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际职场汉语教学研讨会举行

来源 :世界汉语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hu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8月14日,第二届国际职场汉语教学研讨会在广州五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现场+线上的形式举行。本次大会以"疫情下国际职场汉语教学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和"国际职场汉语教材研究"为主要议题,由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香港华语二语教研学会、广州五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其他文献
2015年12月18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5家单位联合主办、同方知网承办的"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北京九华山庄隆重举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在会上联合发布了《2015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世界汉语教学》再次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这是《世界汉语教学》连续三年获此称号。
本实验研究了工作记忆,尤其是工作记忆中的瞬间焦点模块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句子加工时的作用。眼动仪实验中,被试先阅读句子,然后根据句子内容回答句子后的判断题。实验通过控制句子成分的复杂性以及在句中出现的位置来比较被试对离判断题近和离判断题远的信息的理解。实验结果显示,句子成分的复杂性和离判断题的远近对工作记忆容量低的二语被试的影响比对工作记忆容量高的二语被试的影响大,说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当句子加工需要的瞬间焦点容量超过二语习得者的瞬间焦点容量时,句子理解就会相应地出现偏差。
轻动词是论元层扩展动词的功能范畴,选择外部论元的轻动词可以为名词性内部论元核查格特征。引进轻动词可以使格的指派方向达成一致,也能使动词的非核心论元不再强制性地归结为动词选择。在汉语语法中,主语与宾语位置的论元可以跟动词之间没有选择性,构式中的成分在语义角色和语义指向上可以有歧义,构式可以有较为抽象的“特异性”意义,动词不能机会均等地进入相关构式。诸如此类的句法语义现象都表明轻动词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引进句法。引入轻动词的语法可以更多地说明形式与意义间的对应性。
本文考察汉语集合性谓词的累积指称性质。谓词的累积指称性质是指当具有谓词所指属性的成员累积起来后,其累积后的成员仍然处在谓语所对应的外延中。集合性谓词因其对事件主体复数性的要求,在构成累积表达时,其表现较分配性谓词要复杂。本文在讨论累积性的实质和集合性事件的累积表达与单数还原的基础上,首先观察汉语集合性谓词各个小类累积指称性的表现,然后主要从词义本身,并从谓词相关搭配成分方面分析影响集合性谓词累积指称性的因素。本文指出开放的关系、数量的表达、相同的时空性,事件的强殊指性等多种因素都能阻碍集合性谓词的累积指称
"道"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附缀性直接引语标记,其前VP可范畴化为基本言说、扩展言说、言语行为、言说情貌、同时伴随、先时伴随等语义,不同VP与"道"之间的融合度具有语义-形态句法像似性。后三类VP表达伴随言谈活动的情貌、体势,呈现伴随性语义特征,具体表现在符号性、背景化、偶发性等多方面。伴言体势VP丰富而活跃,这可从言语-体势联动理论获得解释,其积极功能是参与言谈场景还原,具体表现在直感性、现场即时性、事实性等多方面。同时,"道"使得直接引语必须满足命题/行为完整性条件,排斥非命题/行为表达和纯
近代以来汉语同外语的接触给汉语的发展演变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意味着"和"是时候VP了"这两种语言形式就是语言接触的产物。"意味着"由翻译借入汉语书面语,然后进入口语,其借入过程中日化和欧化同时施加了影响;"是时候VP了"则直接模仿英语"It’s time to…"句式而进入汉语口语。二者的差异反映了百年来汉语与外语接触方式的变化,即由以间接接触为主变为以直接接触为主。
"只+V[感知]+S"是一个图式构式,在表达中一般用于前景句,是信息表达的焦点。其中构件S起场景再现的功能,感知动词V负责将场景导入认知主体心智中,副词"只"强调认知主体对导入场景的聚焦性和对场景感知的即时性。在构件的整合作用下以及在背景句时间点参照下,整个构式具有"场景导入聚焦"和"场景即时感知"功能。后者是从前者引申发展而来,这是构式作为语言单位功能引申发展以及构式和构件功能互动整合的结果。构式的研究需要注重还原论和整体论之间的平衡,精致还原主义与精致整体主义相结合是探讨构式构件特征及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事件,给汉语国际教育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国内外的环境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更清醒地认识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学科和事业所面临的挑战,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与《世界汉语教学》联合举办了一次线上形势研判会。我们邀请了10多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研讨,陆俭明、贾益民、赵杨、崔永华、李宇明、崔希亮、吴应辉、姜丽萍、梁彦民、朱瑞平、李泉、张博、王治敏、王瑞烽参加了研讨;同时,也邀请了业界的相关领导参与讨论,包括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马箭飞
本文考察了第二语言学习者通过语境内词义猜测的方式学习动补复合式、归纳补语引申义的情况。19名母语为英语的被试完成了无语境条件下的前测、语境内词义猜测以及延时后测三项任务。通过定量分析和对被试在语境内词义猜测任务中出声思考的转录分析,我们先确认语境对词义猜测的支持作用,然后探讨被试利用语境的方式。我们提出,语境、词内成分及结构并不是完全分开的线索源。学习者在阅读中常常通过语境来运用词汇、语素和构词法知识。在学习动补式的效果方面,研究考察了被试对补语新语义的归纳及对新动补组合的长时记忆。我们指出,学习者的二语
本文结合汉语技能课教师、外国留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及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访谈记录,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汉语技能课的三种主要线上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着重比较分析了录播教学模式和直播教学模式在人际言语交互实施等方面各自的优势和问题,分析了录播直播并用模式的实施方式,并指出录播直播融合模式可能是最适合汉语技能课的线上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基于录播直播融合模式、汇集本学科优质师资和课程的汉语线上教学平台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