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然希音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tz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朝谢赫以“气韵生动”为绘画第一要义,其中“韵”者,本义乃指声韵,由此或可溯源绘画与音乐的密切关系。清人王原祁曰:“声音一道,未尝不与画通。音之清浊,犹画之气韵也。音之品节,犹画之间架也。音之出落,犹画之笔墨也。”这是从艺术精神的角度,肯定了绘画与音乐的相通性。依宗白华之论:“中国的建筑、园林、雕塑中都潜伏着音乐感,即所谓‘韵’。西方有的美学家说:一切的艺术都趋向于音乐。这话是有部分真理的。”故宗氏论画,每以音乐术语出之,如:“天地是舞,是诗(诗者,天地之心),是音乐(大乐与天地同和)。中国绘画境界的特点建筑在这上面……自由潇洒的笔墨,凭线纹的节奏、色彩的韵律,开径自行,养空而游,蹈光揖影,抟虚成实。”
  青年画家王然深谙“乐画一如”之理。因其生于艺术世家,从小即兼修音乐与绘画,后又入京师深造而得名师言传身教,故其山水画创作多以悠远空灵、清幽玄淡的韵致取胜。味其画境,但觉其意弥新,情思微眇,神采浮动,万物浮游于尘垢之上,充溢嘘风漱雪的清气灵韵,恍然似有迷离天籁遄飞其间,泠然希音,不绝如缕,其神韵之缅邈,远引若至,临之已非,适道俱往,引人入于“与碧虚寥廓同其流”的生命静观之境。
  王然的山水画从传统中脱胎而出,但又与吸纳西画观念的当代新水墨艺术颇多秘响旁通之处。大而言之,稽古出新,融通中西,既是百年来中国画现代转型的一种历时性策略,又是艺术家在跨文化语境中重构与再释中国画技道的一种共时性方案;小而言之,它们则是画家为适应时代审美诉求而质文代变、会通履远的必然方式。而王然山水迥异于时风之处在于:其新观念、新形态的建构绝不以解构传统乃至颠覆、消解笔墨的文化记忆与属性为前提和代价,而是将新体系、新语言的拓殖与创构坚实地建立在传统文化资源与东方艺术精神的基盘之上,重申东方美学与古典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在文化焦虑情绪普遍弥漫的当下,这种选择与方位赫然凸显为一种文化自觉意识,成为画家重塑中国画艺术精神和人文理想的维度与鹄的。
  斯言非虚。对于王然的山水作品,即便是不经意间的飘然一瞥,我们也会被其既显虚旷古淡而又神采弥新的秀韵清姿打动。她的作品,既遥承玄妙圆融、无言大美的古典精神,淡然无极地散发出古韵悠长的诗性特质,又近袭回归自然、视觉审美的现代意识,匠心独运地彰显出新特的原创品格。就其古韵而言,其实相无相、湛然空明的画面境界,舍形悦影、疏影清魂的山水意象,洗尽铅华、皭然不滓的图像格调,正妙契玄远清虚的古典山水精神:唯玄可以舍筏登岸而道显,唯远可以宁静超脱而气冲,唯清可以超凡绝俗而格高,唯虚可以无滞于物而神逸。以其新意而论之,画家以古典园林为主要题材,运用对景写生与游观取象相结合的独特方式,从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的结构、形态、肌理、质地与阴阳晦明的变化关系中提炼出全新的语言元素,重构了个人化、现代化的笔墨结构与图式形态。概言之,无论其图式、色彩、笔墨、光影,还是其神韵、格调、意境等,无不曲尽其妙地呈现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自觉性与自洽性。
  王然山水最可称道者在于:其古韵今格的新山水形态,乃建立于人的自由精神的拓展与生命意识弘扬的基础之上。—画家以造化为基源,以心源为烘炉,有效地持守了中国山水固有的宇宙意识、诗性特质与人文境界,重构了与天地自然对话的精神空间,确证了东方美学价值的当下意义。具体言之,王然建构了以“气韵”为精神旨归、以声律节奏为笔墨意蕴的“乐画合一”的美学观。明代陆时雍谓:“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則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又云:“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依此品味王然山水清逸玄远的山水境界,疏影清魂的山水意象,古韵今格的笔墨语言,谓其在神韵悠然的音乐节律中,庶几经历了自由精神的拓展与生命意义的轮回,不亦宜乎!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本文以汉墓中乐舞图像的形态和功能阐释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学界关于汉墓乐舞图像的阐释类型进行分析。本文分析了汉基乐舞图像的“固定组合”方式,分别对乐舞图像功能的整体说、现世娱乐说、仙界娱乐说、太阴炼形之墓主升天庆贺说四种不同的阐释观点进行陈述与讨论,指出在汉墓乐舞图像形态与功能的研究中不能局限于一元,应注重整体文化语境与历史背景,实现多元阐释。  关键词:汉墓乐舞图像;一元局限;多元闡释  
期刊
年过半百的刘庆杰是一位以章草见长,兼攻篆、行、草,颇有禀赋的勤奋书法艺术追求者。近年来,他的作品因多次在国展中入展、获奖而书名远播,受到了诸多书法名家的关注和好评。诚如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景岳先生所述:“刘庆杰的作品,不仅具有北方雄强的一面,还有南方抒情的特点,两者的结合代表着刘庆杰对美的一种个性化追求!”在熟悉刘庆杰的人眼中,他平实宽厚、坦荡正直,又天资聪颖,有着朴实而淡
期刊
今年1月《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迎来了第3次印刷,海外版版权也在积极洽谈中。一本看似只有专业人士才会研读的“厚重”学术书如何才能畅行在学生、大众读者和美术研究者之间,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当今艺术品不再只属于收藏家,艺术家不再封存自己的艺术作品。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只有使作品“流动”才能让作品获得生气,体现价值,让艺术走进大众,参与生活。这就需要在积极提高大众审美的同时让大众了解艺术的发展
期刊
内容提要:明清时期,陶瓷手工业迅速发展,工艺不断完善,技法不断成熟。景德镇御窑厂的设立使得陶瓷的艺术性大大增强,统治者的审美意志促使陶瓷装饰题材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更新了陶瓷艺术的表现题材,版画“以线造型”的装饰方式影响了陶瓷艺术的技法体系,文人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理念又影响了陶瓷绘画的形式语言。这些因素使得陶瓷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器形的约束,瓷上绘画不再是简单的器皿装饰而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
期刊
清初的画僧石涛(1642—1707),因坎坷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变的艺术面貌、反对法度的创新精神等,近百年来始终为海内外学界关注和研究。在其主要经历、书画诗歌创作、艺术思想等方面,学界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石涛的研究该如何出新,是很多学者都在思考的新问题。  2019年8月,张长虹教授推出新著《我用我法——石涛艺术与社会接受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这本关于石涛的研究著作,以广阔的
期刊
设想如果回到大唐盛世,我去拜谒许太学,那不用问童子,他一定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他在大山里也不采药,一定是提着一支笔,坐对着大山,相看两不厌。待到日薄西山,他也就收拾好笔墨,飞鸟相与还。但这也绝不仅仅是设想。工作再繁忙,许太学一旦觅得空闲,就转进大山。如果问他为何如此乐此不疲,他一定会回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生长在广西大山之中,许太学敦厚纯朴,胸次洒脱。大学毕业后,他入大化县
期刊
《秋江雨渡》是一幅简洁而别致的山水画。乍看之下,残崖断壁间,片片寒叶伴着秋风飘然而落,江面上泛起涟漪,一叶扁舟翩然而至,两位白衣船客端坐其中,舟行于山水之间。这仿佛是一幅来自南宋的诗意山水画。但是细细观来,船夫披蓑戴笠,弓背行橹,仿佛在奋力与自然博弈;乘舟者团坐于船,紧握伞柄,仿佛稍一放松,手中之伞就会被吹落江中。再加上飘零的落叶和满江的波澜,特别是画面上方水墨渲染下的光影明灭之感,这种风、光、雨
期刊
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为了进一步扩大岭南印学理论与篆刻艺术在海内外的影响,充分挖掘和展示岭南印人事迹和印学精神,岭南印社将在广州市举办“第三届岭南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颁发首届中国印学“颂契成果奖”“新士励学奖”,颂扬学术成果,奖掖后起之秀。春节刚过,曲斌社长召集研讨会组委会成员在文德路的千秋堂商榷此事,席间与岭南印社副社长黎向群先生交流,谈及皖籍篆刻艺术大师
期刊
内容提要:“山水人物皆空嵌,巧夺万代所未有”,芜湖铁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而驰名中外。铁画从字面上理解是“铁”与“画”,是艺术家与铁匠紧密合作产生的结果,两者形影不离,缺一不可。但纵观当下,芜湖铁画前行之路艰难,出现后继乏人的窘境。究其缘由,就是有“铁”无“画”,有“艺”无“铁”。  关键词:“铁”与“画”;芜湖铁画;画稿  铁画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芜湖铁画自
期刊
一、硕学通儒 气节凌霜  王伯沆先生家学渊源,先辈数代业儒。其父名杰,字鹤臞,是饱读诗书的博雅之士,“喜属文”。其母陈氏知书达理,尤“喜读明史”。先生幼承庭训,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他聪慧好学,读书过目成诵。他6岁叩见南京词人端木埰,18岁入泮,19岁为廪生。其曾随金陵名宿端木埰、高子安研读《说文解字》及诗、古文辞。后其就读钟山书院,每试皆名列前茅,为书院山长黄翔云(黄侃之父)器重。  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