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出口经理人不但要修练和产品有关的各国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各种基本知识,修练电子商务的基本操作方法,而且还要修练产品的国际认证。产品的国际认证的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没有国际认证的产品进不了国际市场。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经理人必须修练产品国际认证的功夫。
国际认证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所谓产品的国际认证,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前,必须经产品出口目的国认可的认证机构,根据该国法律、法规、指令或安规标准和合格性评估程序,在国家认可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确认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伤害人类和受人类保护的动植物及其生存的生态环境,由该认证机构颁发认证证书或文件,授权使用他们的认证标志,取得国家产品认证标志的产品才可以进入该国的市场销售,产品认证标志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健康、安全、环保和节能是当代备受推崇的消费潮流,生产满足人们健康和安全要求的绿色产品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也成为企业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生存的根本,因此,产品国际认证是经理人最根本的修练。
国际认证是当前国际贸易壁垒中的绝招
在国际贸易中,传统的高关税、配额、许可证、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贸易壁垒日益弱化,以安全、卫生、无毒和环境保护理念为依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尖锐。一些发达国家,提高安全标准,制造各种各样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绝招,阻止外国产品进入他们市场,以达到保护自身国家经济利益的目的。
如某国出口美国的渔网拖轮,美国国内一个生态保护组织以海龟保护为名,认为这些海船拖网没有预留海龟逃生口,这批涉及500多万美元的渔船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我国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占领欧盟95%的市场,欧盟以打火机没有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装置CR为由,把我国浙江、广东、广西等地出口到欧盟的打火机几乎一网打尽,涉及5000万美元的贸易额。英国对蜂蜜中的氯霉的指标提高100倍,使大连出口到英国800吨蜂蜜被迫遣回。美国的《反生物恐怖法》的实施,导致我国食品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对于水产养殖业,至今余波未消。WEEE指令使我国出口欧盟市场机电产品成本增加5%~20%,EUP指令对中国家电行业造成的影响不会低于500亿元。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种各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直接影响约有500亿美元 。
认证修练的“马步功”
经理人要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首先要全面了解目的国对这种产品认证法规、指令和安规标准,必须深入研究融汇贯通,将法规、指令和安规标准的要求融入企业ISO质量保证体系中各个环节运行。马步功是基本功,基本功修练扎实,产品才能经受国际市场各种技术壁垒的风吹浪打。一些经理人为产品的认证而认证,产品要认证时,布置一批人应付认证机构,产品取得认证标志后就认为万事大吉。对产品为什么要进行认证的意义不去深入体会,对认证标准的要求不去仔细研究领会其中的奥妙,对产品国际认证对国际贸易内涵作用不去刻苦修练,把握不住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向,应对产品各种国际认证拿不出可靠措施,使企业踏入疲惫应对各种认证的迷雾中。
认证修练的“发力功”
在国际贸易中,同一种产品必须做同一种标志认证,即使同一种认证,各种产品使用材料不尽相同,其结构也不尽相同。经理人必须瞄准竞争对手的产品,对他们的产品进行解剖、分析并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和毒性,从认证标准的角度找出对方弱点,再与自己的产品进行比较,以改进产品。在时机成熟时候通过媒体或其他手段,发力攻克对方弱点,提出对方产品存在安全危害性,并提出自己产品的优点,提高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达到击败对手的目的。修练“发力功”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经理人除了要精通产品认证法规、指令和安规标准外,还必须通晓组成产品主要材料的特性、技术指标、使用方法和价格,从中精选出安全性能可靠、无毒和环保性能好的材料来改进产品,还要运用各种生产工艺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来消化采用新材料所增加的成本,使产品安全性能和环保标准提高但成本不增加,这样的产品才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认证修练的“绝招功”
产品进入衰退期,企业常常会对产品的缺点进行改进,采用新技术,推出功能更完整,安全性能更高的产品。从产品认证角度来说,企业的经理人必须研究产品这些新功能是否存在伤害人、动植物、环境的因素,制订防止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产品认证安规标准。采用的新材料是否已经通过无毒标准和更高的环保标准,而这些标准是否可以提升为产品认证的法规、指令,这些都是经理人需要修炼的功夫。能够制订产品认证标准的经理人已经走到产品认证修练的极点,修练成产品国际认证的绝招功,掌握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动权,随时可使出这招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
中国的进出口经理人必须积极投入产品国际认证的修练,推动我国产品认证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提高本企业制造技术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降低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风险。有条件的经理人必须刻苦修练产品国际认证的绝招功,才能迅速改变我国产品国际认证的被动局面,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主动权。
新闻链接
中国企业为何频频遭遇“技术壁垒之痛”?
从WEEE指令、RoHS指令,到EuP指令,中国企业为什么总是遭遇欧盟的“技术壁垒之痛”?有关专家指出,三波“绿色指令”既凸显了欧盟地区针对进口产品设立贸易壁垒的不良意图,也暴露出我国企业长期停留在国际产业链条末端、环保意识不强、核心技术标准缺失的重大缺陷。
有关专家此前就WEEE、RoHS两指令指出,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力军,但为其承担零部件配套的却大多是中国本土中小企业。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对零部件进行控制就可以规避指令带来的风险,而配套厂商必须使自己的产品符合要求,这就使得指令带来的压力和影响转移到了本土中小企业身上。和RoHS指令一样,EuP指令也给那些对高质量、高等级的上游原材料以及整条生产链掌控能力不足的中国企业造成了突出的成本压力。
目前,离新指令实施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记者对多个相关企业采访中,大部分企业仍还不知情。很多企业抱怨,今年以来为了达到RoHS指令已疲于奔命,由此带来的成本大增,已让他们相当无奈,没想到又要迎来一个更为严格的指令,无异于雪上加霜。
相关部门提醒,EuP指令对环境保护、对节约能源的巨大意义毋庸置疑,企业应当及时了解各欧盟国EuP指令的主要内容,既要加大对科技和人才的投入,有针对性地研究国外市场的各种要求,提高企业抗击技术壁垒的能力;同时还要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特别是环保性能,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把好原材料关、生产安全关和出口检测关。
国际认证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所谓产品的国际认证,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前,必须经产品出口目的国认可的认证机构,根据该国法律、法规、指令或安规标准和合格性评估程序,在国家认可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确认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伤害人类和受人类保护的动植物及其生存的生态环境,由该认证机构颁发认证证书或文件,授权使用他们的认证标志,取得国家产品认证标志的产品才可以进入该国的市场销售,产品认证标志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健康、安全、环保和节能是当代备受推崇的消费潮流,生产满足人们健康和安全要求的绿色产品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也成为企业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生存的根本,因此,产品国际认证是经理人最根本的修练。
国际认证是当前国际贸易壁垒中的绝招
在国际贸易中,传统的高关税、配额、许可证、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贸易壁垒日益弱化,以安全、卫生、无毒和环境保护理念为依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尖锐。一些发达国家,提高安全标准,制造各种各样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绝招,阻止外国产品进入他们市场,以达到保护自身国家经济利益的目的。
如某国出口美国的渔网拖轮,美国国内一个生态保护组织以海龟保护为名,认为这些海船拖网没有预留海龟逃生口,这批涉及500多万美元的渔船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我国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占领欧盟95%的市场,欧盟以打火机没有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装置CR为由,把我国浙江、广东、广西等地出口到欧盟的打火机几乎一网打尽,涉及5000万美元的贸易额。英国对蜂蜜中的氯霉的指标提高100倍,使大连出口到英国800吨蜂蜜被迫遣回。美国的《反生物恐怖法》的实施,导致我国食品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对于水产养殖业,至今余波未消。WEEE指令使我国出口欧盟市场机电产品成本增加5%~20%,EUP指令对中国家电行业造成的影响不会低于500亿元。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种各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直接影响约有500亿美元 。
认证修练的“马步功”
经理人要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首先要全面了解目的国对这种产品认证法规、指令和安规标准,必须深入研究融汇贯通,将法规、指令和安规标准的要求融入企业ISO质量保证体系中各个环节运行。马步功是基本功,基本功修练扎实,产品才能经受国际市场各种技术壁垒的风吹浪打。一些经理人为产品的认证而认证,产品要认证时,布置一批人应付认证机构,产品取得认证标志后就认为万事大吉。对产品为什么要进行认证的意义不去深入体会,对认证标准的要求不去仔细研究领会其中的奥妙,对产品国际认证对国际贸易内涵作用不去刻苦修练,把握不住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向,应对产品各种国际认证拿不出可靠措施,使企业踏入疲惫应对各种认证的迷雾中。
认证修练的“发力功”
在国际贸易中,同一种产品必须做同一种标志认证,即使同一种认证,各种产品使用材料不尽相同,其结构也不尽相同。经理人必须瞄准竞争对手的产品,对他们的产品进行解剖、分析并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和毒性,从认证标准的角度找出对方弱点,再与自己的产品进行比较,以改进产品。在时机成熟时候通过媒体或其他手段,发力攻克对方弱点,提出对方产品存在安全危害性,并提出自己产品的优点,提高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达到击败对手的目的。修练“发力功”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经理人除了要精通产品认证法规、指令和安规标准外,还必须通晓组成产品主要材料的特性、技术指标、使用方法和价格,从中精选出安全性能可靠、无毒和环保性能好的材料来改进产品,还要运用各种生产工艺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来消化采用新材料所增加的成本,使产品安全性能和环保标准提高但成本不增加,这样的产品才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认证修练的“绝招功”
产品进入衰退期,企业常常会对产品的缺点进行改进,采用新技术,推出功能更完整,安全性能更高的产品。从产品认证角度来说,企业的经理人必须研究产品这些新功能是否存在伤害人、动植物、环境的因素,制订防止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产品认证安规标准。采用的新材料是否已经通过无毒标准和更高的环保标准,而这些标准是否可以提升为产品认证的法规、指令,这些都是经理人需要修炼的功夫。能够制订产品认证标准的经理人已经走到产品认证修练的极点,修练成产品国际认证的绝招功,掌握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动权,随时可使出这招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
中国的进出口经理人必须积极投入产品国际认证的修练,推动我国产品认证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提高本企业制造技术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降低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风险。有条件的经理人必须刻苦修练产品国际认证的绝招功,才能迅速改变我国产品国际认证的被动局面,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主动权。
新闻链接
中国企业为何频频遭遇“技术壁垒之痛”?
从WEEE指令、RoHS指令,到EuP指令,中国企业为什么总是遭遇欧盟的“技术壁垒之痛”?有关专家指出,三波“绿色指令”既凸显了欧盟地区针对进口产品设立贸易壁垒的不良意图,也暴露出我国企业长期停留在国际产业链条末端、环保意识不强、核心技术标准缺失的重大缺陷。
有关专家此前就WEEE、RoHS两指令指出,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力军,但为其承担零部件配套的却大多是中国本土中小企业。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对零部件进行控制就可以规避指令带来的风险,而配套厂商必须使自己的产品符合要求,这就使得指令带来的压力和影响转移到了本土中小企业身上。和RoHS指令一样,EuP指令也给那些对高质量、高等级的上游原材料以及整条生产链掌控能力不足的中国企业造成了突出的成本压力。
目前,离新指令实施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记者对多个相关企业采访中,大部分企业仍还不知情。很多企业抱怨,今年以来为了达到RoHS指令已疲于奔命,由此带来的成本大增,已让他们相当无奈,没想到又要迎来一个更为严格的指令,无异于雪上加霜。
相关部门提醒,EuP指令对环境保护、对节约能源的巨大意义毋庸置疑,企业应当及时了解各欧盟国EuP指令的主要内容,既要加大对科技和人才的投入,有针对性地研究国外市场的各种要求,提高企业抗击技术壁垒的能力;同时还要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特别是环保性能,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把好原材料关、生产安全关和出口检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