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氮肥施用、化石燃料燃烧等人类活动带入全球生态系统的活性氮逐年增加。这些流入生态系统的活性氮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YW-449)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1-YW-09-11)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氮肥施用、化石燃料燃烧等人类活动带入全球生态系统的活性氮逐年增加。这些流入生态系统的活性氮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平流层臭氧层破坏等。氮足迹模型是在全球活性氮污染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氮足迹研究在定量评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活性氮排放的影响,调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活性氮危害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近年来,氮足迹的研究日益受到西方各国科学家的关注,其中已有少量相关研究发表。相比较而言,国内科学界对氮足迹研究的关注还不多,目前为止还
其他文献
‘Tea culture’broadly includes‘providing tea’,‘the tea ceremony’,‘tea ritual’,‘tea artistry’and‘tea party’.The concept of ‘Pungnyu’in Korea was pro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数量最多的致癌物,可进入植物、动物和人体,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本文介绍了多环芳烃的主要性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