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白术300克,粉碎成极细末,每次服10克,每天3次,开水调服。主治便秘(虚证),可健脾益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白术300克,粉碎成极细末,每次服10克,每天3次,开水调服。主治便秘(虚证),可健脾益气。
其他文献
现在生活水平高了,爱美的人和关注自身健康的人也更多了,来我科“点痣”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经常有患者会问:点痣之后,可以吃酱油吗?大家普遍认为,痣是黑色的(确切地说是褐色至棕褐色的),和酱油颜色差不多,那是不是吃了酱油会加重点痣之后的色素沉着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色素痣是由痣细胞组成的人体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每个人都有色素痣,只是多少不一样而已。“点痣”是用物理方法将痣细胞破坏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物理
经常有患者问我:心衰了还能不能运动?中国老百姓有一个习惯,认为有病了就得养着,养着的意思就是不能动,生怕动一下就会出什么意外,其实这是错误的认知。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老先老腿”,意思就是说,人腿部肌肉力量逐渐丧失,慢慢人就老了。心力衰竭是一个慢性消耗性疾病,长久不动的患者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无力。心衰患者肌肉力量的丧失是很显著的,为保持肌肉的力量,同时促进心衰的康复,心衰患者一定要动。
我的侄子(6岁)患有脱肛,在大便的时候直肠外露大约5~6厘米,有时2~3厘米。请问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江西 梁先生 梁先生: 小儿脱肛在医学上称为直肠黏膜脱垂,多发生于1~5岁小儿,主要原因是由于素体虚弱多病,大便秘结,经常努挣排便;或长期腹泻;或经常咳嗽、哮喘、哭叫,腹压增高;或身体消瘦,直肠周围间隙组织瘦薄、松弛、缺乏支撑等。加上小儿发育未臻完善,直肠角较直,大便较易直接冲击直肠黏膜
不久前读到国外一篇报道,戏称中国是“世界最甜的国家”,当然这不是讲我国产糖多,而是说糖尿病发病率高,患者多,此话不假。一项全国性健康调查报告称,公职人员血糖异常者高达9.8%。这和业内人士估计国人糖尿病发病率在10%左右是一致的。 记得我当实习医生的时候,一位糖尿病患者常常被像我这样的“小大夫”问来问去很多遍,因为那时的糖尿病患者难得一见呀。20多年前,糖尿病发病率还在5%左右,现在一晃就飙升了
前段时间的滑膜肉瘤患者魏某之死,迅速发酵成为微信刷屏的网络事件。那么,身患癌症的晚期患者,到底是在医院坚持治疗?还是在家里“居家宁养”?怎样呵护生命,进行临终关怀? “带瘤生存”并非等死 传统的肿瘤治疗思路是“宁可错杀一千,绝不能放过一个”,但是,持续不规范的手术、放化疗治疗,可能出现临床上“过度治疗”。临床实践表明,病灶的完全缓解有时并不等于患者有良好的结局,少数患者因追求“无瘤生存”,甚至
一天,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兴冲冲地闯进消化科,掏出几张肝功能化验单,喜形于色地对我说:“主任,我按您说的,什么药都没吃,肝功能很快正常了。我曾吃了好多好多种保肝护肝药,换来换去不停吃,肝功能每次检查总有些问题,尤其那个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ALT)总要高些,而且吃的药越多,转氨酶还越高。奇怪,我买的那些药用药说明写得多好,价格也不便宜。难道吃的是假药?”我看着化验单说:“不奇怪,药易损肝,
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据国外统计,人群中心衰患病率约为1.5%~2.0%,65岁以上可达6%~10%。房颤则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类型,也是多种心脏病最常合并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约为0.7%~1.0%。可以说,两者都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危重病。 两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心衰可以触发房颤,房颤可以加剧心衰,两者互为因果,影响远期疗效。多项研究证明,房颤是心衰死亡和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