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直接教学法在华北地区的执行困境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7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政府为了维护其在华北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既得利益,巩固其军事侵略基础,遂提倡日语教育的重要性,由此,一部分日语教育家以及他们的教学法也陆续被引进到华北地区,对中国人民进行思想统治和文化侵略。其中,对译法因为在华北地区有较长历史而根深蒂固,而以山口喜一郎为代表的直接法则是从台湾新传入的,两种授课方法之间的冲突自然避免不了,这样对译法和直接法之间的竞争以及日本对华政策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导致直接教学法并没有在华北地区取得像台湾和朝鲜那样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白描侵华时期直接教学法在华北地区的执行困境,分析其原因,进而揭露日本对华实行的奴化教育。
  关键词:直接法 华北地区 日语教育 执行困境
  1920年代日本政府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以此为开端,逐渐开始在华势力渗透,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正式爆发,随着战争不断扩大,日语教育也在中国大陆迅速扩展。为了维持其军事侵略基础,以及把中国人民的排日、抗日思想引导到亲日路线上,日军开始提倡日语教育的重要性,企图通过日语教育奴化中国人民思想。1941年“興亚院”召开的“对支日语普及协议会”决议通过了三项教育方针:第一、关于日语教育教材教法;第二、关于日语教师培养;第三、关于日语教育振兴。在日军军事侵略政策下,华北地区的日语教育十分兴盛,通过中日各机关的合作,不断推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但是由于华北地区的特殊性,日本对华实行的日语教育并没有取得像台湾和朝鲜那样的教育效果。
  1.直接法和对译法的竞争
  华北地区的日语教育刚开始是以对译法为中心进行的。授课时,担当翻译的教员,除去日本人外,基本上都是留日回国的学生。授课时中国学生基本不懂日语,大部分日语教师也不懂汉语,因此采用的是“二重讲义”的间接授课方法,即是翻译人员把上课内容翻译为中国学生能懂的汉语。但这样不仅影响了上课进度,而且由于翻译的日语与原意有出入,经常会引起学生的误解。进入1930年代,随着日语教育的必要性逐渐提高,华北地区刚开始处于起步较晚阶段的日语教育也开始了日语教法的研究。
  中国人学习日语的初衷很简单,正如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所说:“凡西学之不切要之处,东人已删节酌改之。”意思是说,西洋学问中不太重要的地方,日本事先给我们删略了,因此简便的方法就是学日本。把日语作为一种了解西方文明的简便途径,只要能看懂日文就行,学习者和教授者都专心于文字,偏向于对译法的视觉方法。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提出把日语作为“东亚通用语”的口号,因此山口喜一郎等人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把在台湾和朝鲜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直接法引入华北地区。1941年在文部省指导下编撰的『ハナシコトバ』,正是以直接法为指导而编撰的教材。
  虽然直接法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台湾和朝鲜得到了试验,并取得成功,但华北地区的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关于应该采取直接法还是对译法,当时在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是很混乱的状态。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和教育者基本都是选择对译法,几乎不关注直接法。这种行为不仅出现在中国人身上,即使是日本的教育者也有支持对译法的。有些日本人甚至认为直接法空洞、不切实际,在短期学习中必须使用对译法。当时有些学者提出可以两种教学法同时并用,互相取长补短,但山口却认为,这两种方法在教学观念上存在根本差异,如果同时使用的话,别说互相弥补了,根本就是互相妨碍。
  但直接法也并不是完全处于劣势,“华北交通会社”(1938年4月成立,主要管辖华北、蒙疆之间的水陆交通,尤其是铁路治安。)的日语教育就采用直接法,全部由日本人授课。其下属的“华北交通会社”,在一年的预科学习后,就能使学员的日语能力达到能听懂日语授课的程度,为升入本科做准备。正是基于这样的成绩,“华北交通会社”人事课代表认为,如果采取对译法的话,很难达到如此高的程度。
  在台湾、朝鲜已经取得突出成绩的直接法,被引进到华北之后就遇到了执行困境,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此一部分日本学者认为:“虽然妨碍日语普及的阻碍很多,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教授人员的态度。日本人特有的洁癖性和党派根性被带到中国大陆,使这里的民众在学习口语时遇到困境。建立直接法、对译法等教法上的主义、宗派,故意使两极对立,埋头于势力竞争。”其中,以山口喜一郎为首,得到益田信夫、日野成美等人支持的一派,提倡直接教学法,并把直接法用于实际授课和教材编写中。而另一方面,以藤村作为首,小泉藤三、笕见五百里为主要成员的一派,他们处于权力中心,无论对使用直接法还是对译法都采取折中态度。
  2.日语教学论的多元性
  华北地区可以说是中国大陆日语教育比较兴盛的地方。日本学者们面向中国学习者提出了四种教学论,分别为:山口喜一郎的直接法、大出正笃的速成法和国府种武的文化理解说,均在当时引起广泛关注。
  山口喜一郎本来在台湾从事日语教育,之后又向华北引进其直接教育法,直到战败。1938年1月,山口在北京新民学院(培养亲日临时政府官员的学校)开始授课。翌年6月在文部省召开的“国语对策协议会”上,山口强调:“中央编写的日语教科书必须是面向直接法的,而且,编写教科书不是为了了解当地实情而编撰的国语教科书,而是教授異民族外语的日语教科书。”
  大出正笃长期在中国从事日语教育和教法的研究,是当时从事日语教育者中具有指导性地位的一人。他认为,在华北地区还存在着行政政策和教科书编撰等问题,以及中国教员是初等教育的主力军的现状,因此无法取得与台湾、朝鲜一样的良好效果。而且,大出还指出直接法在大陆行不通的原因:“支那人以前学习日语不是以会话而是以理解为目的,直接接受日本人上课的机会很少,更多的是根据书本学习。因此,在日语学习中语法是最先学习的。”大出正笃编写的《標準日本語読本》教材不仅在满洲广泛使用,甚至在华北地区也很流行。
  国府种武最初在台湾从事日语教学,1940年就任“北京兴亚高级中学”的校长。他认为以口语训练为主的日语学习把重点放在音声和口语上,而以文化理解为主的日语学习则把重点放在文字和文化上。但是与台湾、朝鲜、关东州相比,华北有很多文化程度较高的学习者,如果仍以台湾、朝鲜和关东州的教学法为主的话,在华北是行不通的。因此,所谓的文化理解其结果就是培养协同东亚新秩序建设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民国时期的教育一直为我们今天所关注并不断研究与借鉴,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各领域卓越的学者、大师,这些与民国时期优秀的学校教育、优秀的教师当然是分不开的。孟志荪老师是民国时期南开中学的国文教师,他的教育、教学很有特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南开学子。本文是以《南开国文教师孟志荪》这篇文章为基础,在阅读之后融入自己的思考,具体分析孟老师选编的教材、课程设置等特点,对其教学方法也有总结和研究,以此吸
【摘 要】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双液压密注浆法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并简要的注释了压密注浆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  【关键词】水玻璃;双液;压密注浆;软土地基  1.压密注浆法原理及技术要求  1.1压密注浆的原理  压密注浆法是通过较高压力将液状的浆液注(压)入岩土层内部,以达到密实岩土层目的。可以解决抗渗止水、加强地基、防止变形的作用,其处理对象为岩基裂缝、透水层、破碎带、软弱贮水层、透水性软弱地基
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业,是城市交通的主要载体,对于实行低票价政策以及月票、减免票政策等形成的政策性亏损,各级政府主要采取的是财政补贴的方式,这种方式成为财政支出中体现政府保障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重要方式。但是这种财政补贴方式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政府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公共交通企业的发展。  1.“财政补贴”模式存在的不足  长期以来财政投入所采取的补贴模式在发展实践中也表现出一定的不足。  1.1补
内容摘要: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中所收录的字母词作为研究语料,从语源、译介形式、语义类别入手对两部词典所收录的字母词进行比较,并指出其中部分字母词所存在的释义过于简单、相关字母词注源不照应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字母词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的交流空前活跃,越来越多的
【摘 要】构建数字时代的电视奇观,必须更加深入理解电视艺术的传统内涵,熟稔应用数字合成技术,不断挖掘日常审美的艺术规律,使电视艺术为历史留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历史影像。  【关键词】电视艺术;数字合成  随着数字合成硬件技术的完善和准入门槛的降低,以往昂贵的设备逐渐回归合理的价格区间。这一变化的直接后果是,数字合成技术的应用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它对电视艺术的影响尤为深远,不仅改变了观众的审美趣味,
【摘 要】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是高速公路建设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问题之一。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很多,其中沥青路面施工中对平整度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在此结合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对平整度的控制谈谈几点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并作简要分析以供施工中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平整度控制;影响因素  0.工程概况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西标段路面采用高模量改性沥青混凝土,对于采用
内容摘要: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偏误分析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也因此受到了汉语教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介语理论,通过对留学生词汇偏误案例和中介语语料库的分析,归纳了留学生词汇偏误的类型,探究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总结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介语 词汇 偏误分析 留学生  近年来,来我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留学生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等诸多方面
【摘 要】为了保证公路桥梁的安全运营与使用寿命,应对重载交通下桥梁的破坏形态进行研究分析,对桥梁进行必要的加固、 以提高其承载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实际的通行需求。本文分析了现有公路桥梁需要加固的原因、并对它加固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公路桥梁;加固方法;原因论述  现有公路桥梁中有一部分因修建年代久远、质量低、病害严重的老桥,或因设计、施工以及使用上的种种原因存在不同损伤的桥梁,承载能力偏低
【摘 要】随着我国大中城市整体规划的逐步进行,各地区公路工程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公路工程的检测试验是对道路各项使用性能的综合评定与测试,在市道路工程竣工验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工程监理单位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监理工作已经深入到公路工程各项具体施工环节中,本文就公路工程检测试验的监理作以浅谈。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检测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很快,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所以在路面建设中,从设计到施工,以及材料的选择和运营管理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和一体化考虑。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工程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相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平整、无接缝、不扬尘易清洗、不透水、耐久等优点,且施工期短、养护维修方便可再生利用、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