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尤其多见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是CK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随着CKD患病率的升高,高钾血症的有效防治越来越重要。目前治疗高钾血症的药物多用于急性高钾血症的短期控制,不适用于长期维持治疗,而新型降钾药物(如环硅酸锆钠)可以安全有效地防治高钾血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对心、肾均有有益作用,但常因导致高钾血症而停用,与新型降钾药物联用可减少高钾血症发生。新型降钾药物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在CKD患者中继续应用提供了可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尤其多见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是CK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随着CKD患病率的升高,高钾血症的有效防治越来越重要。目前治疗高钾血症的药物多用于急性高钾血症的短期控制,不适用于长期维持治疗,而新型降钾药物(如环硅酸锆钠)可以安全有效地防治高钾血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对心、肾均有有益作用,但常因导致高钾血症而停用,与新型降钾药物联用可减少高钾血症发生。新型降钾药物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在CKD患者中继续应用提供了可能。
其他文献
脆性X智力障碍1号基因(FMR1)与卵巢功能的相关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前突变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明确相关,但POI患者中FMR1前突变携带率存在人种差异,两者的相关性在西方国家人群中尤为明显,在亚洲人群中的研究受到质疑。我国POI患者前突变的发生率稍高于健康女性,前突变可能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有关。FMR1前突变导致脆性X相关的POI相关机制主要与mRNA毒性有关,高浓度mRNA干扰卵泡发育,对颗粒细胞呈现毒性作用。未来开展卵巢功能下降患者的FMR1基因筛查可为其提供生育指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质子泵抑制剂(PPIs)通过作用于胃H+,K+-ATP酶,抑制胃酸分泌,其因具有强大的抑酸作用而成为消化性酸相关疾病治疗和预防的首选药物。PPIs在抗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抗胰腺炎、抑制口腔细菌、抗结核分枝杆菌、抗真菌等方面具有药理活性。其能通过调节特定信号通路,作用于酸相关或无关的蛋白靶点,控制肿瘤pH酸性,抑制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然而,PPIs并非理想药物。其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骨质疏松、肠道菌群改变、心血管风险等不良反应。因此,开展这类药物的药理毒理评价对于规
钙通道阻滞剂(CCBs)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其他疾病的治疗。但CCBs的潜在毒性较大,严重中毒患者死亡率较高。CCBs中毒后临床可表现为心血管毒性和非心血管毒性。CCBs中毒治疗包括早期一般处理、毒物的清除、给予钙盐和大剂量胰岛素等药物以及安置心脏起搏器等方法。静脉注射脂肪乳剂和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在CCBs中毒治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钙增敏剂等药物已被提出作为新的治疗药物,但其有效性仍需要进一步证实。
抽动障碍(TD)是涉及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神经精神疾病,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多数存在一种以上的共患病。其损害严重程度通常采用标准化量表进行评估,可以客观、具体量化地评定抽动及相关损害严重程度,判定治疗效果以及评估预后。TD及共患病对儿童、青少年和成年早期的学习、生活、社交以及心理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及交互影响,包括心理行为问题、认知和社会功能损害、精神心理障碍和睡眠障碍等。共患病的存在大多较单纯TD作用更显著,对患者的长远结局具有不良影响,因此未来应进一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全球肾癌发病率的逐年升高,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十分必要。除希佩尔-林道基因外,含SET结构域蛋白2(SETD2)基因也是肾癌较为常见的突变基因,SETD2基因突变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SETD2基因编码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而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是表观遗传学调控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SETD2基因突变与肾癌细胞代谢、免疫学及免疫微环境、DNA损伤修复及患者预后、鉴别诊断等关系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环境等因素的改变,眼干燥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目前眼干燥症的常规治疗仍以人工泪液替代治疗及抗炎治疗为主,但是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泪液成分并不包含生长因子等,其疗效短暂且局限,仅能暂时缓解患者症状,对于中重度眼干燥症,眼表上皮受到严重损伤,有明显的疼痛甚至出现视力波动或下降的患者常规治疗难以获得有效持久的治疗效果。因此,眼干燥症尤其是中重度眼干燥症的有效治疗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