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1949年铁路卫生事业的劫难与重建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铁路卫生事业,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遭受严重劫难。面对暴日侵略,陇海、浙赣、湘桂等铁路管理局重新设立铁路医院和诊疗所,积极进行战时医疗救护工作。战后,铁路卫生事业开始恢复和重建,至1949年各线区铁路管理局普遍建立以铁路总医院为核心的卫生行政制度,在接收日伪铁路医院基础上,重建了战前的主要铁路医院,且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战前相比仍有差距。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腹腔镜下特殊部位肝癌射频消融术的4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发397例,多发99例,共652个瘤体。肿瘤分别位于肝内大血管、肝门、膈顶区、胆囊区、靠近结肠或胃区及肝脏表面等位置,肿瘤直径为(2.8±1.3)cm。结果496例患者中,共652个癌肿灶,均成功完成全腹腔镜下肝脏
目的评价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成像(DBT)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253个乳腺病灶,术前分别采用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DBT、DBT联合FFDM进行独立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价DBT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DBT和FFDM在不同年龄、不同乳腺腺体密度和不同激素水平亚组中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比较DBT和FFDM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和不同大小乳腺癌中的敏感度,
期刊
期刊
期刊
护理学是现代西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护理学最初是由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护理教育,推动了现代护理学在中国的建立,促进了护理职业化进程,为西方医学和西医医院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助力,同时也对中国近代的改良生活方式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期刊
老官山汉墓医简《刺数》,单独成书,专载针灸临床刺法原则和40首针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记载刺法和针刺处方的专书,其"针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规范针刺处方,属于直接来自于临床实践的真正意义上的针方,具有重要的针灸临床价值和意义;《刺数》针方是首批记载和应用腧穴的临床文献,对研究腧穴概念、源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临床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妇女地位有所提高,女性对驻颜美容抗衰的需求被社会重视,为中医美容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隋唐时期涌现出一批重要的中医代表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等,其中都含有中医美容的专篇,其构架了中医美容理论体系。唐朝美容技法全面完备、美容妆面丰富讲究,化妆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容外科学也到达一定水平,出现了许多以美容为目的的手术
清末民初,学校教育逐渐成为医学教育的主流。天津有北洋医学堂、陆军军医学校、卢氏医学院等西医高等教育,但中医高等教育一直缺失。为此,天津中医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陈泽东和古今人分别创立了"中国医学传习所"和"天津国医学社"2所私立中医学校。同时,张锡纯、尉稼谦、马乐三等创办了中医函授学校。此外,中医界还拟创办一些中医学校,但最终因故未果。如陆宗仁、钱伯泉拟创立"天津私立中医专门学校";张荫齐筹设"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