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衡无望,冲顶为主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ong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就好比跷跷板,许多人都感叹其起伏无常,高处则清寒难耐,低处更困险迷茫。追求安定是人之本能,因此很多人就习惯向中间挪,风平浪静,稳稳当当。短暂的人生竟一点点耗费在寻找一个又一个平衡点,然后心满意足地守在那里,再也不挪一挪。
  可真有所谓的“平衡点”吗?
  即使在跷跷板的中央,两边起伏的震动也会导致生活的倾斜。就如同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他们隐居山林,抚琴行吟,渴求一方宁静,却终难逃政治的风浪。在人生的跷跷板上,一旦踏上,就只能积极参与,长久地固守不前终会被动陷于低处,被困苦湮没。起伏真正的停止,应是你走下跷跷板的那一刻,也是人生结束之时,既然人生就只有这一遭,又何不勇攀高峰,大胆挑战这一场游戏呢?
  因此,以“平衡”为信仰,许多时候不过是人的懦弱与自我麻醉。这样的人将自己铐在思想的枷锁里,不仅拒绝前行的风霜,亦拒绝了风霜后的暖阳,只是踩在生活的及格线上坐等百年逝去。他们的掩耳盗铃之举,迎来的不会是什么平衡,只能是更加惨痛的“事与愿违”。你看那清朝苦守一方安宁,大门却轻松被洋枪洋炮击破,他们却依然指望一页页协议延续王朝,只求能苟延残喘,保一时“平衡”,可这“平衡”依然只能是镜花水月。
  人生真正的安定不在于对所谓“平衡”的固守,而只源于不断向顶峰的冲刺。巴菲特曾言,他每笔成功投资的背后,都隐藏着一大群投资者的破产。社会如此,人生亦如此。真正的安定,靠的不是委曲求全,而是冲刺高处的魄力;否则,当你自以为找到平衡点时,身边一拨又一拨的人,早已悄悄将你抛在了底部。不进取,就注定了后退;而努力冲顶,才能成为最大的“王”。多少敢于攀登至高点的人在血泪之后成长,在跋涉之中收获,成就自己的无悔人生,成为历史的执笔者。“我做了10年的精神奴隶!”巴金挺过文革的风霜,却选择将自己推向手术台,对自己开刀去疮,终成就“20世纪的良心”;“不要拿手术刀进手术室,而要拿着眉笔进兰蔻”,米歇尔·潘不满于医生的稳定生活,靠4年的“网络化妆博主”身份敲开了全球高端品牌的大门……人生的价值,不就在于挣脱恐惧未知的桎梏,超越眼前的自己吗?
  人生跷跷板上,求衡无望,冲顶方为王。放手一搏吧,不要贪恋平衡,努力向高点冲锋,才能在广阔世界自由驰骋!
  本文有点反弹琵琶的写法,对人们常说的“平衡点”进行“发难”,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开篇角度小,从人生跷跷板的形象寓意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巧妙借“清朝苦守一方安宁”的典型事例来解析固守平衡之失,巴菲特等事例大胆超越展示了冲顶之意义。“你看那清朝苦守一方安宁,大门却轻松被洋枪洋炮击破”的警示,展示出作者尖锐的忧患意识。
  (武汉十二中 李斌老师)
其他文献
隐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一种人生方式,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孔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道隐”,到庄子追求超然之精神存在的“心隐”,中国历代浪漫的诗人们在这种出世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崇拜隐士、崇拜自然、追求与自然山水合一的思想境界,隐逸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追求。而归隐者对噪乱尘世的回避,对人间种种羁绊的逃脱,加上独自归隐的孤独,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点。同学们要学会从
期刊
在诗歌鉴赏常见题型中,有几类题型比较接近,如鉴赏古诗词中的画面、鉴赏古诗词中的意境、鉴赏古诗词中的意象及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等。这些题型答题要求和步骤大同小异,极易混淆,如果不加以仔细区别,在答题时就很容易“穿帮”“走调”,造成失分。  鉴赏古诗词中的画面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①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②沦亡后,三吴③
期刊
北京时间7月11日凌晨,2016年欧洲杯决赛在法国的圣丹尼斯的法兰西大球场打响,最终葡萄牙队以1∶0击败东道主法国队,历史上首次获得欧洲杯冠军。  葡萄牙击败法国夺冠,这一幕简直是12年前的翻版,那年的东道主葡萄牙强势进决赛,却被黑马希腊跌跌撞撞意外抢杯。12年前,以哀兵姿态出征的希腊队在老帅雷格哈尔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在场面被动的情况下依靠查理斯特亚斯的头球,“偷走”了本属于拥有菲戈等“黄金一带”
期刊
答 1. person, 表示“人”的最基本用词,泛指一切人。  When a person is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he must not always be translating everything into his own. 当一个人学习外语时,不要老是把什么都译成自己的母语。  2. people, 表示“人们, 人民”,不用复数形式,但主谓一致
期刊
答 在强调句中,如果去掉It is (was)和that剩下的词仍能重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否则便是引导词it的句型。  1. It was in the street that I saw Tom and Mary. (强调句)  2. It was this morning that I saw Tom and Mary. (强调句)  3. It is because he wants to
期刊
语文究竟是什么?是语言和文字?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它是祖国的灵魂。  生活处处有语文,它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脑海里,甚至在我们的甜蜜的睡梦里……学好语文是我们做好一名中国人的基础,我爱我的国家,我更爱中国语文。  没有哪一个人能说他真的懂语文,直到去世的那一刻也未必能懂得语文的真谛。语文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而所谓的灵魂应该是空灵而且动人的。假若这个灵魂死气沉沉,那么这个国家也会衰败。国家的综合实力中
期刊
那6月的微风,仍旧在人间虚无缥缈着。考场上的莘莘学子挥笔疾书,这份摆在眼前的人生答卷,终究要以怎样的笔墨,去挥洒,去勾勒,去画上那完美的句号呢?  语文——我向着天空低语。就在这一瞬间,诗歌、古文、阅读、练笔.......闪念聚拢开来,像礼花般灿然开放,而我正步步向它靠近。  摆在桌前的这本语文书,竟翻了有10年之久。每一节或长或短的语文课,每一位气宇不凡的老师,每一首如吞吐的烟雾沉浮的诗句……而
期刊
“放”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放”,是放人。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他人产生或大或小的误会。这时,庸人与智者的区别就体现在能否“放人”上。如果一个人心中堆满怨恨,“放”不下,必然不会聚拢众人,从而形成力量;而“放”得下的人,则可以让一次误会碰撞出好感,从而转化为成功的契机。当年韩信如果不放过那个使他蒙受胯下之辱的无赖,就不会成就淮阴侯的传奇。  由此看来,“放”不仅是放别人一条生路
期刊
南宁市的谢先生没有想到,因为一封“投诉举报函”,一夜之间他成了火遍网络的焦点人物。  2016年9月11日,谢先生来到位于南宁市江南区的北京华联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因为看到超市销售的旺旺雪饼包装袋正面显著位置用较大字体标着“天天吃旺旺 运气会旺哦”的广告语,便买了一袋单价5元的雪饼。  “我是受了雪饼广告语的诱导才购买的,但是自己的运气并没有因为食用它而变好,因此该食品的宣传是虚假的、迷信的、没有科
期刊
2016年是王海职业打假的第二十一个年头。为了备战“双十一”,他们在北京、天津、西安三个城市的十几个收货点,分批购买了大约价值60万的白酒。这个“双十一”,他将主要目标锁定肉类、保健品和服装等,预计索赔1000万。  为了能顺利完成“双十一”的行动,王海从今年9月起,就出动了七人战队,开始挑选“重点打击对象”。小组中四人负责找项目,先小批量买一些目标货物,拿回来自己测试,两个多月来,他们从100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