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濉徐铁路联络线线路及桥梁测量工作的全面总结和分析,意在探讨铁路线路及桥梁测量的一种施工和管理模式。
【关键词】线路;桥梁;测量;管理模式
【中图号】F530.6【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2-0208-01
1工程概况
濉徐联络线工程是为缓解濉溪至青龙山、青龙山至徐楼间运输能力紧张,解决青龙山地区折角运输问题,提高铁路竞争力,经铁道部批准新建的铁路干线。联络线设计为国家I级级干线,正线新铺轨:9.094公里。标段内测量工作的特点:①点多线长,测量人员配备较少,工作量大;②曲线半径较大,线间测量的距离较长;③线路两侧均为农田,设置控制桩和护桩有一定难度;④施工時间短,工期要求紧;⑤施工期间该地区雨水偏多,给测量带来一定困难。由此要求我们测量工作要又快又准,以确保工程工期和质量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强化管理,从人、机、物、法等各方面来保证测量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2测量制度的建立和管理
为规范测量人员的操作,项目部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办法中要求人员要相对稳定,以维持测量工作的持续性,制定了奖惩制度,明确测量人员的职责范围,强调符合制度和交底制度。
2.1分工及复核制度技术负责人须亲自负责参与全段线路贯通测量、桥梁控制测量;日常施工测量工作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中线、标高、结构尺寸的施工放样和检测工作由测量主管负责,一般工程依靠自检复核,关键工程采用互检复核。
2.2图纸资料审核会签制度注重对设计图和施工图的复核,建筑物各细部尺寸大小、标高均逐一推导复核,实行相互复核会签制度,未经复核的图纸和测量资料不得用于施工。
2.3资料交底签认制度工程部对各种测量资料均以书面形式进行交底,交接双方需签字共认,资料和签认单均要留底存档。
2.4测量日志记录制度做好测量工作日志的记录,必须记录下每天测量的工程部位、里程、测量的过程和结果、测量的仪器、测量的人员、参与的人员和分工等详细内容。
2.5测量评比检查制度每个月由技术负责人对测量人员内外业资料进行评比检查,及时纠正其各种违规操作。本工程通过切实执行测量复核等各项制度,确保了工程未出现任何问题。
3仪器装备及仪器校验
①仪器装备:本工程配备尼康DTM-851全站仪一套(精度为±(2mm+2ppm))及S3型水准仪两部.②仪器的检定:所有的仪器均按照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之要求,定期到标准计量检测中心进行年检。全站仪每年到基线场进行一次测距常数检定。且全站仪、水准仪在施工过程中每月进行一次必要的常规检验和校正,避免由于仪器出现故障而引起测量事故。③水准仪检定项目:a.水准仪圆水准器安置正确性的检验与校正;b.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相互关系的检定与校正;c.水准仪光学测微器效用的正确性和分化值的测定。
4线路复测与地面测量控制
4.1复测与地面测量控制的意义及交接桩的注意事项进场后与设计交接桩时应将桩橛做好标识,并绘制草图,以便于寻找。设计交桩后,为保证工程施工的中线、水平正确,必须在动工之前进行线路贯通复测;并且在大桥、中桥及曲线桥设置控制网,以保证桥轴线精度、墩台施工精度。我们将线路贯通与控制网一同施作,做到一步到位。
4.2选点布网①选点原则:测定曲线偏角的切线点间距离要尽量远,桩点要稳固且易保存,尽可能选距桥位置近的点;导线点应远离线路,且要视野开阔,通视良好;路基段导线形式为单导线,并将线路切线点和水准点连起来。②室内选点、现场踏勘:根据交接时了解的现场状况,结合选点原则预先在图上选点布线。现场实地对照察看,及时纠正纸上选点的缺陷,确定导线点的具体位置。③埋设桩点并绘制导线网平面示意图。
4.3测量精度
4.3.1线路复测精度采用铁路五等导线同时施作五等三角高程测量。
4.3.2桥梁控制测量精度测量等级:5;测角中误差(4.0″);桥轴线相对中误差:1/30000;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25000。
4.4外业观测①外业观测是测量成果的基础,其数据必须真实有效。施作时必须按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做好测前、测中、测后三检查。②测量必须满足相应的限差要求,观测超限应及时补测或重测。
4.5内业计算①观测数据预处理:所测距离须经温度、气压改正和仪器加、乘常数改正。②坐标系:一个测区最好采用一个统一的坐标系。
4.6成果资料成果应包括资料说明、控制点平面示意图、桩点坐标、桩点高程表、线路平面示意图、里程断链桩表、曲线偏角复测结果与设计对照表、控制网设计与桥轴线精度估算。
5讨论
根据我多年的工作体验,要搞好测量工作,改善测量方法是关键,提高人员素质是根本。①通过制定、完善、贯彻各项测量制度,指导和规范各级测量人员,尽最大可能保障避免各种测量事故的发生。②线路贯通复测采用导线联测法,摒弃以往铁路中线串线法。③正确处理线路管段接口,统一测量资料。④桥墩放样应直接投放墩中心点。⑤积极引用新技术、新设备,改善测量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强度,提高工作效率。⑥广泛使用极坐标测设法,使放样灵活,提高了放样速度。⑦测量工作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施工生产、企业效益、企业声誉,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测量工作责任重大,技术专业性较强,作业环境较恶劣,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测量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多进行测量工作经验交流和总结,才能使测量工作水平稳步上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线路;桥梁;测量;管理模式
【中图号】F530.6【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2-0208-01
1工程概况
濉徐联络线工程是为缓解濉溪至青龙山、青龙山至徐楼间运输能力紧张,解决青龙山地区折角运输问题,提高铁路竞争力,经铁道部批准新建的铁路干线。联络线设计为国家I级级干线,正线新铺轨:9.094公里。标段内测量工作的特点:①点多线长,测量人员配备较少,工作量大;②曲线半径较大,线间测量的距离较长;③线路两侧均为农田,设置控制桩和护桩有一定难度;④施工時间短,工期要求紧;⑤施工期间该地区雨水偏多,给测量带来一定困难。由此要求我们测量工作要又快又准,以确保工程工期和质量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强化管理,从人、机、物、法等各方面来保证测量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2测量制度的建立和管理
为规范测量人员的操作,项目部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办法中要求人员要相对稳定,以维持测量工作的持续性,制定了奖惩制度,明确测量人员的职责范围,强调符合制度和交底制度。
2.1分工及复核制度技术负责人须亲自负责参与全段线路贯通测量、桥梁控制测量;日常施工测量工作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中线、标高、结构尺寸的施工放样和检测工作由测量主管负责,一般工程依靠自检复核,关键工程采用互检复核。
2.2图纸资料审核会签制度注重对设计图和施工图的复核,建筑物各细部尺寸大小、标高均逐一推导复核,实行相互复核会签制度,未经复核的图纸和测量资料不得用于施工。
2.3资料交底签认制度工程部对各种测量资料均以书面形式进行交底,交接双方需签字共认,资料和签认单均要留底存档。
2.4测量日志记录制度做好测量工作日志的记录,必须记录下每天测量的工程部位、里程、测量的过程和结果、测量的仪器、测量的人员、参与的人员和分工等详细内容。
2.5测量评比检查制度每个月由技术负责人对测量人员内外业资料进行评比检查,及时纠正其各种违规操作。本工程通过切实执行测量复核等各项制度,确保了工程未出现任何问题。
3仪器装备及仪器校验
①仪器装备:本工程配备尼康DTM-851全站仪一套(精度为±(2mm+2ppm))及S3型水准仪两部.②仪器的检定:所有的仪器均按照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之要求,定期到标准计量检测中心进行年检。全站仪每年到基线场进行一次测距常数检定。且全站仪、水准仪在施工过程中每月进行一次必要的常规检验和校正,避免由于仪器出现故障而引起测量事故。③水准仪检定项目:a.水准仪圆水准器安置正确性的检验与校正;b.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相互关系的检定与校正;c.水准仪光学测微器效用的正确性和分化值的测定。
4线路复测与地面测量控制
4.1复测与地面测量控制的意义及交接桩的注意事项进场后与设计交接桩时应将桩橛做好标识,并绘制草图,以便于寻找。设计交桩后,为保证工程施工的中线、水平正确,必须在动工之前进行线路贯通复测;并且在大桥、中桥及曲线桥设置控制网,以保证桥轴线精度、墩台施工精度。我们将线路贯通与控制网一同施作,做到一步到位。
4.2选点布网①选点原则:测定曲线偏角的切线点间距离要尽量远,桩点要稳固且易保存,尽可能选距桥位置近的点;导线点应远离线路,且要视野开阔,通视良好;路基段导线形式为单导线,并将线路切线点和水准点连起来。②室内选点、现场踏勘:根据交接时了解的现场状况,结合选点原则预先在图上选点布线。现场实地对照察看,及时纠正纸上选点的缺陷,确定导线点的具体位置。③埋设桩点并绘制导线网平面示意图。
4.3测量精度
4.3.1线路复测精度采用铁路五等导线同时施作五等三角高程测量。
4.3.2桥梁控制测量精度测量等级:5;测角中误差(4.0″);桥轴线相对中误差:1/30000;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25000。
4.4外业观测①外业观测是测量成果的基础,其数据必须真实有效。施作时必须按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做好测前、测中、测后三检查。②测量必须满足相应的限差要求,观测超限应及时补测或重测。
4.5内业计算①观测数据预处理:所测距离须经温度、气压改正和仪器加、乘常数改正。②坐标系:一个测区最好采用一个统一的坐标系。
4.6成果资料成果应包括资料说明、控制点平面示意图、桩点坐标、桩点高程表、线路平面示意图、里程断链桩表、曲线偏角复测结果与设计对照表、控制网设计与桥轴线精度估算。
5讨论
根据我多年的工作体验,要搞好测量工作,改善测量方法是关键,提高人员素质是根本。①通过制定、完善、贯彻各项测量制度,指导和规范各级测量人员,尽最大可能保障避免各种测量事故的发生。②线路贯通复测采用导线联测法,摒弃以往铁路中线串线法。③正确处理线路管段接口,统一测量资料。④桥墩放样应直接投放墩中心点。⑤积极引用新技术、新设备,改善测量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强度,提高工作效率。⑥广泛使用极坐标测设法,使放样灵活,提高了放样速度。⑦测量工作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施工生产、企业效益、企业声誉,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测量工作责任重大,技术专业性较强,作业环境较恶劣,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测量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多进行测量工作经验交流和总结,才能使测量工作水平稳步上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