结束后,总收入为32.17美元,扣除事先放入的25美元,贝尔只挣到7.17美元,而他在剧场每分钟的收入平均1000美元。有人评价,这样的收入连乞丐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实验的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贝尔在剧场举办的音乐会座无虚席,而在人流不息的闹市演奏却受到冷落。《华盛顿邮报》在关于实验的新闻里向读者提出了几个问题,其中之一是: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很显然,绝大多数人做不到。欣赏小提琴需要专注和静默,人声嘈杂的环境,步履匆匆、心不在焉的人们,很难发现一个天才的演奏家,这是人之常情。《华盛顿邮报》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上最美的乐器来演奏世上最优秀的音乐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其他东西呢?
  实验中还有一个细节更让人感概不已。贝尔演奏期间,一位3岁的小男孩停了下来,想听完整首曲子,另外几个小孩子也是这样,但无一例外,都被父母强拉、训斥着匆匆离去。他们至今或许仍然不知道他们错过了一次诞生天才的机会。
  任何一个事物的价值,只有在特定的时间、人群和环境之中才能被发现。天才的诞生,也需要有适宜孕育天才的环境。身处纷扰难息的尘世,我们究竟靠什么发现或者被发现天才?我们必须放弃自以为是的狭隘,拔除心灵上自设的栅栏,以生而平等的心态为人处世,在平凡中发现不同,奇迹才有可能出现。
  (见长江网,文/ 张世普)
  实现中国梦,
  更多要担起责任
  南开大学教师、专栏作家熊培云在暨南大学作名为“中国梦,美国梦”的演讲时提出,无论是美国梦还是中国梦,它是有关国家的梦想,更是个人的梦想。而国家的价值,正在于提供一种相对公正的秩序,使身处其中的个人不必为上访和躲避城管浪费时间甚至丢掉性命,而是专心于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天越来越多中国人在谈中国梦,这是中国希望之所在。即使措辞尖刻的言论,也是国家赖以上进的动力。所谓“爱一个国家,先要学会恨它”。这里的“恨”,是“恨铁不成钢”,是理性之爱,是清除坏事物的斗志,更是痛定思痛后的透彻。
  熊培云认为,今天的现实问题是“假自由泛滥,真责任缺失”。很多人好像过得非常自由,但会侵犯别人的自由,伤害别人。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对政府部门来说也是,政府并不应该追求自由,更多要担起责任,纳税人给你钱,你就应该担起这个责任。(见腾讯网)
  可叹:
  为生存而妥协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代表,在提出发展应营造“崇尚科学”氛围时指出:现在的孩子,都想当官、当公务员,对科学有向往的人,少之又少。
  立志从政为官本不是件丢人的事情。科学可以兴国,从政又何尝不可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价值和选择多元的时代,年轻人的志向竟然同出一辙。
  志向的多向性,在于价值的多元。审视这个时代,不但现实提供年轻人选择的志向太少,事实上,更多的时候,不少年轻人或许并没有学会主动选择。“想做官”的想法,在这个时代,甚至已经算不上理想和志向,而是基于生存的现实需要。体制庇护下的生活,或许并不是年轻人所想要的,但面对尖锐的现实,更多的人拒绝忍受理想的阵痛。当一个时代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在选择逃避,那么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取也就难有生气和动力可言。
  年轻人因为生存而妥协,甚至丢弃价值和主见,这样的现实不仅令人沮丧,更是一种残酷。
  (见《重庆时报》,文/时言平)
其他文献
最近,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沈林研究员推荐我读了《中国教育问题的哲学解析》一书,顿感醍醐灌顶,心中的困惑茅塞顿开。  《中国教育问题的哲学解析》一书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汤贞敏院长负责的“教育哲学研究工程”课题成果,汤院长组织了一批广东高校、教育研究院、教科所、重点中学的学者、专家和一线教师潜心研究,历时三年多的思考、调研、研究出来的成果。本书共四篇合计十二章,整合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哲学思想,从中国的教育实际
走进光明新区高级中学,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对大门的那块书写有“大家文化”的校园文化石,“大家文化”已成为学校的核心校园文化,成为扎根师生心灵深处的标志性文化。2007年9月,在光明新区高级中学开学典礼暨揭牌仪式上,校长毕国军博士详细解读了“大家文化”的内涵外延,从此,“大家文化”与崭新的“光高”一同起步,共同成长为深圳教育界闪亮的品牌。  核心理念的缘起  2007年,“高中学位不足”成为影响深圳
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籍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在漫长一生的精神劳作中,曾多次推动中国古代诗歌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他编选的诗集《明亮事物之书:国际诗选》,入选的中国古代诗人多达16位,诗歌有50首,占全书的六分之一。而他对中国古代诗歌独特的解读方式,在今天大谈特谈传统文化复兴,但“中国文化失语症”依旧无甚改观的处境下,很值得我们重视。  行文之初,有必要先简单介绍米沃什的生
我们经常被告知要删掉形容词。好的风格,我们听说过的,据说都不需要形容词。名词是坚固的弓,移动的、无处不在的箭一般的动词,有了这两者就够了。但无论如何,一个没有形容词的世界,就如同星期日的外科医院一样悲伤。蓝色的灯光从冰冷的窗口渗出,荧光灯发出安静的咕哝。  名詞和动词对极权主义国家的士兵与领袖来说是足够了。形容词,则是独立的个人和事物的必不可少的保证人。我看到在一个水果摊上有一堆瓜。对形容词的敌对
农村本科生就业难别全怪“拼爹”  ■ (山东)张立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我国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困难,失业率高达30.5%。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明显影响,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就业率(87.2%)明显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81.2%)。(见《人民网》)  农村家庭普通本科生远比城市学生就业难得多,而且“城市家庭毕业生
涵养教育理念的缘起  1. 价值取向——当今世界是价值观、教育观多元化发展的世界,各种教育思潮、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的功利色彩仍然较浓,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发展。教育的本义是什么?传道、授业、解惑。今天,我们应该做到“传”为人之道,“解”人生之惑,涵养其心灵,陶冶其情操,丰富其头脑,崇高其精神。  2. 关乎孩子的生命成长——教育是一种科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在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会群体已经不满足于孩子“有学校可上”,而是对“上好的学校”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广州市黄埔区国光学校创办于2001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都已经有较大的提升。为了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始终把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15年通过了广州市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同时又启动了广州市特色
中学是培养人才非常重要的阶段,所以我非常愿意和中学生交流。由于中学生数学奖的评选,我也了解了国内中学的一些情况,总的来说很不错,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其实我没有受过教师的训练,也没有在中学教过书,我今天来到这里,主要想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我对中学教育尤其是中学数学教育的看法。  启蒙教育往往奠定一生事业的基础  一位中学生首先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所以我结合个人的成长经验先谈谈家庭教育
编者按: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5年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粤教师函〔2015〕122号)精神,为进一步激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广东省教育厅自2015年9月开始组织开展了以“弘扬高尚师德,争做‘四有’好教师”为主题的师德征文活动,并围绕这一主题由广东教育杂志社承办了第五届师德征文活动,经各高校、各地分级遴选推荐,专家初评、复评,评委会终评,最后评选出获
在小学班主任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三十多年,这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太多酸甜苦辣。我们最近一直在思考:到底怎样的教师才算一名好教师?怎样的班主任才算是一名好班主任?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富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现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过去,我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绝对不让孩子们碰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发现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思想上也要与时俱进,敢于并且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