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观念的演变——从系谱论到本质论

来源 :励耘学刊(文学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i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是与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相关联的,但是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的写法基本上是传统的经验性和系谱性的方法,这体现在从林传甲到钱基博等一些文学史家和研究者的著述中,这种情形到了20年代后有了大的转变,西方学术思潮的引入改变了文学史的研究观念,即文学史研究由传统的经验性谱系性研究向本质主义研究的过渡。其中胡适的文学史研究开了这方面的先河,胡适在其颠覆性的白话文学史中勾勒了"白话一乐府一民间"这样一个三角关系,并建立起其本质主义加进化论的文学史研究观,开始了中国文学史研究
其他文献
<正>新加坡交通规划是新加坡概念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共住宅和产业等方面的规划一样,是决定新加坡全岛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加坡的交通规划从起步之初就确立了公共
在从身份到契约的变化中,法律程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司法判决与民意冲突的问题在其他国家同样存在,唯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而言,各界尚对程序正义、司法独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