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的探讨实践中,我践行了“导入、建构、践习”的精细化教学方式,并突出“适应学生心理,实施愉快教学”的特色。
一、新课导入精细化
在春季开学的第一节思想品德课中,考虑到学生正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我设计了别开生面的试卷讲评课。首先设置了送“红包”这一情景,请同学们猜一猜红包里到底是什么,设疑激起千层浪,学生争先恐后地拿到红包并打开读出:“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这是《丑小鸭》作者安徒生的名言,读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丑小鸭》说明的道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将学生引入上学期期末试卷的讲评中,讨论存在的问题,以实话实说的形式谈自己学习方法的改进,最后用安徒生的名言与大家共勉,希望每位同学能在新学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二、师生建构精细化
1.换位思考精细化
这是我在七年级四班师生建构中的一次教训:在谈到学生战胜“吸烟这一不良习惯”时我随意举起右手说:“那个同学怎么三翻五次改不了吸烟的坏毛病啊?”于是大家纷纷回头看那个曾经吸烟并受老师批评的同学,他当即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趴在桌上。我意识到这个学生一定是受到了伤害,难道举哪个手还如此重要吗?
于是,我及时对这个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扫清建构的障碍,使学生重新听课互动。在课后又与这名同学进行平等交流。
事后,我及时进行反思,这是我没有站在学生角度感受体验、换位思考的缘故。因此在建构中,善于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的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
2.拨乱反正精细化
有一次,我刚在黑板上写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在后排就有学生小声地将“基石”读为“鸡屎”,这分明是有人在故意捣乱,但我又觉得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出于对学生的热爱,我并没有批评那位调皮的学生,而是在重复读到“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时,前排的学生纠正我道:“老师,是基石不是基础。”我想,拨乱反正的机会来了,于是说:“可是有的同学把‘石’字读走调了,多——脏——呀。”这时课堂上一片笑声,那个调皮的学生也表现出自责、羞耻的样子。
3.问题意识精细化
因为学生没有解决问题意识的欲望,认为老师的讲是一种噪音。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沟通的隔阂,很难互动,即使对上进心强的同学来说也只想“不劳而获”,对同学的交流不认真听,不去分析问题,不去辩证吸收。教师应根据这一现象提出要求:
当各组代表阐述观点之后,其他组员要作出同意或反对的态度,并说明理由。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并积极参与——说出各自的理由。一节课下来,学生热烈讨论问题,积极互动交流,从而实现了问题意识精细化管理,达到交往、互动、共识,共进。建立问题意识精细化管理策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使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探究、交流,使建构形成看似“形散”而“神聚”的效应。
三、学生实践精细化
实践是对课堂教学这个浓缩社会的总结,也是对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的引领,教师的任务就在于管理和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适宜的环境,挖掘道德品性资源,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
在这里我多采用学生“自我设计作业”“社会调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走访参观”等形式,自由发挥延伸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回归生活的生态观,达到实践的精细化。
通过导入、建构、践习的课堂教学精细化设计,适应学生心理,实施愉快教学,坚信能够造就出无数个现代化建设的“精细化”工程师,坚信每一个以“精细化”态度工作的教师都能够在工作中有所突破,事业上有所发展。
一、新课导入精细化
在春季开学的第一节思想品德课中,考虑到学生正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我设计了别开生面的试卷讲评课。首先设置了送“红包”这一情景,请同学们猜一猜红包里到底是什么,设疑激起千层浪,学生争先恐后地拿到红包并打开读出:“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这是《丑小鸭》作者安徒生的名言,读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丑小鸭》说明的道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将学生引入上学期期末试卷的讲评中,讨论存在的问题,以实话实说的形式谈自己学习方法的改进,最后用安徒生的名言与大家共勉,希望每位同学能在新学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二、师生建构精细化
1.换位思考精细化
这是我在七年级四班师生建构中的一次教训:在谈到学生战胜“吸烟这一不良习惯”时我随意举起右手说:“那个同学怎么三翻五次改不了吸烟的坏毛病啊?”于是大家纷纷回头看那个曾经吸烟并受老师批评的同学,他当即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趴在桌上。我意识到这个学生一定是受到了伤害,难道举哪个手还如此重要吗?
于是,我及时对这个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扫清建构的障碍,使学生重新听课互动。在课后又与这名同学进行平等交流。
事后,我及时进行反思,这是我没有站在学生角度感受体验、换位思考的缘故。因此在建构中,善于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的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
2.拨乱反正精细化
有一次,我刚在黑板上写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在后排就有学生小声地将“基石”读为“鸡屎”,这分明是有人在故意捣乱,但我又觉得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出于对学生的热爱,我并没有批评那位调皮的学生,而是在重复读到“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时,前排的学生纠正我道:“老师,是基石不是基础。”我想,拨乱反正的机会来了,于是说:“可是有的同学把‘石’字读走调了,多——脏——呀。”这时课堂上一片笑声,那个调皮的学生也表现出自责、羞耻的样子。
3.问题意识精细化
因为学生没有解决问题意识的欲望,认为老师的讲是一种噪音。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沟通的隔阂,很难互动,即使对上进心强的同学来说也只想“不劳而获”,对同学的交流不认真听,不去分析问题,不去辩证吸收。教师应根据这一现象提出要求:
当各组代表阐述观点之后,其他组员要作出同意或反对的态度,并说明理由。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并积极参与——说出各自的理由。一节课下来,学生热烈讨论问题,积极互动交流,从而实现了问题意识精细化管理,达到交往、互动、共识,共进。建立问题意识精细化管理策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使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探究、交流,使建构形成看似“形散”而“神聚”的效应。
三、学生实践精细化
实践是对课堂教学这个浓缩社会的总结,也是对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的引领,教师的任务就在于管理和引导学生,给学生创设适宜的环境,挖掘道德品性资源,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
在这里我多采用学生“自我设计作业”“社会调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走访参观”等形式,自由发挥延伸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回归生活的生态观,达到实践的精细化。
通过导入、建构、践习的课堂教学精细化设计,适应学生心理,实施愉快教学,坚信能够造就出无数个现代化建设的“精细化”工程师,坚信每一个以“精细化”态度工作的教师都能够在工作中有所突破,事业上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