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机采棉技术 促进棉农增产增收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机采棉技术可以大大改善生产条件,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增加棉农收入。
   【关键词】 棉花 机械化 采摘
  
   1.机采棉的优点
   1.1节约成本 人工采摘棉花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时间长,影响了棉农的承包定额。机采棉可以大量减少拾花人工数,从根本上解决拾花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一台采棉机年采收量相当于500个人工采摘量。
   1.2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棉花收获机械化技术是涉及到棉花育种、栽培、纺织等多学科的一项综合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极大地推动新疆在棉花育种、栽培和纺织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效益和产品的升级,这将对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保障机采棉质量所需要做好的多项工作
   2.1进一步提高常规作业质量 增加耕作层深度、深翻作业、地头地边深松断根等,在现有土地条件下,增加出苗率是棉花生产的基础。由于地膜覆盖棉花种植模式提高了单位面积上的棉花产量,几十年的棉花生产给土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年复一年的塑料残膜在土壤耕层中积累,使棉花的出苗率逐渐下降。然而,利用现有的技术捡拾耕层中的残膜是提高棉花出苗率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减少土地污染,造福子孙万代的大事。
   2.2总结、筛选适合机械化采摘、高产的棉花品种是棉花机采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采棉机的性能和机械作业的特点,在高产棉花品种中筛选出脚花部位高,中、上部结铃位置分布均匀、相对集中、单铃重大,生长、发育正常,株型紧凑不松散,吐絮时间相对一致,花瓣僵瓣比例少,铃壳开放彻底棉絮不脱落,不夹壳等优良品种是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
   2.3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和棉花生产机械化的意义 面对兵团的实际,贯彻屯垦戍边和科学发展观的政策精神,从棉花生产的土地承包面积开始,切实制定出职工群众致富的承包形式,使棉花采摘机械化作业中减少的成本,不会因为部分不可避免的产量损失和品级的影响而增加成本和影响收入。真正使棉花承包职工在棉花生产机械化过程中的收入稳步增长,从而真正步入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快车道。
   2.4严格执行管理阶段的各项技术措施 植株的高度应控制在75~85cm,宁高不矮。下、中、上部的接铃分布位置相对均匀,棉铃的大小可以通过水肥供给,同时,结合当地当时的天气情况决定打顶时间,使下、中、上部的棉桃大小,吐絮时间相对较一致,达到减少后续作业(喷施脱叶剂等)影响产量的目的。
   2.5种植模式和各生产环节技术措施不配套也是制约棉花机采的因素之一 棉花的机械化采摘是一个从机械的准备,品种的选择以及生产环节技术措施相配套的一个完整的农业系统工程,而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没有系统的安排各生产环节与机械采摘相配套,而是单一的注重每个生产环节本身的质量标准,而到了采摘的季节再根据实际种植情况选择性的安排机械采摘计划,从而造成各环节的不适应,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2.6采棉机作业部分的技术状态是棉花采摘质量的必要保证 采棉机在完成一个采摘季节的作业后,对其主要作业部件摘锭的磨损程度进行技术鉴定,每个摘锭的作业纹口应锋利挂手,如果手工触摸感觉平滑光润,则应进行更换或者进行上下位置的对调,从而保证各摘锭在采摘棉花的过程中干净利索。
   2.7严格按照作业要求做好棉花机采前的土地准备工作 桥梁、道路、田间、地头、地边,按要求进行人工平整,条田两头应根据采棉机的作业要求人工或者机械割出15米以上的转弯和卸棉地带,使采棉机正常作业,提高工时利用率。采棉机卸棉时棉花运输机车应密切配合,人工辅助应及时合理,为了提高采棉机的工时利用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安排装花机车配合采棉机的卸棉作业。
   2.8采棉机和运输车以及辅助作业人员的配合是提高采摘效率,减少损失的必要保证 由于采棉机和运输拖车以及辅助人员配合不合理,造成了采棉机工时利用率降低,采棉机工时利用低的主要原因是卸棉时间过长,大大的降低了工效,根据这种情况采取了装花机车和采棉机配合卸棉的作业方法,大大提高了采棉机的工时利用率。
其他文献
2008年5月14日,蛟河市人民政府根据申请人李某(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申请,作出了关于申请人李某与被申请人张某(行政诉讼原告)之间的林地使用权争议的行政处理决定。本案的主要事实为:1997年,申请人李某以蛟河市平川北沟屯养蛙场的名义,经本村村委会证明,市林业局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了《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当年,申请人在争议的林地内投资建设蛙场并经营至今。期间,修筑了养蛙池、看护房,
全球变暖,将会导致种植业受到冲击,既而农业生产面临更严重的气象灾害,如低温冷害(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早春低温多雨)、风害、干旱等。因此,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还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1.设施农业释义   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化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
夏季持续高温无雨,使家禽的中暑、中毒、疫病发生机率增加,畜禽生产性能受到影响,为确保畜禽安全高效生产,应对改善环境、降温、调整日粮结构、饲养密度、饲喂方法等各方面加强管理。  1.蛋鸡的饲养管理  蛋鸡生产的适宜温度是18℃~25℃,当舍温超过29℃时,鸡会出现一系列热应激反应,呼吸加快,采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蛋重变小,蛋壳变薄,破蛋率增加,鸡体抵抗力下降,死亡率增加等。因此,夏季保持蛋鸡高产,
克隆人RACK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RACK1,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后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根据GeneBank提供的RACK1基因序列及pET-30a(+)载体上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