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分析与国际化办学探索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de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分为美国模式及德国模式这两类,美国的传统工程教育本科均是通识教育,注重课程基础性及广泛性与可选择性,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职业预备式教育,并不注重工程各类技术及专业性实践。德国工程教育则注重统一,也是一门必修之课,强调学生具体实践能力及设计能力和严谨务实等方面精神及意识的培养,德国工程类本科毕业生学术水平与美国硕士生不相上下。美国工程教育模式则强调科学,主要是学,德国则主要是技能。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办学;办学策略
  随着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行业各方面改革思想及动作加快,深刻反映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分析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及国际化办学,对国内高等教育有着极大现实意义。本文对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国际化办学进行探索,提出了实用性应用策略。
  一、新型工程教育分析
  1、新型工程教育理念
  工程系统性和大工程的教育理念。工程与科学这两个方面是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关键,科学则是对存在于世界的各方面事物的解释,工程是对未来世界有效创造。工程本属多学科综合体,工程分析研究与教育过程中则应重视各方面知识综合。实际上掌握系统性知识的通识型人才优于掌握专业学术的专业型人才,也更能充分适应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工程实践性和回归工程理念。培养合格的工程师需要经过科学知识学习及各项工程训练等阶段,通常是要历经七到九年的时间。从科学探索性及人文艺术表现性角度来看,工程学科的本质就是注重实践。应使得学生们尽可能多的得到工程问题处理的具体经验,特别是各项设计和制造与科研等具体实践活动的参与。
  2、新型工程教育改革趋向
  改革学制及教学管理。工程教育关键是对工程科学研究型人才和工程技术型人才以及具备工程背景的其余领域人才的培养。因此只有构建非常灵活和健全的机制才可以有效完成多样化培养目标。这需要对本科学制进行调整,应从单一化四年工科学制转化为灵活的学制体系。编制整套独特且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以便实现选修制、导师制与学分制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科学核心课程逐渐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效的缩减了知识更新周期,诸多专业知识可以在极短时间之内被市场所淘汰,所以诸多理工科大学逐渐增加了对科学核心课程方面改革程度,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余地,让学生们可以得到更适应于个人背景及兴趣的知识。现代化科学技术问题综合发展更加重视学生对各项技术背景的分析及跨学科思考,因此对工程教育课程各方面内容要进行人文扩展,从而使得工程及人文有机结合。调节专业设置且增强学科交叉。现代化社会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自身知识构架具备极强的综合性,未来的工程师应具备经济学和生态学与社会学等视角下处理各方面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要系统的、全方位的考虑问题。并且,现代化企业及社会还要求工程专业人士具备专业知识及跨学科知识,工程教育不再只是工程专业知识方面,而更加重视综合化及交叉化发展。
  二、国际化办学策略分析
  1、国际化办学培养目标
  西方国家诸多知名大学培养目标及办学理念等具备普遍性,却也包含着国际化内涵,也明确提出了和国际化素质相匹配的各方面要求。比如哈佛大学及耶鲁大学其目标则是造就具备全球意识的人才,麻省理工学院的目标为培养领导世界主流的工程技术人才,波士顿大学的办学理念则是学生及课程之间视野面向世界,学生全球化。总体来讲,各大学院培养目标国际化特征极为显著。结合国内大战略需求及国际经济发展主流趋势,根据国际各项标准而培养人才。借鉴国际上各类先进教育方式,编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国际竞争力和适应于各方面要素的国际化人才。
  2、国际化办学课程体制
  高校国际化组成部分和核心就是国际化课程体系,此类体系主要是注重国际观念指导,根据国际标准而使得课程内容及结构和教育方式,加上各类课程资源均符合培养跨文化国际型人才课程的要求。利用国际化课程体制提供接收国际化教育的机会给国内学生,这样也能吸引境外留学生,使得高校可以跻身于经济全球化及高等教育国际竞争中。国际化课程体制应确保课程结构国际化、教学方式国际化、课程内容国际化、课程资源国际化这四个方面。
  3、国际化师资队伍
  师资所呈现的国际化程度关乎世界大学排名,也是一项极为关键的指标,更是培养能够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的优秀工程师的主要因素。国际化诸多大学教师队伍有着国际化教育理念及工程实践能力,以适应于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师培养需求及要求。应确保师资队伍构架国际化、国内教师的国际化这两个方面,国内教师应有国际化教育背景及理念和视野,需要掌握一门外语,更应具备极强的国际交流及合作能力。
  4、国际化学生交流
  世界上的诸多大学均是极为注重学生出国交流,从而促进学生交流水平。学生出国交流应注重校际合作和学分互认等方面的机制支持,以及学生去海外学习提供奖学金等方面的支撑。应充分丰富交流项目,要为学生们提供各类不同的出国交流项目,时间可定为半年或四年;提升学生出国比例,让学生出国比例不断上升;重视双向交流,国际化学生交流应确保双向交流,要将学生派出去,还要接收海外优秀的学生,充分推进本土教育水平提升。
  5、国际化实习实践
  实习实践可以说是学生和工程师动手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国际化实习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工作中了解国际各项通则,以便增强国际视野,这也为学生国际竞争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实习实践国际化应确保实习平台国际化、实习过程国际化、实习管理国际化。
  6、国际化职业发展
  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属于检验学校培养人才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持续加深,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务必可以进入世界人力资源市场中,国际化高水平就业也是主要发展趋势。
  7、国际化质量保障
  根据国际通行人才培养标准,学生的学历应得到国际认可,这也是国际化办学质量的主要体现。世界上诸多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都具备整套科学合理的认证标准,而国内工程师属于职业水平评定的一种,也是从事工程建设及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标准规定,不是学历认证。
  结束语
  随着全球一體化进程不断加快,高等工程教育也逐渐趋向于国家化及多元化和协同化方面持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着高等教育各方面工作,涉及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及发展。现代化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主要是依赖于企业具备较高竞争力及创新型人才。本文分析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与国际化办学,并提出实用性应用策略以促进国内高等工程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正,李菊琪.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分析[J].高教探索,2014(2).
  [2]王孙禺,赵自强,雷环.国家创新之路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新进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8).
其他文献
3月17日,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副局长许鹏同志一行到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调研注册会计师行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财政部创先
期刊
为防止微动疲劳事故发生,工程上亟需对多点微动疲劳进行实验测试.根据Hertz接触理论得到接触半径,再利用有限元软件PATRAN和NASTRAN计算分析3点球压微动下试件应力场的分布,
为庆祝建党90周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下称“行业党委”)近日印发通知,在全行业开展“十百千”评选表彰活动,以全面展示注册会计师行业基层党组织 In order to celebra
济南石化分公司坚持以人为文本,搞好和谐企业的建设,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2005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和山东省及济南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随着企业改革和改
期刊
注册会计师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在中央领导的关心以及中组部和财政部党组的指导下,在全行业党员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显著成绩,受到社会瞩目,也丰富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