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曼氏裂头蚴病病例临床分析

来源 :热带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400l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15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确诊的15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中,男8例,女7例.患者年龄3~61岁,平均年龄(34.0±19.6)岁.10例来自江苏省,5例来自其他省份.临床表现8例为单纯皮下结节,1例为腹腔感染伴皮下结节,3例为颅内感染,2例为腹腔感染,1例为肺部感染.因生食蛙肉感染者6例,生食蝌蚪感染者2例,有河水游泳、幼时捉蝌蚪、生食蛇胆、常年国外出差史者各1例,无明确感染原因者3例.11例患者采用手术取虫加吡喹酮口服治疗,4例患者根据感染部位不同给予不同剂量吡喹酮口服治疗,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生食蛙肉、蝌蚪仍是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清三叶因子1(TFF1)和miR-50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9年12月于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05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与研究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取空腹静脉血5 mL,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FF1水平,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血清miR-505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胃癌患者血清TFF1与miR-50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TFF1和mi
目的 探讨EB病毒衣壳抗原(VCA)-IgA和核抗原1(NA1)-IgA抗体在鼻咽癌中的风险预估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住院部未进行治疗的鼻咽癌病人和鼻咽癌筛查人群,抽取静脉血,运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EBV-VCA-IgA和EBV-NA1-IgA抗体检测,运用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鼻咽癌组中VCA-IgA和NA1-IgA抗体分布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CA-IgA检测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19),其cut-off值设
目的 探究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巨噬细胞极化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为实验组(n=30)与对照组(n=30).采集两组临床资料,并对其血液生化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14+CD86+M1型巨噬细胞和CD14+CD206+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 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血液生化学
目的 了解卫生系统女职工压力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保障妇女健康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22家宁夏卫生健康委员会区直属事业单位的2 885例女职工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年龄、工作年限、职业、职称等分层分析不同因素下女职工的职业压力状况.结果 职业、职称、受教育程度、婚姻和生育状况是宁夏卫生系统女职工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卫生系统女职工压力较大,需要进行关注.
目的 探究干扰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好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用5.6 mmol·L-1葡萄糖培养液培养,高糖组用30 mmol·L-1葡萄糖培养液培养,阴性对照组和TSP-1 shRNA组分别感染对照慢病毒和TSP-1 shRNA慢病毒,建立稳定感染的HK-2细胞系后均给予30 mmol·L-1葡萄糖培养液培养.0、12、24、36、48、60和72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染色体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1 290对夫妻染色体多态性情况.选取945对复发性流产的夫妻为复发性流产组,选择同期因其他原因完善染色体检查的无流产史的并至少生育一胎的345对夫妻作为对照组.按照年龄、性别分层分析两组夫妻染色体多态性的发生情况.结果 复发性流产组夫妇中总体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性流产组中<35岁组者及35~岁组者染色体多
目的 评价达雷妥尤单抗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D-Vd)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RRMM),相比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Vd)治疗RRMM的成本效果性.方法 采用基于中国患者的LEPUS临床试验所获数据(D-Vd:141名患者;Vd:70名患者),建立患者无进展状态、进展状态和死亡状态的疾病发展过程Markov模型.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并进行敏感度分析以验证模型稳定性.结果 相对于标准化疗组,达雷妥尤单抗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631 163.780元每质量调整生命年.患者在进展状态的效用
目的 探讨氩等离子体凝固(APC)与联合冷冻对中央气道狭窄(CAO)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症状的改善及对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AO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APC组(n=40)和APC联合冷冻组(n=40).APC组给予单纯APC治疗,APC联合冷冻组给予APC联合冷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管内径、血氧饱和度、美国胸科协会(ATS)气促评分、肺功
目的 探究终末期肾脏病(ESRD)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检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登记的50例ESRD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ESRD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性发热发生情况,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性发热分为发热组、未发热组,分析ESRD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性发热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PCT对ESRD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性发热的预测价值.结果 ESRD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性发热发生率为18.00%(9/50),其中呼吸系统3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淀粉样蛋白(SAA)、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对老年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于北京核工业医院治疗的老年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肺炎类别分为细菌性肺炎组(n=42例)、非细菌性肺炎组(n=58),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三组血清PCT、IL-6、SAA、ESR水平进行测定,比较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细菌性肺炎和非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