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中国对外战略的升级

来源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发展战略调整与对外政策的关系正重新受到关注.中国政府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从过去倚重国际大循环转向平衡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同时更加重视国内市场需求这个战略基点.本文认为,人均GDP是研判发展阶段的最关键指标.中国提出新发展阶段,正是立足于人均GDP连续两年突破1万美元并将很快成为高收入国家这个趋势.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发展战略.中国不会转向进口替代战略,而将更加侧重运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内生增长理论.中国已经从"小国经济"转变为"大国经济",具有改变比较优势的能力.随着新发展格局的逐步形成,中国对外战略将更加重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并将出现五种明显的变化:第一,内政对对外政策的影响力相对下降,两者的分离性将增强;第二,中国生产和消费并重的特色将影响对外关系中的身份定位;第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在中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有更大的上升空间;第四,经贸模式和规则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第五,"全人类共同价值"将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价值支撑.
其他文献
2021年年初,上海市提出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和革命性重塑.在这一背景下,城市数字化转型要全面回答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什么、需要转什么、怎么转、为什么转、为谁而转等问题.城市数字化转型是由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驱动的城市发展模式与实体形态的结构性转变,覆盖经济产业、社会生活、政府治理等方面.数字技术设施建设不等同于数字化,数字化也不等同于数字化转型,城市数字化转型在推进路径上既需要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全方位赋能,更需要流程、规则、功能和生态的革命性重塑.最重要的是,城市数字化转
《民法典》中表达限制自己权利并给予对方行为自由之含义时,往往使用"授权"("许可"而非"同意".在个人信息领域,域外立法理念认为未经同意处理个人信息并不一定构成违法、侵权,因此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并非与"授权"等同.《民法典》第1035第1款第1项及第1036条第1项结合表明,未经同意不一定侵权,经过同意不一定不侵权.个人信息上同时承载着个人利益、经济利益、公共利益,且《民法典》将个人信息保护规范设置为行为规范,这些共同证成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不等于"授权".判断个人信息处理是否构成民事侵权,应根据"
国家间以地区制度为平台和工具的竞争是亚太地区经济制度构建和演进的重要动力.TPP与RCEP两大巨型区域自贸协定不仅在提出与推进的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动态耦合,并且在成员构成、议程设置、规则设定等制度设计要素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排他性和异质化,因而成为近年来国家间以地区制度为平台进行竞争的典型案例.国家间围绕TPP与RCEP展开的竞争,既是冷战结束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东亚"与"亚太"路径之争的产物,也是2008年以来地区实力结构变动和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中国、日本、东盟等地区主要行为体推动地区经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