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思想对经济学效用理论进行修正,是将效用重新归入和欲望相一致的“趋乐避苦”的伦理道德范畴,进而说明欲望理论在幸福方程式中的缺位使得效用理论对幸福最大化的指向独臂难支,最终通过建立相应的欲望理论范式来实现。欲望理论范式的关键是在同类物质的生产中减少物品的品种,以至于当边际欲望品种恒等于零时,达到同类物质中物品品种的单一化。由于“六触人处”无常,同类物质中单种物品的情况下,幸福最大化的情形并非是永恒的,只有当单种物品的边际欲望和边际效用恒等于零时,才能实现幸福恒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