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唑菌酮在柑橘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来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li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气相色谱(GC—ECD)测定了恶唑菌酮在柑桔及土壤中的残留量,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是:对20g桔皮和土壤样品为0,0048mg/kg,对50g桔肉样品为0.001mg/kg,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恶唑菌酮在柑桔全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1.73~23.98d和9.68-11.81d;按推荐剂量即恶唑菌酮6.25%WG稀释1000倍液喷施桔树,最多4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20d,恶唑菌酮在收获的柑桔全果和桔肉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食用桔肉是安全的。
其他文献
对电晕放电烟气净化设备用防腐涂料的导电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涂层导电机理为渗流、隧道效应和场致发射综合作用。涂层比电阻随填料粒度的增大,添加量的增加显著下降。随温度增
采用随机分离的方法,从旱地、水田和池塘的污泥中分选出12种产絮凝剂的菌株。其中随机标号为12、F11和G菌株的絮凝效果比较好,进一步根据不同培养时间、碳源、氮源和助凝离子,对
光散射现象普遍存在于光与粒子的作用过程中,它源于光电磁波的电场振动而导致的分子中电子产生的受迫振动所形成的偶极振子。汞是环境监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微乳液的增稳作用对汞-雷氏盐乳浊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及其分析特性进行研究,与冷原子吸收法、冷原子荧光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等相比,具有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快速、大多数离子不干扰等优点,且线性关系好,线性范围宽。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增长,无线电信息技术的投入使用,诞生了广播电视这样一种极具有优越性的媒体,使得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在不断的发展,目前逐步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