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娜·勒庞 法国的“黑天鹅”?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x8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6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休战纪念日活动当天,伴随着慷慨激昂的马赛曲,玛丽娜·勒庞第一个向法国阵亡将士纪念碑敬献花圈。“我们正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现年48岁的法国总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和她所领导的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支持者们难掩兴奋的神色。
  玛丽娜·勒庞被称为“法国最危险的女人”,她善于利用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敏锐的政治嗅觉扩大影响力,挑战主流政治。2017年法国大选将近,随着难民危机、恐怖主义、英国脱欧等问题的发酵,玛丽娜·勒庞的国民阵线因其激进的疑欧主义和反移民政策越发受到欢迎。人们从国民阵线节节高升的支持率中看到了玛丽娜·勒庞入主爱丽舍宫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和玛丽娜·勒庞站在一起,这体现出欧洲社会思潮怎样的变化?玛丽娜·勒庞会成为法国的“黑天鹅”吗?
  “魔鬼”的姓氏
  在瑪丽娜·勒庞的总统竞选总部,写有“玛丽娜总统”字样的巨幅宣传海报分外醒目。奇怪的是,整幅海报既未出现“勒庞”的字样,也没有国民阵线的标志和名称。她希望通过隐去自己的姓氏和政党名称,让自己与一些负面的刻板印象划清界限。但是,法国人对“勒庞”这个姓氏再熟悉不过了,过去的几十年里它几乎成为极端、排外、法西斯甚至魔鬼的代名词。这个姓氏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玛丽娜·勒庞成长道路上的一把双刃剑。
  玛丽娜·勒庞是国民阵线创始人让-玛丽·勒庞的小女儿,18岁时她便加入父亲所在的政党。老勒庞是一位极具争议的法国政治家:一方面,作为政坛常青树的他曾5次竞选总统,给法国政坛施加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他为国民阵线确立的“法国人优先”的民族主义路线在经济低迷的法国吸引了大量拥趸;另一方面,作为主流政治的“搅局者”和“反动派”,老勒庞不断用极端的宣言挑战法国的传统价值观,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做出反犹主义和为纳粹开脱的极端表态,引发法国社会的极大愤慨,也使勒庞家族成为众矢之的。
  在玛丽娜·勒庞8岁那年,一颗以老勒庞为目标的炸弹在勒庞家公寓的楼梯上爆炸,在建筑物的外墙上留下一个骇人的大洞,勒庞一家人因在卧室休息躲过一劫。面对一片狼藉的砖石瓦砾,年幼的玛丽娜·勒庞首次感受到政治的险恶。“最可怕的还不是袭击本身,事件后法国上下竟然没有一个政客发声表示慰问。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成长,使我变得坚强。”
  名校法律硕士出身的玛丽娜·勒庞在进入政坛前曾有6年的律师工作经历。从小受到父亲熏陶,沉浸于各种政治辩论活动中的她气质不凡、口才出众。作为律师,她经常接受法庭指派,为雇佣不起律师的境外非法移民做辩护。然而因为她的姓氏,人们不愿意相信她。她在自传中写道:“跟我做同事简直是自掘坟墓,因为我是极右翼分子勒庞的女儿。”1998年,一直对从政心存抵触的玛丽娜·勒庞最终还是回归国民阵线,负责党内的法律事务;2003年,她出任国民阵线副主席;2004年当选欧洲议会议员;此后,她通过地方选举与父亲的竞选活动不断积累经验,最终于2011年接过国民阵线的大旗。
  国民阵线的新时代
  在玛丽娜·勒庞的带领下,国民阵线的人气逐渐高涨。2012年,她在自己的首次总统大选中便表现不俗,最终位列奥朗德与萨科齐之后。2014年,国民阵线风光无限,先在法国地方大选中赢得11个市镇,重创左翼执政党;后于欧洲议会选举中击败法国两大主流政党,赢得24个议席,令欧洲政坛为之震动。2017年大选前,玛丽娜的支持率一度高达29%。玛丽娜·勒庞用自己丰富的选举经验,将国民阵线从边缘政党带到法国政坛举足轻重的位置,开创与老勒庞截然不同的新时代。
  玛丽娜·勒庞的国民阵线与其父亲最大的差别在于,老勒庞的国民阵线是一个抗议式的政党,是一个反对党,毫不掩饰自己的极端主义倾向;玛丽娜领导下的新国民阵线由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而寻求成为一个执政党,寻求问鼎最高权力以实现政治纲领。这就要求她和政党改变过去狭隘的政治立场,用更温和的政治态度吸引选民,融入法国政治的主流。2016年9月,玛丽娜·勒庞在接受《外交事务》杂志采访时称:“政治运动经常受领导人性格的影响。我和我父亲走的不是同一条路。”
  玛丽娜·勒庞从父亲手中接棒后,坚定地走上一条为国民阵线“去妖魔化”的道路。她清醒地意识到,国民阵线想要赢得权力,必须逐渐“正常化”以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她放弃父辈极右翼分子所奉行的赤裸裸的种族主义与反犹主义,也缓和了对欧盟的反对立场,在自己的衣着、举止和媒体公关上同样下足功夫。最令人吃惊的是,2015年5月,玛丽娜在父亲一意孤行发表极端言论后,不惜启用党内纪律将这位终身名誉主席开除出党。
  尽管国民阵线的形象日渐温和,但该党在法国人心中的符号和色彩却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玛丽娜·勒庞虽将炮口从敏感的犹太人问题转向社会广泛关注的穆斯林移民,但仍时有惊人之语,她曾把在法国街头祈祷的穆斯林与纳粹占领军相提并论,在她的话语体系中,利用“法国人”和“外族人”的对立散播偏见的策略十分明显。玛丽娜·勒庞在经济领域实施民族主义政策,要为本土法国人争取最大的利益;在政治领域奉行民粹主义,指责精英集团为讨好欧洲出卖法国;在社会文化领域坚持种族主义,对穆斯林等外来者彻底排斥。玛丽娜·勒庞认为“移民”是法国所有社会问题的源头,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应该为法国的境遇负责。由开放走向保守究竟是否有助于法国走出困局尚未可知。
  欧盟的终结?
  “人民的春天已经势不可挡!”玛丽娜·勒庞在英国“脱欧”公投尘埃落定后,在《纽约时报》专栏发表了这样的宣言。玛丽娜·勒庞接近总统权力最让人恐惧的原因是,自称“退欧夫人”的她一旦掌权,承诺必将尽快举行法国版的“脱欧”公投。借着英国“脱欧”成功的东风,欧洲的极端主义政党几乎都提出了类似的目标,而玛丽娜·勒庞无疑是最有可能兑现承诺的。
其他文献
全球最堵车城市有哪些  近日,交通流量数据公司Inrix发布本年度全球最堵车城市排行榜,其中有一半在美国。榜单显示,全球最拥堵的城市是洛杉矶,纽约市和莫斯科紧随其后,并列第二,旧金山则排在第5位,而亚特兰大和迈阿密也排在前10名以内。全球10大最堵车城市为洛杉矶、纽约、莫斯科、巴西圣保罗、旧金山、圣菲波哥大、伦敦、 亚特兰大、 巴黎、迈阿密。据了解,Inrix公司的这份榜单是基于对全球1360个城
2015年5月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中国由此成为继美、法、俄之后世界上具有第三代核电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国家,跻身全球核电技术“第一阵营”。  核电站的巨大能量是由原子核裂变时释放出来的。1克铀原子核裂变时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5吨煤所得到的热能。而核反应堆,形象地说就相当于核电站的锅炉。当核能转变为热能时,就会使反应堆温度升高。为了将
饮酒致癌的分子机制  酒精位列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1类致癌物清单上,但饮酒究竟为何会致癌,此前并没有从分子机制上证明两者间的关联。一项新研究首次发现,酒精可以损伤干细胞的DNA,从而提高饮酒者罹患癌症的风险。酒精的初级代谢产物乙醛会导致小鼠造血干细胞DNA双链断裂。虽然部分DNA断裂后被修复,但是残留损害仍影响广泛,包括某些区域被删除,染色体重排。而这些遗传变化会被传递到无数
2017年12月10日上午,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运行。这座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的运行,标志着我国港口行业在运营模式和技术应用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升级与重大变革,更为上海进一步巩固港口货物吞吐能力世界第一地位、加速跻身世界航运中心前列注入全新动力,也向世界展示我国港口建设已由“建”造向“智”造挺进。  洋山港自动化码头建在总面积8平方千米的东海人工岛上,通过东海跨海大桥与上海市
2019年全球十大宜居城市  近日,英国经济学人集团2019年度《全球宜居指数报告》新鲜出炉,奥地利维也纳以微弱优势击败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夺冠,被评为本年度的全球“最宜居城市”。今年的排行榜“十强”几乎被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三国“瓜分”。其中,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悉尼和阿德莱德分别占据第2、3位和第10位;第5至7位被加拿大卡尔加里、温哥华和多伦多三城“包圆”。日本大阪位列第4,东京与多伦多并列第7
在汉语里,“冬”字的本义为“终”,有“四时尽”“物终藏”的内涵。“四时尽”意味着春、夏、秋、冬四季行将结束,“物终藏”却可以有多种理解:秋天已过,粮食等秋收作物已经收仓入库、贮存起来;天气渐冷,人们的活动也逐渐由户外转移到室内;冬天来了,一些鸟兽或迁徙、或蛰伏……这些都可视为“冬藏”的内容。作为季节转换的节气,又受“四时尽”“物终藏”等观念的影响,立冬之时,古有帝王迎冬的礼俗,节气前后又有传统的十
“狗狗眼”为何惹人怜爱  养狗的人可能都很熟悉狗所做出的一种无辜而可爱的表情,即便刚刚闯了祸,也令人拿它没办法。科学家则找到了狗狗们进化出这种表情的原因。研究人员将狗与狼的解剖结构和行为表现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它们在过去数千年间的变化。结果显示,狗与狼的面部结构十分相似,只有眼睛上方的结构不同。狗的眼睛上方有一块小肌肉,让它们能够高高扬起眉毛内侧;而狼却没有这块肌肉。扬起眉毛内侧的这个动作能够让狗
昆虫吃什么,是与它们有什么样的口器相关的。或者说,口器构造是与食性相适应的。蚊子是刺吸式口器,下唇延长成喙,上下颚特化成针状,适于刺入动植物组织中,吸取血液和细胞液。叮咬我们并吸食血液的是雌蚊子,它们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昆虫。不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雄蚊子却不叮人,它们只喜欢啜饮植物的汁液。家蝇是舐吸式口器,粗短的口器由发达的下唇特化而来,下唇端部有两片圆形的海绵状唇瓣,像吸盘一样,很适合取食发酵
风筝最初是军事用具  风筝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在古代被称为“纸鸢”“纸鹞”“鹞子”等。古人很早就幻想着制作出像小鸟一樣在天上飞的工具。《渚宫旧事》中记载: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说鲁班发明了木鸢,可以载人,乘着它,可以窥探宋城的情况。唐代以前,风筝一般被看作是用于测量、通信等军事功能的工具。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纸鸢》中记载:汉代的韩信曾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打算趁着刘邦不在家,挖地道进入宫
“十一黄金周”,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选择的旅行形式也各不相同。其实早在20世纪初,近代中国就已诞生了第一个民间旅行团体。那么,中国第一个民间旅行团与现在的“驴友团”以及自驾游、背包游有何区别呢?蓬勃兴起  1915年,在近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上海,孙宗源、姚元干、陈继刚、俞载赓和马剑笙五人,“鉴于沪上烦嚣浮靡,无可作正当之消遣”,于是相商组建旅游小团体。随着五人小团体旅行活动的开展,陆续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