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空肠弯曲菌肠炎的流行特征及血清型分布的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mzho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小儿空肠弯曲菌肠炎进行全年流行情况和临床观察的基础上,采用Penner法对菌株分型,以初步了解其流行动态和成都地区流行株的全年血清型分布情况。1984年7月至1985年6月,1017例急性腹泻患儿粪便培养出空肠弯曲菌者116例,阳性率为11.41%;健康儿305例,检出3例,阳性率0.98%。1~5岁最易罹患,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夏季为发病高峰。采用Penner法作血清分型定型率为73%,说明Penner法也适用于我国,但尚有不能分型的菌株存在。全年主要流行株血清型为3、21和45型。流行株有时间集中现象,说明空肠弯曲菌感染存在流行性趋势,在流行病学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凯素灵是新近生产的杀虫剂,对卫生害虫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以此药配成0.30%、0.25%、0.20%和0.15%四种浓度的石膏药笔,作杀灭美洲大蠊试验,其杀灭率分别为100%、95.0%、60.0%、10.0%。新配制的和放置1、4、7、10个月的0.25%浓度药笔,杀灭率分别为95.0%、90.0%、85.0%、65.0%、40.0%。现场初步观察,对卫生害虫灭效良好。认为0.25%和0.30%浓
本文报告蚌埠市1983年5月~1984年5月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在6,395例新生儿中,出生缺陷102例,发生率15.95‰;围产儿死亡185例,死亡率28.93‰;死胎(产)159例,发生率24.86‰。三组间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出生缺陷以神经系统比例较大(26.67%)。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为出生缺陷(27.37%)。应用逐步回归技术对28种因素进行了分析,还讨论了新生儿出生缺陷监
期刊
本文报告1982~84年成都地区186所农村中、小学校250例学生死因及流行病学资料。年死亡率男生62.00/10万,女生39.89/10万,接近国内城市水平。主要死因谱按死亡率高低顺位依次是:事故、感染、心肝肾疾病、肿瘤和自杀。事故和感染占全部死亡68.0%,是危害中、小学生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原因。同时分析了各类死亡情况的流行病学特征。
本文报告了长江葛洲坝水库建成蓄水后1981~1985年疟疾监测结果。五年发病率分别为19.60/万、14.59/万、5.12/万、1.98/万、1.32/万,平均为8.72/万。与蓄水前五年相比下降80.3%,有显著性差异。病原学及血清学调查均与疫情报告相一致,呈明显下降趋势。库区内共发现6种按蚊,传疟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蓄水后蚊媒孳生地没有大幅度增加,种群数量基本平行一致。根据五年的监测结果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