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只有不断地锤炼语言,文字才能渐趋完美;只有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好,文字才会出现整体的协调和优美,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升格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作文;升格训练;锤炼语言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75-2
“作文难,难作文”,这是很多学生的普遍感受,也是语文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可是,中考作文60分,占据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轻视不得!知难而上,注重方法,作文训练也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如何写好作文?力求语言的准确无误是写好文章的一大关键。只有不断地锤炼语言,文字才能渐趋完美;只有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好,文字才会出现整体的协调和优美。
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如何让作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1-2个档次?下面就以一次作文升格训练为例,谈如何锤炼语言。
【试卷回放】
写作(60分)
题目:充满阳光的日子
要求:1.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600字。
【题目分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从题目看,宜写成记叙文。
审题的关键是“阳光”,既可实写,也可虚写,当然最好是虚实结合。“阳光”是温暖的,所以一切给人温暖的东西(诸如亲情、友情、他人的关爱和帮助等)都能比作“阳光”,这样理解起来,选材的方向就有了,不怕无内容可写。
中心词是“日子”,那么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你感觉到温暖?要选择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一面,表现人物美好的品德,这样既是中考作文的导向,也符合“温暖”这一主题。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给读者“温暖”的感觉。
【原文再现】
充满阳光的日子(47分,属三类卷)
金色的阳光轻轻地抚摸着大地,柔柔的,暖暖的……(环境描写,实写阳光,做到开篇点题,可惜略欠文采。)
乌云无情地遮揽了一切,阴沉沉地压下来,就连小草都喘不过气来,低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貌样。(到底是有阳光还是乌云?交代不清,与上文缺乏过渡,使文章变得很突兀,产生一种不协调的韵律,不利于主题的表达。“貌样”显然是笔误。)
我捂着流着鲜血的双腿,无助地倒在了冰冷的马路上。(“倒”字不妥,用“半坐着”似乎更好。)肇事的摩托车司机早已逃之夭夭了,随着他一面漫骂一面离去的背影,我的心也随着一起变得冰冷。(“早已”不妥,既然逃跑了,怎么还在漫骂呢?整个句子有语病,意思表达不够准确,和什么“一起变得冰冷”了?)这样的事情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很多次,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也会是被闯红灯司机撞到的无辜的人中的一名。回想起电视里那些围观群众冷漠而无情的嘴脸,我顿时像坠进了冰窖一般全身发寒。
一个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走了过来,我闭上双眼绝望地等待着朝讽和白眼的到来。(“朝讽”应为“嘲讽”。)此时此刻,我仿佛明白了乞儿们每日饱受侮辱的心情了。近了,近了……(“近”误写成“进”了。)突然,一双温暖的大手抚上了我的额头,宛如春风般和煦的声音轻轻响起:“小姑娘,不要害怕。叔叔阿姨们把坏蛋给你抓过来!”(这里没有交代清楚,是谁说的话?那位衣着华丽的女子又去了哪里?)我悄悄打量着四周的人,矮矮胖胖的老奶奶,瘦瘦高高的老爷爷,年轻漂亮的姐姐,活力四射的哥哥,无一不挂满了或安慰或担心的笑容。“抓到了!抓到了!”一个衣着华丽的女子押着肇事司机跑了过来。(还是上文提到的女子吗?前面伏笔不够。一位年轻女子就轻易把个大男子给押回来了,似乎不太真实。)原来她之前是去为我捉“坏人”去了。(“坏人”一词使用欠妥。)面对着所有人责备的眼神,原本死不认账的司机羞红了面颊,对着我不知所惜地不断道歉。(“惜”应为“措”。)
当我被扶进车送往医院时,密密麻麻的乌云不知何时散尽了,和煦的阳光射光射进车窗,温暖着我,也温暖着我们。(天气变化太突兀,环境描写不自然。)其实我们都是一家人,不是吗?再冰冷的心,再无礼的人都是渴望阳光的抚照的。神州大地本就充满了阳光,你是否发现了呢?
我回想起这四年前的事,笑容早已浮上了面颊。这真是一个充满阳光的日子,不是吗?(结尾适当议论,对于表达中心能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但是议论的语言应多加锤炼,做到简练有力。)
【升格思路】
此文立意正确,从虚实两方面来表现“阳光”。以环境描写来实写“阳光”,又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比作温暖的“阳光”。虚实结合,对于表达中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三大块来看,结构安排还算合理,所选内容能反映主题,问题较明显的是语言方面。主要表现在:用词欠当,存在少量病句;衔接不自然,表达不够严密;人物描写不够细致,人物个性不明显;环境描写不贴切,整体不够协调;细节处理不当,语言不够生动。
既然硬伤在语言方面,那就从语言入手,精雕细琢,巧炼字句。
1.从开头入手
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就好像拉琴之前的定音,音定准了,拉出的曲子就会动听。一个开头会影响整篇文章的判分高低。因此,开头的环境描写要做到文字优美,文笔流畅。在天气变化的表述中,要注意自然、真切。
2.从中间情节入手
中间情节是文章的主体。习作者在构思文章时,也是动了一番心思的。运用对比手法,使情节有起伏变化,对立的双方人物个性能鲜明地表现出来,对塑造主要人物、表达中心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人物塑造方面,又注意到了点面结合,“一个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作为重点刻画的一个“点”,一大群热心群众就是“面”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主题也就有了普遍意义。在肇事司机的反衬和热心群众的正衬下,更能彰显那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上的闪光之处。对于年轻女子的刻画直接影响文章的主题,因此,人物描写一定要细致,可增加语言描写,自然地交代暂时离开的原因。对于抓肇事司机这个细节,可安排民警完成,这样更真实些。 3.从结尾入手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篇末点题”犹如画龙点睛,不仅能使作文自始至终和题目一致,结构严谨,而且还能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习作者在篇末环境描写上照应了开头,而且也点了题,可是语言不够简练、生动,议论也不够有力。修改时,学生应考虑到这些,通过议论的表达方式来升华主题,丰富主题。
【升格作文】
充满阳光的日子(56分,属一类卷)
喜欢在风轻云淡、洒满阳光的日子里,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接受大自然的抚慰:天蓝蓝的,风轻轻的,阳光暖暖的……身心舒畅到了极点。(环境描写,字里行间给人“温暖”的感觉。)
可那天出门,天色竟是那样的阴沉,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不见一丝踪影,整个天空像是蒙了一层灰色的半透明的玻璃罩,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用“可”字来个转折,天气变化不再突兀。)
我捂着流着鲜血的双腿,无助地半坐在冰冷的马路上。肇事的摩托车司机根本无视我的存在,他关心的是他的摩托车是否受损。他捡拾着洒落地下的物品,嘴里骂骂咧咧地在责怪我浪费了他的时间,碍了他的大事。那恶狠狠的眼神像一把剑一样刺疼了我,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也会成为电视上经常看到的被闯红灯司机撞倒的无辜人群中的一员。身边一下子围了一群人,回想起电视里那些围观热闹的群众冷漠而无情的嘴脸,我顿时像坠入了冰窖一般,全身发寒。不,我不要成为别人围观的对象,我不要嘲讽,不要白眼,更不要他人的怜悯和同情!我挣扎着想站起来,才发现那司机不知什么时候已离去了。(心理描写,以此反衬人们的热心相助。)
一个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快步走来,将我按下,又快速离去。我的心又一次沉了下去,失望而无助地低下了头……(埋下伏笔,造成悬念,下文有交代,使情节起伏变化,跌宕有致。)
“小姑娘,你没事吧,别害怕!我们会送你去医院的。”宛如春风般和煦的声音在耳畔轻轻响起,我抬头,眼前一张张陌生的脸上,写满了关切和担忧。人群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帮我扶起倒下的自行车,有的替我捡起掉到地上的书籍,有的在帮我拍打身上的泥灰……那边一位大叔忙着拦下出租车,这边几位阿姨大姐张罗着要搀扶我起来……(采用排比句式,写出人们的热心相助。)
“抓到了!抓到了!”人群散开一个口子,刚才那个衣着华丽的女子正和押着肇事司机的民警一起站到了我面前。(安排民警押着肇事者,更为真实)“小姑娘,要不要紧啊?”她蹲下来,仔细地检查着我的伤口,“刚才见这司机想溜,我赶紧去找了值勤的民警,才算没让他得逞,他该负这个责任。”(简短的几句话,很自然地解开悬念,使行文自然流畅。)
“你这司机也真不要脸,自己闯了红灯,把人家小姑娘撞了,居然还想溜,真不道德!”人们纷纷指责着司机。刚才还凶神恶煞般的司机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手足无措地向我道着歉。
“赶紧的,快送医院吧!出租车还等着呢!”人们一边催促着肇事司机,一边搀着我上出租车。这时,那厚厚的云层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散开,一缕阳光射进车窗,射到了我身上,射进了我心里。我的身体顿觉暖暖的,心也是暖暖的。(“阳光”前添加了“一缕”,显得更为真实。)
四海一家亲,爱让我们如沐春风,爱让阳光融进我们心底。心中有阳光,处处有阳光。(议论语言简练有力,深化主题。)
记住那一天——那个充满阳光的日子,让理解和关爱常驻人间!(篇末再次点题,紧扣中心,结构完整。)
【总体评价】
在框架不变和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情况下,重点在语言上进行了修改,升格后的文章,语言更为流畅。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更为自然。情节部分增加了描写,内容也更充实。人物描写更真实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主题也更加深刻了。最终得分56分,提升了近10分。
关键词:作文;升格训练;锤炼语言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75-2
“作文难,难作文”,这是很多学生的普遍感受,也是语文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可是,中考作文60分,占据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轻视不得!知难而上,注重方法,作文训练也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如何写好作文?力求语言的准确无误是写好文章的一大关键。只有不断地锤炼语言,文字才能渐趋完美;只有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好,文字才会出现整体的协调和优美。
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如何让作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1-2个档次?下面就以一次作文升格训练为例,谈如何锤炼语言。
【试卷回放】
写作(60分)
题目:充满阳光的日子
要求:1.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600字。
【题目分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从题目看,宜写成记叙文。
审题的关键是“阳光”,既可实写,也可虚写,当然最好是虚实结合。“阳光”是温暖的,所以一切给人温暖的东西(诸如亲情、友情、他人的关爱和帮助等)都能比作“阳光”,这样理解起来,选材的方向就有了,不怕无内容可写。
中心词是“日子”,那么这个“日子”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你感觉到温暖?要选择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一面,表现人物美好的品德,这样既是中考作文的导向,也符合“温暖”这一主题。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给读者“温暖”的感觉。
【原文再现】
充满阳光的日子(47分,属三类卷)
金色的阳光轻轻地抚摸着大地,柔柔的,暖暖的……(环境描写,实写阳光,做到开篇点题,可惜略欠文采。)
乌云无情地遮揽了一切,阴沉沉地压下来,就连小草都喘不过气来,低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貌样。(到底是有阳光还是乌云?交代不清,与上文缺乏过渡,使文章变得很突兀,产生一种不协调的韵律,不利于主题的表达。“貌样”显然是笔误。)
我捂着流着鲜血的双腿,无助地倒在了冰冷的马路上。(“倒”字不妥,用“半坐着”似乎更好。)肇事的摩托车司机早已逃之夭夭了,随着他一面漫骂一面离去的背影,我的心也随着一起变得冰冷。(“早已”不妥,既然逃跑了,怎么还在漫骂呢?整个句子有语病,意思表达不够准确,和什么“一起变得冰冷”了?)这样的事情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很多次,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也会是被闯红灯司机撞到的无辜的人中的一名。回想起电视里那些围观群众冷漠而无情的嘴脸,我顿时像坠进了冰窖一般全身发寒。
一个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走了过来,我闭上双眼绝望地等待着朝讽和白眼的到来。(“朝讽”应为“嘲讽”。)此时此刻,我仿佛明白了乞儿们每日饱受侮辱的心情了。近了,近了……(“近”误写成“进”了。)突然,一双温暖的大手抚上了我的额头,宛如春风般和煦的声音轻轻响起:“小姑娘,不要害怕。叔叔阿姨们把坏蛋给你抓过来!”(这里没有交代清楚,是谁说的话?那位衣着华丽的女子又去了哪里?)我悄悄打量着四周的人,矮矮胖胖的老奶奶,瘦瘦高高的老爷爷,年轻漂亮的姐姐,活力四射的哥哥,无一不挂满了或安慰或担心的笑容。“抓到了!抓到了!”一个衣着华丽的女子押着肇事司机跑了过来。(还是上文提到的女子吗?前面伏笔不够。一位年轻女子就轻易把个大男子给押回来了,似乎不太真实。)原来她之前是去为我捉“坏人”去了。(“坏人”一词使用欠妥。)面对着所有人责备的眼神,原本死不认账的司机羞红了面颊,对着我不知所惜地不断道歉。(“惜”应为“措”。)
当我被扶进车送往医院时,密密麻麻的乌云不知何时散尽了,和煦的阳光射光射进车窗,温暖着我,也温暖着我们。(天气变化太突兀,环境描写不自然。)其实我们都是一家人,不是吗?再冰冷的心,再无礼的人都是渴望阳光的抚照的。神州大地本就充满了阳光,你是否发现了呢?
我回想起这四年前的事,笑容早已浮上了面颊。这真是一个充满阳光的日子,不是吗?(结尾适当议论,对于表达中心能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但是议论的语言应多加锤炼,做到简练有力。)
【升格思路】
此文立意正确,从虚实两方面来表现“阳光”。以环境描写来实写“阳光”,又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比作温暖的“阳光”。虚实结合,对于表达中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三大块来看,结构安排还算合理,所选内容能反映主题,问题较明显的是语言方面。主要表现在:用词欠当,存在少量病句;衔接不自然,表达不够严密;人物描写不够细致,人物个性不明显;环境描写不贴切,整体不够协调;细节处理不当,语言不够生动。
既然硬伤在语言方面,那就从语言入手,精雕细琢,巧炼字句。
1.从开头入手
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就好像拉琴之前的定音,音定准了,拉出的曲子就会动听。一个开头会影响整篇文章的判分高低。因此,开头的环境描写要做到文字优美,文笔流畅。在天气变化的表述中,要注意自然、真切。
2.从中间情节入手
中间情节是文章的主体。习作者在构思文章时,也是动了一番心思的。运用对比手法,使情节有起伏变化,对立的双方人物个性能鲜明地表现出来,对塑造主要人物、表达中心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人物塑造方面,又注意到了点面结合,“一个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作为重点刻画的一个“点”,一大群热心群众就是“面”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主题也就有了普遍意义。在肇事司机的反衬和热心群众的正衬下,更能彰显那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上的闪光之处。对于年轻女子的刻画直接影响文章的主题,因此,人物描写一定要细致,可增加语言描写,自然地交代暂时离开的原因。对于抓肇事司机这个细节,可安排民警完成,这样更真实些。 3.从结尾入手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篇末点题”犹如画龙点睛,不仅能使作文自始至终和题目一致,结构严谨,而且还能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习作者在篇末环境描写上照应了开头,而且也点了题,可是语言不够简练、生动,议论也不够有力。修改时,学生应考虑到这些,通过议论的表达方式来升华主题,丰富主题。
【升格作文】
充满阳光的日子(56分,属一类卷)
喜欢在风轻云淡、洒满阳光的日子里,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接受大自然的抚慰:天蓝蓝的,风轻轻的,阳光暖暖的……身心舒畅到了极点。(环境描写,字里行间给人“温暖”的感觉。)
可那天出门,天色竟是那样的阴沉,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不见一丝踪影,整个天空像是蒙了一层灰色的半透明的玻璃罩,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用“可”字来个转折,天气变化不再突兀。)
我捂着流着鲜血的双腿,无助地半坐在冰冷的马路上。肇事的摩托车司机根本无视我的存在,他关心的是他的摩托车是否受损。他捡拾着洒落地下的物品,嘴里骂骂咧咧地在责怪我浪费了他的时间,碍了他的大事。那恶狠狠的眼神像一把剑一样刺疼了我,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也会成为电视上经常看到的被闯红灯司机撞倒的无辜人群中的一员。身边一下子围了一群人,回想起电视里那些围观热闹的群众冷漠而无情的嘴脸,我顿时像坠入了冰窖一般,全身发寒。不,我不要成为别人围观的对象,我不要嘲讽,不要白眼,更不要他人的怜悯和同情!我挣扎着想站起来,才发现那司机不知什么时候已离去了。(心理描写,以此反衬人们的热心相助。)
一个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快步走来,将我按下,又快速离去。我的心又一次沉了下去,失望而无助地低下了头……(埋下伏笔,造成悬念,下文有交代,使情节起伏变化,跌宕有致。)
“小姑娘,你没事吧,别害怕!我们会送你去医院的。”宛如春风般和煦的声音在耳畔轻轻响起,我抬头,眼前一张张陌生的脸上,写满了关切和担忧。人群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帮我扶起倒下的自行车,有的替我捡起掉到地上的书籍,有的在帮我拍打身上的泥灰……那边一位大叔忙着拦下出租车,这边几位阿姨大姐张罗着要搀扶我起来……(采用排比句式,写出人们的热心相助。)
“抓到了!抓到了!”人群散开一个口子,刚才那个衣着华丽的女子正和押着肇事司机的民警一起站到了我面前。(安排民警押着肇事者,更为真实)“小姑娘,要不要紧啊?”她蹲下来,仔细地检查着我的伤口,“刚才见这司机想溜,我赶紧去找了值勤的民警,才算没让他得逞,他该负这个责任。”(简短的几句话,很自然地解开悬念,使行文自然流畅。)
“你这司机也真不要脸,自己闯了红灯,把人家小姑娘撞了,居然还想溜,真不道德!”人们纷纷指责着司机。刚才还凶神恶煞般的司机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手足无措地向我道着歉。
“赶紧的,快送医院吧!出租车还等着呢!”人们一边催促着肇事司机,一边搀着我上出租车。这时,那厚厚的云层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散开,一缕阳光射进车窗,射到了我身上,射进了我心里。我的身体顿觉暖暖的,心也是暖暖的。(“阳光”前添加了“一缕”,显得更为真实。)
四海一家亲,爱让我们如沐春风,爱让阳光融进我们心底。心中有阳光,处处有阳光。(议论语言简练有力,深化主题。)
记住那一天——那个充满阳光的日子,让理解和关爱常驻人间!(篇末再次点题,紧扣中心,结构完整。)
【总体评价】
在框架不变和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情况下,重点在语言上进行了修改,升格后的文章,语言更为流畅。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更为自然。情节部分增加了描写,内容也更充实。人物描写更真实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主题也更加深刻了。最终得分56分,提升了近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