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完成的16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取紧邻脐孔右侧缘行约1.5 cm的切口,入腹后置入连接好2个5 mm Trocar和1个10 mm Trocar所形成的三通道防漏气操作装置,制造气腹,以10 mm Trocar进入腹腔镜镜头,自2个5 mm Trocar
【机 构】
:
400037,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400037,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400037,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400037,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完成的16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取紧邻脐孔右侧缘行约1.5 cm的切口,入腹后置入连接好2个5 mm Trocar和1个10 mm Trocar所形成的三通道防漏气操作装置,制造气腹,以10 mm Trocar进入腹腔镜镜头,自2个5 mm Trocar各进入一把腹腔镜器械和5 mm超声刀,按常规腹腔镜操作方法完成胆囊切除术.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50~150 min,未放置引流管,术后无出血及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良好,脐部无明显手术瘢痕.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口美观,安全可行.但操作难度较传统LC大,进一步完善脐部操作装置及手术器械,可望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LC。
其他文献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灵活性好、稳定性强、视野清晰、三维成像等优点,突破了腹腔镜在肝胆胰外科应用中的诸多限制.2009年1月至2月我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复杂胆囊切除术3例,效果良好。
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是临床急症之一,过去由于担心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发牛吻合口瘘,常采用分期手术.近2年来,我科采用三管引流技术预防结直肠癌患者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编辑同志: 曲霉菌已经成为包括器官移植患者在内的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致命性感染的一项重要病因,特别是侵袭性曲菌病在移植术后一旦发生,更是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患者男,65岁.于2008年8月27日在台州市中心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上段癌,病理活组织检查证实为鳞癌,胸部CT检查示食管上段癌伴纵隔、肺门、右侧锁骨上多发淋巴结转移。
目的 评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肝胆胰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11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29例肝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转开腹行胰肠吻合术外,其余28例均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39±149)min,机器人手术时问为(285±117)min.无手术输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问为(3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不适伴反酸、疼痛4个月,发现剑突下包块1个月余于2010年1月12日入院.2009年9月患者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伴疼痛、反酸、嗳气,偶有恶心,无呕吐.2009年12月患者发现剑突下有1个包块,呈逐渐增大趋势.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巨大溃疡,病理检查提示胃低分化腺癌。
胆总管下段损伤发生率较低,症状隐匿,多在术中发现[1].及时处理,预后较好;发现较晚或(和)合并感染,预后差,病死率较高.2002年10月至2009年3月我科采用改良的经胃胆管引流治疗7例胆总管下段损伤患者,效果满意。
1997年5月至2008年6月,笔者所在治疗小组共施行LC 2200例.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并不困难,但是胃肠道间质瘤的细胞分化不典型,与肿瘤良、恶性和肿瘤风险程度的不一致,致使胃肠道问质瘤存在着灰色病变区域,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7年5月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收治的20例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旨在比较肿瘤良、恶性及肿瘤风险性的两种分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