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融媒体时代,所谓融媒体,指的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在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互通、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如今,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融合了不同媒介的各种功能,而且这种现象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不可否认,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融媒体时代下,各种媒介相互融合,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媒体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借助新媒体快速的传播速度和各种终端形式,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的需求,使得传统媒体所拥有的丰富资源能够在融媒体时代创造出新的价值。而这也正是 “葫芦网”诞生的原因。
“葫芦网”隶属于杭州文广集团与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共同出资打造的杭州网络广播电视平台,作为其PC端的视音频主站,首创了城市地标和社会化网络空间结合的平台模式,为网友打造了一个丰富多彩且直观落地的城市视音频社区。目前,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如何将自己打造成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视音频媒体门户,成为摆在年轻的“葫芦网”面前的新难题,那么,面对这些,“葫芦网”是怎样应对的呢?
明确目标
“葫芦网”作为杭州文广集团全面启动融媒体建设而打造的杭州网络广播电视平台的核心部分,具有和电视、广播频道频率同等地位的媒体属性。同时葫芦网由单独的实体公司杭州网络广播电视有限公司进行运作,在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创新。
葫芦网作为面向跨网络的杭州广播电视融合全媒体平台,其总体目标为打造网络主流媒体,创新电视节目形态与内容传播渠道,拓展杭州广播电视的新媒体受众,抢占网上舆论主阵地,以此打造最有影响力的城市视音频媒体门户。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首先,要深挖资源,利用优势,引导本地受众互联网信息消费。从媒体层面来说,“葫芦网”旨在建设杭州地区范围内最专业、快速的网络媒体视音频资讯发布平台,以新闻资讯服务为核心,提供最接地气的视音频新闻服务,第一时间传播党委政府的声音,第一时间做好中心工作的报道和各类主题宣传,第一时间做好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正面引导。从服务层面来说,利用杭州文广集团的媒体资源和社会公信力,紧密结合广播电视节目的生活服务内容,打造最权威的杭州城市媒体公共服务平台。
其次,要统一平台,系统构架。葫芦网在杭州网络广播电视平台统一新媒体媒资系统、统一融合媒体用户中心的基础上,与城市媒体公共服务平台“爱杭州”、城市微视频平台“杭州电视台”、城市微公益平台“杭州帮”等移动客户端组成多渠道多产品多应用多服务的立体布局。
具体行动
融媒体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成功突围,成为各大媒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那么,“葫芦网”是怎样做的呢?
第一时间网络发声。葫芦网在城市重大和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充分发挥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实时、高效的特点,第一时间有效传达信息。在2014年对“杭州双限新闻发布会”、“首次杭州小客车增量指标摇号”、“桐庐境内320国道四氯乙烷槽罐车泄漏事故新闻发布会”等热点事件进行了第一时间的网络直播,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影响力。
全媒体融合。通过网络广播电视台的立体构架与统一平台,建立新媒体与传统频道频率和其他媒体形态之间的关联与互动,系统全面地展示各类主题报道与事件新闻。在去年的“抗击菲特台风”网络报道中,葫芦网对交警指挥中心道路监控进行24小时直播,同时整合杭州文广集团视频、音频等相关节目资源,联动其他受灾地市媒体,最大范围整合相关信息,多纬度、立体式地宣传各级政府和群众在抗风台中采取的有力措施和感人事迹,通过网络做好对市民“一对一”的应急帮办服务。
多网络覆盖。“葫芦网”已经与杭州文广集团下属频道形成台网合作,并且与城市媒体公共服务平台“爱杭州”、城市微视频平台“杭州电视台”、城市微公益平台“杭州帮”等移动客户端之间形成呼应,这一系列的合作,使得“葫芦网”的知名度迅速提升,2013年其页面访问量已经超过2亿,视频访问量超过5000万。2014年上半年葫芦网入库总视频数:58,665,视频总访问量超过2000万,这些都是其实现多网络覆盖的成果,大大提高了其在网民之中的影响力。
立体式构架。葫芦网的采编团队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根据全市网宣平台要求,落实各种形式的网络宣传任务。有效进行网络舆论引导,传递正面网络声音。
人才建设
无论哪一行业,其核心都是人,准确地说是人才。葫芦网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其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分不开的,那么,“葫芦网”在人才建设方面是怎样做的呢?
“葫芦网”自成立以来,积极加快新闻传播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全媒体条件下新闻编辑、内容制作、互动内容专业、专题深度挖掘、内容报告、新媒体记者、网络新闻搜索与快速求证等队伍,把传统媒体的记者培养成为具有共享性、合作性与多栖性的新型全媒体记者。
以网络广播电视团队为核心,提升编辑记者互联网内容采集编辑能力。确保新闻内容在网络上的第一时间发布,第一时间整合资源,第一时间用网民最容易接受的形式推出。
以全媒体节目带动团队打造,促进内容队伍全媒体思维和业务采编能力。全媒体栏目《民情观察室》充分体现出了互联网与电视、广播的结合,由葫芦网与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89杭州之声联合打造。节目在全社会募集的市民观察员给栏目提供反映社情民情的新闻线索和素材,记者跟进采访,将观察员所反应的现象在网络上与广播、电视同步直播。同时观众和观察员还可以通过网络手段随时对节目进行互动、交流观点,原来的观众就是未来的记者和评论员。通过这一手段,大大促进了内部团队的全媒体思维和记者们的采编能力。
以再造节目流程和创新节目样貌带动团队融媒体节目策划和实施能力。通过为明珠台新节目《鸡蛋碰石头》开发手机游戏版,扩大受众群体,让更多手机用户通过参与游戏互动再回归电视机前,这不再是之前的电视向网络分流受众,而是反过来,网络向电视传输用户观众,实现“全媒体网台互动共赢”。通过与《鸡蛋碰石头》等已有节目的合作,使得团队更多地参与融媒体节目,以此来提高团队融媒体节目的策划和实施能力。
“葫芦网”让受众真正实现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实现了广电的“三网融合”。“葫芦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融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不小的挑战,比如说版权的争夺、信息安全问题、尚未成熟的产业链,市场渠道方面也存在着多种问题。时势造英雄,我们相信,年轻的“葫芦网”在经过一系列的磨砺之后,定能战胜挑战,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融媒体时代下,各种媒介相互融合,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媒体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借助新媒体快速的传播速度和各种终端形式,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的需求,使得传统媒体所拥有的丰富资源能够在融媒体时代创造出新的价值。而这也正是 “葫芦网”诞生的原因。
“葫芦网”隶属于杭州文广集团与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共同出资打造的杭州网络广播电视平台,作为其PC端的视音频主站,首创了城市地标和社会化网络空间结合的平台模式,为网友打造了一个丰富多彩且直观落地的城市视音频社区。目前,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如何将自己打造成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视音频媒体门户,成为摆在年轻的“葫芦网”面前的新难题,那么,面对这些,“葫芦网”是怎样应对的呢?
明确目标
“葫芦网”作为杭州文广集团全面启动融媒体建设而打造的杭州网络广播电视平台的核心部分,具有和电视、广播频道频率同等地位的媒体属性。同时葫芦网由单独的实体公司杭州网络广播电视有限公司进行运作,在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创新。
葫芦网作为面向跨网络的杭州广播电视融合全媒体平台,其总体目标为打造网络主流媒体,创新电视节目形态与内容传播渠道,拓展杭州广播电视的新媒体受众,抢占网上舆论主阵地,以此打造最有影响力的城市视音频媒体门户。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首先,要深挖资源,利用优势,引导本地受众互联网信息消费。从媒体层面来说,“葫芦网”旨在建设杭州地区范围内最专业、快速的网络媒体视音频资讯发布平台,以新闻资讯服务为核心,提供最接地气的视音频新闻服务,第一时间传播党委政府的声音,第一时间做好中心工作的报道和各类主题宣传,第一时间做好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正面引导。从服务层面来说,利用杭州文广集团的媒体资源和社会公信力,紧密结合广播电视节目的生活服务内容,打造最权威的杭州城市媒体公共服务平台。
其次,要统一平台,系统构架。葫芦网在杭州网络广播电视平台统一新媒体媒资系统、统一融合媒体用户中心的基础上,与城市媒体公共服务平台“爱杭州”、城市微视频平台“杭州电视台”、城市微公益平台“杭州帮”等移动客户端组成多渠道多产品多应用多服务的立体布局。
具体行动
融媒体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成功突围,成为各大媒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那么,“葫芦网”是怎样做的呢?
第一时间网络发声。葫芦网在城市重大和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充分发挥网络广播电视媒体实时、高效的特点,第一时间有效传达信息。在2014年对“杭州双限新闻发布会”、“首次杭州小客车增量指标摇号”、“桐庐境内320国道四氯乙烷槽罐车泄漏事故新闻发布会”等热点事件进行了第一时间的网络直播,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影响力。
全媒体融合。通过网络广播电视台的立体构架与统一平台,建立新媒体与传统频道频率和其他媒体形态之间的关联与互动,系统全面地展示各类主题报道与事件新闻。在去年的“抗击菲特台风”网络报道中,葫芦网对交警指挥中心道路监控进行24小时直播,同时整合杭州文广集团视频、音频等相关节目资源,联动其他受灾地市媒体,最大范围整合相关信息,多纬度、立体式地宣传各级政府和群众在抗风台中采取的有力措施和感人事迹,通过网络做好对市民“一对一”的应急帮办服务。
多网络覆盖。“葫芦网”已经与杭州文广集团下属频道形成台网合作,并且与城市媒体公共服务平台“爱杭州”、城市微视频平台“杭州电视台”、城市微公益平台“杭州帮”等移动客户端之间形成呼应,这一系列的合作,使得“葫芦网”的知名度迅速提升,2013年其页面访问量已经超过2亿,视频访问量超过5000万。2014年上半年葫芦网入库总视频数:58,665,视频总访问量超过2000万,这些都是其实现多网络覆盖的成果,大大提高了其在网民之中的影响力。
立体式构架。葫芦网的采编团队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根据全市网宣平台要求,落实各种形式的网络宣传任务。有效进行网络舆论引导,传递正面网络声音。
人才建设
无论哪一行业,其核心都是人,准确地说是人才。葫芦网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其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分不开的,那么,“葫芦网”在人才建设方面是怎样做的呢?
“葫芦网”自成立以来,积极加快新闻传播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全媒体条件下新闻编辑、内容制作、互动内容专业、专题深度挖掘、内容报告、新媒体记者、网络新闻搜索与快速求证等队伍,把传统媒体的记者培养成为具有共享性、合作性与多栖性的新型全媒体记者。
以网络广播电视团队为核心,提升编辑记者互联网内容采集编辑能力。确保新闻内容在网络上的第一时间发布,第一时间整合资源,第一时间用网民最容易接受的形式推出。
以全媒体节目带动团队打造,促进内容队伍全媒体思维和业务采编能力。全媒体栏目《民情观察室》充分体现出了互联网与电视、广播的结合,由葫芦网与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89杭州之声联合打造。节目在全社会募集的市民观察员给栏目提供反映社情民情的新闻线索和素材,记者跟进采访,将观察员所反应的现象在网络上与广播、电视同步直播。同时观众和观察员还可以通过网络手段随时对节目进行互动、交流观点,原来的观众就是未来的记者和评论员。通过这一手段,大大促进了内部团队的全媒体思维和记者们的采编能力。
以再造节目流程和创新节目样貌带动团队融媒体节目策划和实施能力。通过为明珠台新节目《鸡蛋碰石头》开发手机游戏版,扩大受众群体,让更多手机用户通过参与游戏互动再回归电视机前,这不再是之前的电视向网络分流受众,而是反过来,网络向电视传输用户观众,实现“全媒体网台互动共赢”。通过与《鸡蛋碰石头》等已有节目的合作,使得团队更多地参与融媒体节目,以此来提高团队融媒体节目的策划和实施能力。
“葫芦网”让受众真正实现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实现了广电的“三网融合”。“葫芦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融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不小的挑战,比如说版权的争夺、信息安全问题、尚未成熟的产业链,市场渠道方面也存在着多种问题。时势造英雄,我们相信,年轻的“葫芦网”在经过一系列的磨砺之后,定能战胜挑战,达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