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疑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3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来源于对问题的探究与启发,因此质疑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如何使用好质疑这把“钥匙”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精心设计问题出发,然后通过让学生敢问、好问、有疑可质和展开互动的教学模式来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质疑;启发;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大脑里蕴藏着无限的思维潜能,正确的教育引导就是点燃学生思维潜能的导火线,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导火线点燃的过程中迸发出来。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常常忽视或者轻视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对质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是很足。质疑是探究的前提条件,先有问题才有探索,在探索中才能够更好的去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我们认识到质疑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时,就要在教学中有效发挥质疑的积极作用,并以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实现质疑的教学价值。
  一、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问题问的好可以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点拨作用;问题问的脱离主题、太难等会成为阻碍学生思考的障碍,反而限制住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重要环节。不论是问题式导入新课环节,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等都需要教师能够巧妙地把问题与教学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才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读书莫放“拦路虎”》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透过课题上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什么是“拦路虎?”“阅读的障碍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人会把它形象的称为拦路虎?”等,然后再围绕着课题展开,使学生在质疑和思考中明白“拦路虎”的含义。在教学内容深入阶段,教师提问“面对拦路虎,我们应当怎么做?”加深学生对本课的思考,也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能够将思考引发到实际生活中去。由浅入深的启发示教学,也使得学生的质疑能力在逐步提高,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在思考中飞的更高。
  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敢问
  害怕问问题是大多数小学生存在的一个心理障碍,有的学生担心自己问的问题不对被笑话;有的学生害怕被老师和同学发现自己不会这一道题目;有的学生害怕问问题被批评等综合因素使学生怯于提问,宁愿把问题默默地隐藏在心中,这也就成为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巨大障礙。要清除这一障碍,首先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消除害怕问问题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提问。教师可以通过表扬问问题的学生,使学生以大胆提问为荣,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克隆》这一课时,教师先以情境导入“《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听说孙悟空有个与他的猴毛有关的绝活,哪位同学可以为老师讲一讲呢?”然后通过学生讲述孙悟空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的故事,活跃了课堂的氛围,然后再带领学生进入到克隆的领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消除提问的心理障碍。
  三、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好问
  创新思维能力不是一两次提问就可以形成和提高的,而是需要学生在不断的质疑、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究中激发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让学生喜欢问问题,从而不断的启发、推动着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良好的提问习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留给学生多些思考和质疑的空间,使质疑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另外,在课外预习和复习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养成爱思考的预习和复习习惯。例如:在学习一节新课之前,教师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找出自己的疑问,并评一评哪位学生提出的问题最精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中,鼓励学生树立以提问为荣的学习意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好问的良好习惯。
  四、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很多学生都存在问的问题不在重点上,或者别人问过的问题自己就不知道要问什么了等,这些都是缺乏提问技巧的表现。问问题也有一定的方法可言,首先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问、这个问题与主题及内容的相关性、在拓展和应用上有没有什么意义等,学生掌握了提问的方法,不但有疑可质,而且在提问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思维锻炼的过程。例如:在《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即“三顾茅庐”的含义,然后再顺着这个主题线索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手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上、形象上质疑主题的深刻含义,“刘备和诸葛亮的身份谁的更加尊贵?为什么身份和地位尊贵的刘备能够放下身段给诸葛亮下拜?你怎样看待这件事情?”通过问题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了提问,同时也学会了在提问中思考。
  五、结语
  学生在已知的主题和问题上展开思考有益于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启发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力,质疑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对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发挥质疑与创新思维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使学生在质疑中不断成长进步,从而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洪熵蓉.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学周刊,2015(20).
  [2]陈红. 培养自主质疑能力,铺设探究学习之路[J].新课程(小学),2013(1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民办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针对性地从几个方面对民办高校档案工作进行了思考,以期能为民办高校的体质健康档案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质健康档案;思考与建议  2013年5月16日,华南理工大学一名本硕博连读班男生在参加1000米测试时休克,虽经抢救,却未能留住年轻的生命;5月20日,广州一名初一男生在课间操跑步时突然倒地,不幸离世;5月23日,华东
摘要:“使者”在本书中是一种可以让委托人见到已经逝去的故人的媒介。如此高深玄妙的媒介“使者”,在本书中却是一个年仅十几岁的高中男生涩谷步美。《使者》描述了四位委托人通过“使者”涩谷步美见到已逝故人的过程和细节以及最终涩谷步美学习怎样成为“使者”的过程。文章将首先分析涩谷步美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然后根据小说分析涩谷步美人物设定的意义及评价。  关键词:《使者》;涩谷步美;人物形象及性格  《使者》作者
摘要:现代流行歌词多运用一贯的平白直叙手法,对此人们已然厌倦。方文山的歌词以其别出心裁的特色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不管从艺术表现方面,还是语言特色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追求,也正迎合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求新的需求。通过研究他的歌词创作可以看到流行歌词创作新领域。  关键词:方文山;现代流行;歌词创作  歌词创作是有其一定历史的。在六七十年代,庄奴给邓丽君所写的歌词以其通俗易懂、清新自然的风格感染了人们,至今还
【摘要】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应用于肿瘤内科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肿瘤内科患者中,随机择取60例放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比较Ⅰ组患者(糖皮质激素用量30-40g)Ⅱ组患者(糖皮质激素用量为40-60g)临床疗效和用药副作用。结果:Ⅰ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Ⅱ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Ⅰ组患者用药副
摘要:高职院校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其办学特色,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对接,将企业先进的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打造新型高职校园文化,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一、高职院校引进企业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我国高职教育大规模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02年、0
【摘要】普罗科菲耶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著名的苏联作曲家、钢琴家。他的很多作品都涉及到战争题材,充分展现出他的爱国主义民族性创作特征。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就是这一时期的伟大作品之一,共有七个乐章,第五乐章《冰湖大战》在整部作品中处于展开性的关键位置。这样一部以伟大的战争性题材所做的电影配乐改编的康塔塔作品,能够将激烈的战争过程和场景用音乐描绘得生动形象,其中蕴藏着普罗科菲耶夫巧妙而灵活的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断利用,电子档案信息应运而生。21世纪是一个科技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信息量高度共享的时代,档案信息公开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利用计算机在对电子档案进行操作、传输、存贮的过程中,以及在电子档案的采集、整理、归档、利用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误操作、被偷窃、丢失、病毒、黑客侵犯等问题,这就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
在倡导教育公平以及对弱势群体关注度提升的宏观环境下,农村残疾群体已能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教育福利.但是,农村残疾群体能否通过开放教育打破阶层固化,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目前在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严重阻碍了零售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零供矛盾”的表现入手,深入分析了双方产生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并从供应商、零售商和政府及行
为确定多蕊红茴香的一个化合物的结构 ,采用单晶X 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分析 ,结果证明该化合物为 3,4 O 异亚丙基莽草酸 ,且相对构型为 3α,4α,5β。 In order to deter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