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机制建构探析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sky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时代,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和融合是十分必要的,但二者到底如何实现有机融合值得深入探究.建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机制,不仅需要政策的保障,还需要激发两者自身的积极性,更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支持参与.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道德经》在德国的接受过程,并对卫礼贤和德博的《道德经》德译本进行实证对比分析.本文的对比分析主要是围绕《道德经》中的三个关键词汇“道”“德”“玄”展开.通过对《道德经》德译本的文体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映射出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两位德国汉学家《道德经》德译本的优缺点,以此促进《道德经》德译本的翻译研究.
为探究英美主流媒体东京奥运会涉华报道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本文采用费尔克劳的三维话语分析框架,自建英美主流媒体东京奥运会涉华报道的语料库,对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被呈现成一个重视奥运、有着强烈的民族骄傲和极端民族主义色彩鲜明的民族形象;被歪曲成一个饱受诸多领土争议的困扰的国家形象;被捏造成一个人民受压迫、饱受人权问题困扰的政府形象;被片面比喻为“流水线”的国家体育系统形象.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角度看,这种偏见性报道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强劲发展与西方颓势的对比、欧美霸权主义思想、欧美国家的
20世纪初以降,中国现代翻译戏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时代启蒙与道德观念成为中国五四新文学的一个鲜明表征,给予了普通大众一种精神上的启迪与抚慰.新文学闯将刘半农的翻译戏剧以启蒙、人道主义为核心,处处闪耀着五四新文学启蒙的新风气,在赋予中国文学现代性内涵的同时,亦为中国翻译戏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桃花扇》中的情交错复杂,但也正因如此,它展现出“感慨深微,寄情远大”的风采,并为后人提供了多种研究方向.在探析其中复杂的情时,本文尝试厘清晚明“情”之概念,并从现代身份认同理论出发,具体分析《桃花扇》中人物在不同身份之下产生的两组感情——男女之情和家国之情,兴亡之情和反思之情.
谢榛《四溟诗话》所倡导的“气格”说,认为以“神气”和“声调”为主要内涵,方可得其精华.优秀的诗歌应该意蕴耐人回味,气势高古雄浑,神韵动人心魄,内涵充实高雅,在阅读时朗朗上口,音韵铿锵悦耳,既具有通俗文学的易读性、可接受性,又具有高雅文学的华贵典重风格.
近三十年以来,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学现象,发展非常迅速.结合网络文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态势:提高文学作品质量,改变量大质不优的状况;IP联动深化,网络文学的生态趋向完善;大力发展现实题材小说,消弭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壁垒;类型化融合成为未来小说创作的大趋势.但同时,网络文学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如何解决“三俗”、“腐文化”、同质化问题,如何优化网文出海、内容监控的管理制度,是关系到网络文学趋利避害、走向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对于《尚书?顾命》中“执戈上刃”的含义,学界至今未有定论.本文在梳理学界诸家观点基础上,结合考古资料,认为“执戈上刃”中的“刃”应指戈援下端的锋刃;“上”用作使动词,表示“使刃向上”;“上刃”为动词结构,作“执戈”的状语补足语.
伴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开始探索构建校地企协同育人模式.学校、地方政府、企业三者地位同等重要,服务的中心是秘书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其中OBE理念是协同育人路径设计的根本,“新文科”理念是协同育人驱动因素整合的顶层思想,“课程思政”有助于实现协同育人的价值引领.
在多样的文化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结构下,高校必须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多样化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推动高校思政课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师德师风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分析了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教师与期刊编辑之间的双向流动,无论是从教学科研单位自身的利益出发,还是从教师和期刊编辑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来看,都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教师和期刊编辑所从事的工作非常相似,都是学术生产链条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兼职做期刊编辑,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鉴别力和判断力,有助于提升文章的学术质量和期刊的学术品位.科研和教学能力较强的期刊编辑兼职做教师,在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编校能力的同时,在学术规范、文章选题和期刊投稿等方面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