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瘟的诊断与防治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AJUN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猪瘟流行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危害极大,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猪瘟;诊断;防治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类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是威胁养猪业主要的一种传染病。猪瘟的主要特征是:呈急性、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母猪及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猪瘟流行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危害极大,国际卫生组织(OIE)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中,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在我国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也被列为一类传染病。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不理想,就算治愈好了,也可能成为带病猪,感染其他健康猪,病死率高。猪场的猪免疫功能下降,疫苗劑量不够,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因素都会引发猪瘟。该病遍及世界各地,我国更是严重,多数专家认为造成我国养猪业经济损失最大的单一疾病就是猪瘟,我国几乎所有的猪场都存在猪瘟,造成我国养猪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 病原
  猪瘟病毒是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粒子的直径为20—50nm,平均直径为44nm。病毒粒子具有二十面体的非螺旋形核衣壳,核衣壳的直径为27 -3nm。囊膜围绕着等轴的核心,在病原粒子表面有6—8nm类似穗样的糖蛋白纤突。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12—1.175g/ml,沉淀系数s20=140—150.病毒粒子的基因组为单股线状RNA,分子量约为4*106。
  猪是猪瘟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在自然条件下,病毒经口腔和鼻腔途径进入宿主,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伤口感染,感染猪在潜伏期便可排出病毒。病毒随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进入机体。猪瘟病毒可以通过口、鼻、呼吸道、结膜、生殖道及各种肠道等途径感染猪。在自然条件下,也以上述大部分途径中的一种或几种感染猪。感染猪与易感染猪直接接触是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感染猪在主要症状出现前和整个病程都向外排放病毒。受高毒力猪瘟病毒感染后,大量病毒在血液和组织中出现,经口、鼻、眼泪、尿、粪便向外大量排泄,直到猪死亡。康复猪在产生特异抗体之前仍排毒。新生仔猪感染低毒力毒株后,则以短时间排毒为特征。因此猪瘟高毒力株通常比低毒力株在猪群中传播快,发病率、死亡率高。慢性感染猪能不断地排毒或间断排毒,直到死亡为止。
  二、表现类型与临床症状
  1.由猪瘟病毒引起,各种年龄猪均可发病,且病死率高。
  2.最急性型。突然发病,高热,无明显症状,很快死亡。解剖时常缺乏明显病变,一般仅见浆膜、粘膜和内脏有少数出血点。
  3.急性型。体温升高, 可达40.5—42度,稽留热,精神沉郁、嗜睡、怕冷;有脓性结膜炎;病初便秘,粪便干燥呈小球状,后腹泻;
  4.慢性型。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病猪消瘦、贫血、全身衰弱,行走不稳或不能站立;有的病猪耳尖、尾端或四肢下部呈蓝紫色或坏死。剖检时在盲肠、结肠、回盲口处粘膜上形成扣状溃疡,或互相融合呈较大的溃疡灶坏死灶。
  5.温和型。临床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程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死亡的多为仔猪,成年猪和架子猪一般能耐过,常见于免疫接种不及时的猪群,以断奶后的仔猪及小猪多发。剖检变化不典型。
  6.繁殖障碍型。妊娠母猪感染后,不表现任何症状,但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早产、木乃伊胎、死产、畸形,产出弱仔或外表健康的感染仔猪。出生后不久死亡的仔猪,皮肤和内脏器官有出血点。
  7.急性猪瘟应与败血症型猪丹毒、猪肺疫和猪副伤寒相鉴别。
  三、防治
  1.对病猪及可疑病猪,立即隔离饲养,贵重的种猪可用抗猪瘟血清治疗,30-50ml/头,1次/d,皮下或耳静脉注射,连用1—3次。对发病猪场及附近尚未发病的猪,立即全部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注射。
  2.发病猪舍、运动场、饲养管理用具,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粪、尿及垫草等污物,堆积发酵后作肥料利用。死猪深埋或销毁、化制。病猪急宰。
  3.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做好经常性的卫生工作,定期消毒,选择和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种公猪于每年春秋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各免疫接种一次。种母猪于配种前免疫接种一次,或春秋两季各免疫接种一次。仔猪于20日龄、70日龄各免疫接种一次;或仔猪出生后不吃初乳前立即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一次,免后2h可哺乳。后备母猪于留作种用时立即免疫接种一次。
  四、结语
  综合上述,在当前的养猪业中,猪瘟是其中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传染疾病,如果在养殖的过程中不能做好有效的防 控和治疗,就会对养殖户造成毁灭性损失。因此在实际的养殖工作中,就需要明确病因,有效的进行防治,尽可能的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1]余四花、猪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J】,北京农业,2015,14:214-215.
  [2]华威,浅谈规模猪场疾病防控措施【J】,上海农业科技,2010(3).
  [3]安国华,猪常见疾病防治分析【J】,北京农业,2015,20:136-137.
其他文献
期刊
如今,信息技术在公共场合的应用越来越广,数字技术在公共艺术中的设计也越来越多,人们对此也越来越关注。数字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与城市公共艺术的桥梁和纽带,不断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主要针对数字技术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希望促进城市和公众之间的关系。
摘 要:猪链球菌病是一种多型性疾病,主要是由多种溶血性链球菌导致,具有人畜共患的急性和热性传染病的特点。猪链球菌病对于孕猪的危害较为严重,可能导致孕猪流产,表现为败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等,并且传感给人群发病,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将导致患者死亡。猪链球菌病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疫病,在我国流行多年,为畜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加强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显得十分关键。基于此,临床上对猪链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大葱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辛辣味的蒜素硫化丙烯,是各种菜肴的重要调味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大葱种植受到菜农的重视。在城市的郊区和近郊出现了大葱村等专业 Green onion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