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类说再见的北白犀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ens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19日,全球仅存的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离世。至此,全球北白犀仅剩两头雌性存世,没有了雄性北白犀,她们也只能在这个热闹又寂寞的星球上,默默地过完一生。
  犀牛是一个大家族,包括不少种类,总的分成亚洲犀和非洲犀。亚洲犀有印度犀、爪哇犀和苏门答腊犀三种,非洲犀有黑犀和白犀两种。北白犀又名北非白犀牛,是白犀牛的一个亚种。所有的犀牛中,白犀是较为罕见的珍稀品种。
  白犀原产自南非、中非和苏丹。虽然叫白犀,但白犀的皮肤并不是白色的,而是浅灰色。白犀的头上有两只角,一前一后长在鼻子的中央线上,前面的那只角特别长,最长可达1.58米,是所有犀牛种类中角最长的,后面的那只角一般不超过0.5米。犀牛角是由皮肤下面的筋肉瘤长成,里面有很多角质纤维,因此坚韧异常。
  白犀身高2米,体长4米左右,体重可达2吨,周身披着厚甲似的皮肤,是陆地上仅次于大象、河马的“大个子”。它们力大无穷,跑起来飞快,战斗力也非常强,别的动物要是被它用角撞到,准会摔得远远的。
  白犀是很温和的动物,很少攻击人类。有时,它会猛地向人迎面奔来,但是到了与人相距只有5米至8米时,它会突然停止,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然后摇头晃脑地走开。以往在肯尼亚的自然保护区,人们时常能看到世上仅存的这头北白犀和睦地与大象一起睡在树荫下。
  白犀身躯庞大,眼睛却非常小,所以视力特别差,然而,它的听觉、嗅觉十分灵敏。但是,有时白犀站在上风口,不易发觉敌害,这时,就得靠它背上的“警卫兵”——犀牛鸟来给它报警了。犀牛鸟平时还能啄食白犀身上的寄生虫,是与白犀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白犀的繁殖能力不强,母白犀怀胎生产需要19个月,而且每胎只生一头小白犀。刚生下的小白犀,身上没有毛,出生24小时后,它就能跟在母白犀后面行走。几天以后,小白犀自己就能吃草了。大约到3岁左右,白犀逐渐发育成熟。
  白犀最大的敌人是人类。在西方,有钱人喜欢用白犀角做酒杯,据说这种犀角杯用来盛酒,遇毒酒有解毒作用,当然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而在中东,用白犀角做成的匕首刀柄,是一种贵重的礼品,且白犀角在市场上的价格很高,猎取白犀就有利可图。
  近几百年来,人类大批猎杀白犀,终于使珍贵的白犀数量越来越少,并陷入灭绝的境地。于是,许多动物学家联名呼吁,要求非洲各国严禁捕杀白犀。同时,一些动物学家在非洲跋山涉水,找寻幸存下来的白犀的踪迹。
  20世纪初,动物学家终于在南非发现了几十头白犀,这很可能就是地球上幸存的最后一群白犀了。由于動物学家们的呼吁,人们在发现白犀的地方建立了禁猎区,还派专人为白犀站岗放哨,保卫它们。这样,才使得这几十头白犀幸存下来。
  到了1948年,南非的禁猎区里,白犀增加到550头,并且分成好多群,开始向禁猎区以外的地方迁移。1965年,非洲白犀的总数已经超过2000头。
  可是好景不长,仅仅50年时间,白犀灭绝的危险不但没有消除,在非洲,还是有人偷偷猎杀白犀,获取犀角,而且那里的动物常常在地区冲突之下成为武装组织的目标。最后一头野外环境下的北白犀“苏丹”,还是十几年前被人发现后,肯尼亚政府在奥尔佩杰塔自然保护区设立武装护卫人员才生存下来。“苏丹”是白犀这一物种的“大使”,它的离世同时也是向人类敲响了其他面临灭绝物种的警钟。
其他文献
我应邀参加某文化座谈会,文创工作者欢聚一堂,把酒畅聊,尽兴时忘我,对诗声音太大影响到隔壁包厢的食客,引得投诉,遂道歉。当得知我们是文创工作者时,对方喃喃自语:“文化人更要注意嘛。”  当下社会对高学历者有较高的道德期待,而高学历者却未必能做出相应的文化举动。所以,读很多书,拥有高文凭,与是否有文化简直是两码事。由此可见,所谓文化,并非只是文化人搞文化传播,而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一个人是
1893年,美国芝加哥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四百周年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世界博览会。  为了使这场博览会更加丰富多彩,博览会的筹备人员派人去纽约,与正在研发“电影显示镜”的爱迪生取得联系,邀请爱迪生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他这个尚未公诸于世的绝妙新发明,并为博览会提供一些能夠观看的、有趣的“影片”。爱迪生当即表示同意。  1893年2月1日,爱迪生花费六百多美元,在新泽西州的西奥朗奇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
2012年的一天,导演马杜在跳蚤市场闲逛时发现了一些使用过的胶片。8毫米的胶片每卷4分钟,合在一起总共20个小时。马杜是位有心人,他一遍又一遍地查看胶片上的人物和风景,总共花费了6年时间,最终还原出胶片中主人公奥伊瓦的生命痕迹。  奥伊瓦是芬兰人,生于1911年12月29日。父亲早逝,他与母亲、妹妹相依为命。因为家境贫寒,他一度靠为叔叔的农场打工来维持生计。成年后,奥伊瓦以机械师的身份参军,战后复
我们看内蒙古的地图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怎么到处都是“浩特”?外国人听了,可能会以为内蒙古热得不行,因为内蒙古真的非常“浩特”(谐音“hot”)。  在古代蒙语中,“Hoton”即“浩特”,原意是水草旁的聚居地、定居点,是非固定經常搬迁的,有游牧定居点的意思。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浩特”从游牧含义转化为了农耕文化中固定城邦的含义,也就是“城市”。  比如,内蒙古五大“浩特”中最有名的内蒙古自治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香水的痴恋。  爱闻香,与春有关。我那异于常人的嗅觉细胞,之所以如此灵敏,全得益于童年时春风的浇灌,风里飘来的都是五彩香气。都说“闻香识女人”,我属于“闻香识春天”。  对我来说,春来不是雪花停飞冰融水,也不是和风送暖燕南归,其标志之物只有一个:香。  春来不在冬尽处。寒香阵阵扑鼻来,醉人于无形。梅花点点,暗香浮动,冬未消残,春信已在枝头闹。“凌寒独自开”的梅,香出了春的序曲。
瓦罐摆在那里已经很久了,至少在我途经那个地方的记忆中。破底,倒扣着一米来高,上面还有几道裂纹,也不知什么时候被谁放在那个空地的角落里,没人注意,也没人在意。  冬去春来,生活和以前一样,地方和原来一样,连那片天空下的云彩和空气也好似和原来一样,没有一丁点儿的变化,如同《傅雷家书》中说的那句话:“生活如同死水一般。”  熙熙攘攘的人群,喧闹和拥挤的城市,让生活失去了朝气和活力,是一股死气沉沉的闷,一
研究微积分  同学跟我说:“我仔细地研究了高等数学、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发现了好多有趣的地方。”  我问:“你才初二呀,好厉害,都研究出了些什么呢?”  同学答:“我发现,‘微积分’都是一声,‘线性代数’都是四声,而‘高等数学’四种声调都有。”  护手霜与护发素  小姐姐在办公室涂护手霜。  小哥哥凑过来,说:“我也要涂。”说完就把双手伸了出来。  小姐姐看了一眼,说道:“你这手应该涂护发素啊。” 
每年春夏时节,澳大利亚的男女老少都衣装靓丽,骑着单车,戴上防护头盔。奇怪的是,防护头盔上还有几根萌萌可爱的Wi-Fi天线。难道是澳大利亚人喜爱上网?头戴Wi-Fi是为了随时随地上网吗?  事实并非如此,澳大利亚人头戴Wi-Fi不是为了方便上网,而是为了避免鸟类的攻击,用来防鸟的。什么?防鸟?没错!  澳大利亚有一种鸟,名为澳洲钟鹊,又叫黑背钟鹊,俗称澳大利亚喜鹊。一看这个俗称,你应该会想到它们和中
摆攤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一个人比别人活得焦虑,一定是比别人活得更在意。在意得多了,超出来的部分,就成了心灵的负荷。  心底阔大的人,可以活得优哉游哉。因为从来不想事,所以心头始终不多事。同样是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心头千事万事,而别人不余一事,这差不多就是命运的区别了。  这句话的另一种表达是:所谓命好的人,其实是那些能扔掉更多的人。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焦虑的人,是既有远虑又有近忧。原本是为了跳脱,到头来却是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