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术语的汉英翻译方法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西文化不断交流碰撞,而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也备受关注。在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也面临术语翻译的挑战。因此本文主要就中医术语的汉英翻译方法进行探讨,基于跨文化的视野做好中医术语翻译的专题研究,实现中医文化的世界发扬与传承。
  关键词:中医术语 汉英翻译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085-02
  汉译英与英译汉是当前中西文化交流最为直接的途径,而语言是基于地域文化及当地人文实际形成的表达体系,两种语言之间受多种影响因素的制约,其在表达中自然存在差异。要实现两种语言的无缝对接,这需要我们在翻译上多下功夫。而中医作为博大精深的医学精髓,理应走向世界,走向国际。而中医文化传播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术语翻译,因此中医术语翻译研究也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中医语言的特点
  要想做好中医术语的汉英翻译,就必须做好其语言特点的把握。总结来说,我国中医语言具有四个方面的表达特征,这些都是中医术语翻译原则拟定的依据。其一是取象比类。其通过直观和经验基础上的具象来比喻类推抽象事物。我国古代医学家善于取象比类,五脏比喻为五行,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肺、肝、肾、心及脾。而常说的“青龙汤”和“白虎汤”也是由东西方的神来抽象命名的。其二是文学性特征。中医受中国古典文化的渲染影响,带有文学性的成分,很多文学著作中常用的夸张及渲染手法也在中医文献中有所体现。例如治疗取得成效常说“妙手回春”“起死回生”。其三是关联性的特征。中医用语貌似平常,实则意义深邃,多为一词多义。例如同样的痰迷,对应不同的症状类型,有气血柔亏,有恼怒中痰等。其四是哲学性特征。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哲学思想,中医善于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索病理,认为人体是天与地的完美融合,倡导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正是因为这些特征,使得中医术语的翻译较为特殊,而中医术语汉英翻译也有既定的方法和策略。
  二、中医术语翻译的四大原则
  基于中医表达的四大特征,在翻译时需要特殊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也必须基于一定的翻译原则。一般认为,中医术语翻译必须坚持四个方面的原则。其一必须保持中医名词术语概念的文化特色。不同于现代西医,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中医带有传统文化的烙印,中医强调整体概念,而西医强调局部概念,中医理论中特有的一些概念,如“经络阴阳藏象”等,其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因此翻译时必须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内涵。其二必须将中医语言的文学性和现代科学性相统一。中医文献以古文写作为主,表达带有很大的文学性成分,在翻译时必须考虑到现代医学的科学性,弱化文学色彩,运用现代科学体系,实现翻译写意到写实的转变,使译语符合英语语言的结构模式。其三必须明确中医术语的多重语义。针对中医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在翻译时必须明确其具体的使用语境。深奥的中医术语可以根据语境对原文进行调整,弱化形式的对等,凸显功能性描述。例如针对阴阳一词,在翻译时必须既涉及阴阳的对比表现,也关注到神气消长。根据不同的语境给出不同的翻译解答。其四坚持中医术语的信息化翻译。哲学是中医发展的基础,涉及很多枯燥难懂的哲学原理,在翻译时必须强调信息转化的准确与完整,翻译时既不能过度,使信息增值;也不能欠火候,使信息贬值。更不能悖谬,使信息失真。中医翻译研究起步较晚,尚处在一个发展的初期。由于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些术语深奥难懂,具有古代哲学以及古汉语等方面的知识,翻译起来难度较大,同时又没有既定的标准可循,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必须持续而深入。
  三、中医术语英汉翻译中的常用方法
  1.音译法或音意结合法
  中西文化的表达差异与形成差异,意味着中医中很多术语在英语中是没有对应的词汇的,这就需要我们采用音译法。很多中医词汇采用音译法翻译,更容易理解。如脏腑(Zang Fu)、寸关尺(Cun Guan Chi)、三焦(Tri-jia)。而中医术语中有部分会与西医术语有重合,但是表达的含义不尽相同,这也需要采用音译法或者音译结合法特殊处理。如中医的“伤寒”与西医的“伤寒”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不能用西医里的“typhoid” 翻译中医的“伤寒”。西医的“伤寒”多为肠道传染病。而中医术语伤寒有多种含义。既可以是各种外感染病的总称,也可以是感受寒邪发热的病症,还指冬天感受到的寒邪。采取音译的方式,可以保留中医的特色。在音译不能明白表达意思,意译又过于冗长时,建议音意结合。
  2.直译法
  在中医术语的汉英翻译中也常用到直译法。直译法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翻译,用英语中对应的词翻译出中医术语的文化信息,保留中医术语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实现读者文化视野的拓展。例如心——heart、肝——liver、肺——lung。又如,“木克土”,翻译为“wood restricts earth”。如果中医术语中对应的病名或者病症与西医的病名一致,可以直译为中医病名,而对应的(下转第84页)(上接第85页)英语病名放在括号里面。例如“结石”可以翻译为calculus。如“火”译作fire。一般来说,直译法更符合我国中医西医结合的实际,也促使其他国家将中医纳入到正规的医疗和保险体系中,更好地帮助外国学者理解与把握。
  3.译注法
  一些中医术语带有浓浓的文化色彩,翻译时不能直接翻译或者音译,需要把握文化差异,做好译注标记。运用译注法进行翻译可以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也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认知。译注法有三种分类。其一是直译加注法。例如中医术语“金破不鸣”对应的是由于肺肾阴气亏损致使肺部燥热,阴津无法上润喉部导致声音沙哑的病症,就像敲击破钟发出的声音。翻译者如果直接翻译为“a cracked bell can never sound well”,读者往往不知所云。故用直译加注法,对应的翻译为“A cracked bell can never sound well,figuratively referring to hoarseness due to impaired function of the lu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者理解与把握。其二是音译加注法。例如“三子养亲汤”可以音译加注为“Three-Seed Decoction for Relieving Distention and Promoting Digestion。”其三是音译直译加注法。例如“失效散”翻译为“a powder for dissipating blood stasis to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合理选择译注法,可以起到翻译补充与说明的积极作用。
  4.术语替代法
  在中医术语的翻译中也常常用到术语替代法。常见的有“便秘”对应constipation,“牛皮癣”译为Psorias。再例如疫毒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中毒性痢疾,可译为toxic bacillary,寸白虫等同于绦虫病,可译为taeniasis等。术语替代翻译时必须明确中医术语和现代医学术语的差异,找到其相似性与相同性,也不能简单地等同替代,这是因为中医和西医表达在本质上是有所区别的,我们在翻译时必须综合考虑,据实翻译。
  四、结语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医术语的翻译也需要我们用心思考,用心翻译。虽然语言是不同的,但是医学精髓是相通的。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必须着手中医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通过中医文化的翻译,让中医魅力在国际舞台上生辉。而中医表达的既定特点使得中医术语的汉英翻译较为困难。我们必须把握中医术语的特征,基于中医术语翻译的原则,多管齐下,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实现中医术语的精准汉英翻译,实现中医文化的世界性弘扬。
  参考文献:
  [1]沙珊珊.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医祛湿法术语英译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2]叶园.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中医术语英译——译者主体性的言说[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3]王尔亮,晋永,段英帅,余梅芳,朱萃,杨明山.从“三字格”中医术语翻译看中医术语的等效翻译[J].现代中医药,2010,30(4):96-99.
  [4]汤思敏.关于中医术语翻译原则的探讨[J].中医学报,2010.
  [5]顾建安.中医术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对策[J].渤海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其他文献
苗族(Hmong,蒙人)是中国的跨境民族之一。本文基于对东南亚各国蒙人社会交往状况的田野调查及相关资料,探讨了各国蒙人社会的交往格局、文化互动和民族关系的现代变迁。蒙人
2005年1月25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举行仪式,聘任尉天池教授为该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主持了聘任仪式,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将聘书授予尉天池教授.
以自称为标识的“怒人”关于自我的族群认知,从未被公开表达但与其族群的“被建构”过程平行相对.缅甸国家族群建构的结果与其族群“想象”的矛盾引发了“怒人”在族群身份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我国《民事诉讼法》在2012年确立了国内公益诉讼。而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年的修改以来,已成为消费维权的重要替补手段。在公共利益保护的迫切要求下,其诉讼的内容和形式也成为解决“公地悲剧”的诉讼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外消费公益诉讼请求权的相关规定的研究,探讨其对我国公益诉讼的发展和完善的启示。公益诉讼在中国的演变和发展是完善多元多层次消费维权法律体系的显著的标志。  关键词:消费公益诉
摘要:时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范畴,映射人类的思维逻辑和心理定势。历史、地理、文化等领域的差异,造成了汉俄民族不同的独具一格的时空观。本文对比分析汉俄语时间模型和时间成分在语篇中的功能,探讨汉俄语表达时间信息时,各自遵循的逻辑特点,以期推动对汉俄民族语言与文化的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时间范畴 对比研究 汉俄语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
一部40年来在美国出版界和作家当中有着重要影响的编辑业务教科书《编辑人的世界》,近日由中国工人出版社翻译出版。 A 40-year editorial business textbook Editing a Pe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强调领导者的权力影响力,而且应该重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包括品德、才能、知识、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它是领导影响力的内
由于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发展,同时也影响高校自身发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