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为知识分子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在大众传媒中基本上是一种正面、阳光、崇高的形象,为广大社会成员高度认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等隐喻都在诠释着教师形象的伟大,这种具有“圣化”色彩的教师形象往往使我们对教师产生一种片面的理解,“高”“大”“全”成为他们的标签。然而,近年来,我们开始怀疑、质问、迷茫,关于教育行业的负面报道逐渐增多:教师强奸学生、校长桃色事件、乱收费、乱摊派、招生黑幕、教师殴打学生……以至于一旦长时间没有这样的报道,我都怀疑新闻工作者们是否有渎职的嫌疑。教师的形象已经从神坛走到了人间。
  重塑教师形象就是重新找回教师的应然特质,重新积聚正能量,履行教育责任,这需要教师成为知识分子,用知识分子的精神成就教师的发展。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已经不是一个需要争论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成为知识分子。
  朱利安·本达认为知识分子是一小群才智出众、道德高尚的哲学家-国王,他们构成人类的良心;“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我们可以把知识分子看成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能够超越社会阶层及其专业领域而积极从事社会公共事务、富于社会批判精神、引领社会历史方向的人,他们“支持、维护的正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真理与正义的永恒标准”。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基本概括了知识分子应有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要能够而且必然地承载着社会道义和良心,应当代表着社会公正的力量,学会拷问自己的灵魂,学会为陌生人的冤屈而控诉,为社会良心的沉默而控诉,要有勇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萨特说,真正的知识分子,就应对一切未能挽回的事实负责。所以,知识分子要在社会的激流中思考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去路,关注现世民生,思考、张扬国家社会进步的理念,从而真正地做到中国古代学者所追求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语)的行为标准。
  要成为知识分子有两个条件必须具备:一是必须是以承继和创造某种规范性、学术性、观念性的知识体系为志业的知识者;二是必须是关怀世事、介入社会、秉公判断、仗义执言的公共事务的参与者。只有专业知识,没有公共参与,不能称其为知识分子;同样,只有公共参与,没有专业知识,亦不能称其为知识分子。如果教师一旦成为教育场域内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就可以运用他们的学识智慧、学术研究、社会地位以及各种权威或权力自觉促使他们的职业成为实现教育公平正义的领导力量。
  1.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需要他们的身份意识,就是指在身份定位上具有一种知识分子角色的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角色行为、角色使命、角色追求和角色生存方式等具有知识分子的自我体认。主要包括人文关怀意识、理性批判意识、创造超越意识等。教师要想成为知识分子,就必须认同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事实上,知识分子从来都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只有当某个个体或群体在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维护的价值中体现出他们已经承担了这一角色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才能够认为他们“成为”了这一群体的一部分。也可以说,知识分子是因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成为”的,而不是某一职业或群体天然的属性。
  2.积极参与教育公共活动
  只有积极参与教育公共活动,他们才能热情投入教育改革,关注教育热点问题,维护教育平等,同情弱者,批判丑恶,主张对各种不良的教育现象与教育制度进行改造,创造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而成为知识分子最大的责任就在于明确地把教育危机普遍化、明晰化、公开化,从更宽广的社会学、人类学范围来理解并向人们展示教育特定领域的困惑,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教育改革时常保持在正常的轨道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公共意识和专业意识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形成合理的互动,立足具体专业,放眼公共领域,心怀公共事务,追求富有专业见识的公共批判。
  3.敢于承担教育责任
  责任大概可以分为三类:自我责任、社会责任和他者责任。自我责任的出发点是为己的,是对自我的道德约束,它把自我看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主体,有能力也有义务为自己的言行担负责任,有自觉的意识。在这个语境中,主体只关注自己,为自己负责。社会责任也指公共责任,是社会成员从个人能力出发,承担社会赋予的权利与义务。这种承担是理性的、自由的、主动的,是对社会任务的自由确认和自觉服从。为他责任则把他人放在优先的地位,为了他人宁可舍弃自身的利益,也就是在为他负责的时候,唤醒了主体意识,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道德的人,是一个可以担负责任也有能力负责的主体。教师要具有责任意识,明确认识自己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任务与职责,勇于承担并尽力完成这种责任。
  亚里士多德从人作为理性主体的角度,确定了一个责任行为者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知识与自由,这里的知识我们可以理解为关于责任的知识,也就是责任认知。高度自觉的教育责任知识应当而且必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教育主体自身所肩负的教育责任“是什么”的明确认知和判断;二是对自身教育责任的主体必然性和合理性根据的深刻体认。由充分自觉的教育责任知识、认真负责的教育责任态度和坚强有力的教育责任意志共同构成的高度自觉的教育责任意识,亦即教育行为主体所具有的反映其对自身教育责任的自觉体认和果决践履之意的思想意识,正是为实现教育责任担当所必备的意识条件之所在。因为,责任一经行为主体认同,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就会成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和自觉行动。特别是关系人类历史命运的重大责任被人们认同以后,就会产生远大的理想,就会产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就会产生巨大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主体积极顽强地履行责任。
  当然,教师成为知识分子有一段路要走,教师公共形象的重塑也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教师以知识分子的精神来鞭策自己,以孩子的未来、教育的发展、国家的兴亡乃至社会的进步为己任,教师就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形象与品位,更好地履行教育责任,培养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近年来,江苏坚持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公平迈出重要步伐,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落实政府全责,实现优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走过了“人民教育人民办”的艰难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政府在义务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真正
2013年12月31日上午,江苏省教育厅召开全厅干部大会,回顾总结2013年全省教育工作,分析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研究部署2014年教育工作。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沈健出席会议并讲话。  沈健指出,2013年,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统筹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学前三年入园率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传授知识的过程是手段,是载体,真正的教育是把人内心深处那种积极的建设力量诱导出来。教育的价值应该是唤醒人性的自觉。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觉”的解释是“自己认识到应该如此而甘心情愿地去做”。“自觉”与“被动”相对立,是“自己”去认识,“自己”去适应,“自己”去内省,“自己”去敏
从小到大,听爸爸妈妈讲得最多的话    ★你自己有数!  (多数时候这是表示对我的不满。言下之意还给还留了改过自新的机会。)  ★看书去!  (真乏味啊……)  ★好起床了!  (爸爸是我的闹钟。即便我提早醒了,也会赖着等爸爸来叫我。这是16岁的我仅剩的撒娇机会。)  ★就知道吃!吃这么多怎么也不长记性!  (谁叫妈妈的菜做得这么好吃呢!)  ★对自己好点,别给我省钱,想吃点啥就吃点啥。  (比起
为解决教育系统因三新一亮、改薄改危等工程建设造成的巨大债务,加速学校发展进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涟水县从维护稳定团结、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积极处理学校债务矛盾,确立调研、试点、推广“三步走”的稳妥步骤,确立政府、学校、工程建设方“三结合”的基本思路,即政府(县、乡财政)还大部分,教育系统(学校)出小部分,工程建设方贴小部分,开展涟水县首批乡镇中小学化解学校债务试点。 目前调研、试点工作已顺利
【摘 要】在现行各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叙事类文章占了较大的比重。本文从“叙事类文章的主要特征”“叙事类文章的实施流程”“叙事类文章的实施要点”三方面具体阐述挖掘和转化“叙事类文章”独特育人价值的路径、方法,以帮助师生共同形成“类结构”的意识,使教师能以这类课型所独具的路径和独特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来重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这种课型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
我有两种不同的阅读生活:一种是娱乐性的随便翻翻。桌案、床头摆放着自己喜欢的报纸、杂志,空闲时便随手翻阅,当作惬意的消遣,也是精神的愉悦。《读者》里的小品文清新优雅,我喜欢;《杂文报》中的时评深刻尖锐,我喜欢;《参考消息》上的时政要闻,我也喜欢。至于小说等文学作品,只有在假期里,我才有时间去欣赏一番、沉醉一回。然更多的是另一种带有研究性的专业阅读。凡是和语文教学研究有关的书刊、专著,都需要带着问题去
在江苏常熟的城北新区,“绿地·常熟老街”这个凸显海派风情的现代化社区正在迅速崛起。作为社区配套项目之一的常熟市绿地实验小学是一所由企业出资建设、政府管理运营、名校参与办学的现代化新型实验学校,办学模式开创常熟第一,规模设施市内一流,校园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师资建设定位优质和谐,校园文化凸显海派意蕴。  自开办以来,学校呈现出一种蓬勃生长的态势。在2013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中,绿地实验小学这
【关键词】思想;核心素养;学会思考;合情推理;演绎推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5-0047-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关注数学教学的价值,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生今后解决问题、创新发展的核心素养。人教版三上《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十年课改,我觉得自己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方法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两个“关注”上。一是关注“音乐文化”,从文化中的音乐或是从音乐中的文化出发来开发课程,在音乐课堂中着重引导儿童在文化中理解和传承优秀作品的情感和思想。二是关注“音乐体验”,在听觉基础上,通过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来使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设计理念】  在音乐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