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运会上,上海代表团协议交流运动员达101人,为获得金牌榜第一奠定了重要基础;九运会上,广东协议、交流来的运动员获得的金牌占到了代表团金牌总数的1/5;十运会上,江苏和全国70%的省市进行了运动员交流合作,最终的收获是:解放军双计分运动员获得6金,协议计分运动员获得3金,交流运动员获得11金,这是东道主能够在金牌榜上跃居第一的关键,也夸大了东道主的传统意义上的优势,甚至出现了“天时地利人和”不如“好政策”的现象。
如今,我们不妨看看今年山东代表团的金牌榜构成,截至24日比赛结束山东代表团的名下一共有49.5枚金牌,其中奥运会带入的10枚,32.5枚为本团竞赛获得,但两次计分和协议而获得的金牌就达7枚之多。除此之外,山东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规则和手段,大面积引进人才,而这些选手所获得的荣誉则直接算到山东代表团账下,这是从协议计分和两次计分里是体现不出来的。
“盘外招”成“传统”
在采访十一运会期间,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江苏代表团“喊冤”。
据江苏代表团官员透露,江苏女排本次全运会的目标是保牌争金,可好不容易杀入4强后,在与天津队的半决赛中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本次全运会的安保工作一向很严,可以说并不逊于北京奥运会,可是当天比赛时天津球迷把硕大的锣鼓都带进了场,每每轮到江苏队发球,球迷就把锣鼓敲得震天响,别说场上在比赛的队员,就连坐在一旁的江苏队教练都感觉被震得心慌。比赛的结果自然没有悬念,江苏女排最终连铜牌也没拿到。
据说,在水上项目的比赛中,江苏队同样遇到了麻烦。和所有运动队一样,江苏队准时到达日照赛区报到并备战比赛。结果江苏队的赛艇运抵参赛地后,赛区要让他们过一天卸赛艇,当时,江苏队教练有些气愤:“为什么其他队都能抵达后就正常训练,就是江苏队要耽搁一天?”
无独有偶,在山地自行车比赛中,江苏队依然感到了麻烦。山地车比赛中,运动员是否熟悉场地至关重要。结果东道主可以让同样是夺金热门的云南选手提前适应场地,但江苏队就是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
对于遭遇这样的不公,江苏代表团有关人士对记者说:“其实我们来之前就有所准备,而且我们也理解东道主的压力,理解他们想夺取金牌数第一的期望。但我们江苏这次参赛目标其实就是夺第三,我们目前的实力其实并不能撼动山东的霸主地位。所以这些干扰我觉得没有必要,我们已经向组委会反映了这些情况,希望在后面的比赛中能够有所改观。”
江苏方面不出来说话倒好,这么一讲,马上招来了网上的一片指责声,一位自称“俺是山东的”网友如此反驳道:“如果江苏还有点自知之明的话,就别说山东了吧。上届全运会你们是东道主时,不也是这么干的吗?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在皮划艇比赛中,山东的队员领先了,东道主赛道管理人员就把造波泵水头对着人家的艇首冲。当时,俺山东人就说了,等下一届到济南时,俺们见。”让记者意外的是,这个发言帖子在网上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同,因为其表达了事实的真相。
多届全运会以来,“盘外招”一直是东道主确保霸主地步的一招。比如,九运会上,为了让实力强劲的某运动队减少竞争力,该届全运会的东道主就曾将这支运动队的住宿安排在离比赛和训练场地很远且交通不便的地方,每天都要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途颠簸,才能到达赛地,这无形中也影响了运动员的状态。而另一次则发生在射击赛场上,当某射击队员和东道主的射击队员在积分榜上紧紧追逐,名次互相交替,于是损招来了,在这名选手射击时,观众席上就有人敲鼓击锣,而东道主选手射击时场内就异常安静,最终该队果然丢掉了金牌。
十运会东道主换成了江苏,以往受到的种种不公,终于等到了“快意复仇”的时候。当然,除了“复仇”外,东道主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获得金牌,因此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得罪一些体育强省,其中也正包括山东队。
所以说,从这一次山东方面“暗算”江苏来看,除了报上届全运一箭之仇外,更重要的是怕江苏抢走了山东第一的宝座,无论金牌第一、奖牌第一还是总分第一,这都是东道主“计划内”的荣誉,谁要有争夺的野心和苗头,东道主会无动于衷吗?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江苏代表团官员在跟记者讲“江苏的目标其实就是夺第三,我们目前的实力其实并不能撼动山东的霸主地位”时,这位前东道主有关人士无意间流露出上届全运会江苏独霸金牌榜老大的另一面。说得直接点,江苏上届是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金牌、奖牌、总分三个第一,怎么过了4年实力就无法与山东抗衡了?这一切都表明,東道主当老大,在很多的程度上并不完全是真正实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