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我家改革春风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qiangw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住在汝州市大峪乡。那里,群山环抱;那里,朴实无华。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世世代代以耕田种地为生,曾几何时,“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是村民的梦想。而这个梦想,如今早已变成了现实。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部署的进一步深化,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逐步实施,我的家乡更是涌现出许多新鲜事。
  一、免除农业税,发放直补款,农民增收入
  种地交粮,种地纳税,曾是我国沿袭了2 600多年的一种制度。历史发展到2004年,我国的国力已大大加强。为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国家决定:“免除农业税,发放直补款”。就是对种地的农民不再收缴公粮或农业税,并且发放一定数目的补贴款。种地不交税,反而还发钱,这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先河,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村民张营国,一家六口人,种地12亩。免税前一年要交600多元的农业税,免税后,600多元的税不仅不交,还可得到700多元的粮食直补款。一免一得,仅此一项张营国家一年就增收1400多元。
  二、实行新农合,看病有保障
  有病就医,看病掏钱,自古以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国家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使农民能够看得起病,尤其是大病,又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对参与新农合的农民,实行住院看病按比例报销的制度。这样,就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保障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减轻了农民的生活负担,相应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村民高运河,2008年得了脑血栓,住院治疗一个多月,花去医药费15 000多元。由于参加新农合,按比例报销了9 000多元,他自己只花费5 000多元,这不仅救他一命,还为他节省不少钱。
  三、补贴农机、家电,农民生活有改善
  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国家还实施了农机、家电补贴政策,即对购买拖拉机、收割机、打麦机等农机具以及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冰箱等家电的农民,国家补贴原价的13%。这样,农民购物的同时也能省钱,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生产条件也得以改善。目前,就大峪乡来说,95%的家庭都有彩电、拖拉机、打麦机,耕地、打麦再也不用人工劳动了。
  村民秦超飞结婚时,买家电因享受补贴节省了3 000多元,于是又用节省下的钱购买了一套家具。村民王志怀2007年买收割机节省了7 000多元,随即又买了一辆农用车。收麦效率大大提高,还为其他村民割麦赚了3 000多元。
  四、村村通工程,方便农民出行
  道路通,百业兴;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国家又实施了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就是把通往各村的公路都修成水泥路或沥青路。这样就方便了农民的出行,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村通工程在大峪乡已全部完成,村民再也不用为下雨、下雪天出门而为难,经营客货运输的村民也因此节省了时间,增加了收入。
  我村修路之前,路况极差,到处是红石棱子,村民想养鸡,却担心鸡蛋不能完整地运出去。外面换菜、收购的生意人不愿到村里来,村民们想购买新鲜的蔬菜、瓜果都困难。村村通工程完成后,路面大大改善。
  五、实施两免一补,上学少花钱
  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国家又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就是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实行免除学杂费、免除课本费,对住宿生补贴生活费的惠民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农民的开支,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保障。
  村民何丙乾,妻子因病去世,自己身体又不好,不能打工挣钱,给两个上学的孩子带来极大困难。可是,自从有了两免一补的政策后,两个孩子每年不仅不用交一分钱的费用,还能领到1 500元的生活补贴费。对于何丙乾一家来说,是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的“及时雨”。
  六、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方便农民购物
  为了方便农民购物,国家还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就是在农村建立便民连锁店,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从而也改变了农民购物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的面貌,缩小了城乡差别,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我村建立连锁店之前,村民买东西要到2千米外的许爻村。由于农村人口稀少,商店的货物很难在保质期内卖完,村民买的好多东西都是过期货。连锁店建立后,由于是统一进货、统一定价,过期的统一退货。规范的经营,使得村民在村内就能买到放心货、便宜货。
  总之,随着国家对农村、农民、农业的重视,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业得到了保障,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村面貌得到了改善。大峪乡是这样,我想全国大部分的农村也是这样。作为当今的一名中学生,我一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州市大峪一中七一班(467500)
其他文献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地理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课程标准对区域地理的要求有很大的弹性,在区域的选择、具体内容等方面都没有硬性的要求,在案例编写的指导思想下,教科书对区域的选择、区域内容的组织和选择呈现多样化。作为综合课程体系下的区域地理,可以综合的内容很多,但就每个区域案例而言,应该包含哪些基本的内容,区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它们对教材编写提出了哪些要求,又是如何体现于
江苏省如皋市教师进修学校丁建教师回答: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的持久学习方式。古人云:“习惯成自然”。人一旦有了某种习惯,有时不需要求,即使遇到种种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做好事情。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因此,注重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很有必要。  勤思考 学生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
摘要:美术生在农村普通高中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文化课基础差,信心不足,文化课复习时间紧。教师可通过“忽悠”为学生确立目标、增强信心,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自信、快乐而又高效地复习,达到最大限度提升成绩之目的。  关键词:忽悠;美术生;文化课;成绩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指出,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其预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暗示能
一、乡土地理教学的历史发展  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在其《大教学论》中十分注重教学直观性原则,强调地理学习必须从乡土地理开始。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和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都曾主张教给儿童乡土地理知识。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之一李特尔更是以其亲身经历坚信乡土地理的教育和研究是一个地理学家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19世纪,乡土地理一直被认为是欧美学生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美国人艾玛·威拉德将当时
选修教学不同于必修教学,课时少、重视度低,乃至考核比重小,选取较无序。以调查数据看:“在高中地理选修模块难以落实的原因调查中,有65.38%的教师认为是学生学习的课程门类实在太多,负担太重;55. 38%的教师认为是高考不考或占分数比重太少”(数据来源:华师大夏志芳教授主持的课题)。因此,现今选修教学或照搬必修模式,或应付了事,或只为考试划重点而不教。迫切需要探讨选修的有效教学,特以《自然灾害与防
一、分组自编学案的基本要求  1.避免繁复杂乱,力求简洁明确  就多数教师编制的学案来看,往往带有冗长、繁杂、晦涩的通病。似乎不如此,不足以体现教师学问的高深。但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却只会陷入云里雾里,只能进行机械、重复、枯燥的学习。不但不能把学案上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东西,反而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厌恶感。有位教师在编制“宇宙中的地球”一节内容时,“学习目标”一栏中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实践中,常发现一些提问式的师生对话仅面向于部分学生,忽略少数“学困生”和“思想抛锚生”,也有课堂中一些讨论式的合作探究变成闲聊,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基于此,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它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真正参与课堂,通过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隐含教学内容的一系列任务,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张菲菲、沈非、史学光教师回答: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确定了教学目的并组织相应教学内容之后,如何构建民主、平等、开放的地理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运用。  女性主义差异教学思想基于差异政治理论提出,它肯定声音的多元性同时注重以女性的视角看问题,并认为应打破
新课程标准带来新课程理念,如何备好地理课,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成为每一位地理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本文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一节,谈谈基于课程标准备好地理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课标的细化  备地理课程标准首先要准确把握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准确把握各条“标准”的要求,才能把握教学的尺度和关注的重点、难点,做到详略得当,提高教学效率。“标准”是以行为目标方式,或者用体验性与表现性目标方式进行
今年87岁的陈国新先生已是鹤发苍苍,但他神采奕奕,声若宏钟。回望复旦附中的课堂上,他总是情绪激昂、面红耳赤地说、教……他那闪烁着坚毅和睿智的目光,专注于地理教学和地理实践活动的劲头,还真有点“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之味,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一、“三课融合”教学思想,诙谐幽默教学风格  可以说,陈先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历久弥新,至今仍可作为地理教师学习的榜样。他主张“教无定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