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教育问题分析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gaalove4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中国文学的变革体现出了文学教育的意义,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应该凌驾于文学教育之上,既需要通过确认和阅读现代经典文学作品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染力以及审美判断力进行培养,同时也需要通过传递现代文学精神来实现“人的灵魂”教育。但是在急功近利的时代背景下,文学教育的祛文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并且中等职业教育的理念設置更加重视实用性,却未对人格培育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基于此,文中分析了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教育问题。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教育问题;分析
  在文化启蒙语境当中兴起的中国新文学,必定会与思想运动相结合,无论是文学本身还是社会思想的变化和改革需求都体现出了文学教育的意义。启蒙语境当中的文学主要以新民、改造国民性和复兴民族文化为主,从晚清的梁启超一直到五四运动时期的胡适、蔡元培以及鲁迅等学者始终传承着这一点。“新教育”与“新文学”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现代文学家对文学教育的理解,推动了文学的变化和改革。值得重视的是,在现代文学语境当中,文学的独立性与文学性所具有的本质属于现代中国文学变化和改革的根本宗旨,然而,由于高度重视凸显文化启蒙功用却增加了社会思想变革的分量,从而导致了文学变革的初期就处于两难之境。
  1“发现”经典: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关键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尽管文学教育理念的形成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并且也属于设立此门课程的原因之一。但是,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作为语文教学当中的基础科目,相对来说同文学教育存在着不同之处并且应当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文学教育。中国现代文学属于专业教育,就文学本身的意义而言,作为专业的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感染力以及审美判断力进行培养,其次是文学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建立在文学感染力与想象力基础之上的写作能力的训练。由此可见,现代文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何种方法把现代文学家对文学精神的理解传授给学生。上述文学和启蒙交织的所有历史丰富性,既在文学思潮、事件以及文学争论中得以体现,同时也若隐若现的隐藏在每名文学家的作品当中。因此,阅读与解读文学作品应当作为此课程的核心。不管是对新文学精神进行历史性的认知,还是运用何种方式提高文学理解力的目标,均需要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来实现,然而,如果未对错综复杂的文学史内容进行筛选就无法实现此目标,由此可见,现代文学经典的确认属于现代文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对于中专院校的学生来说,发现现代文学的经典,并不是仅指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与思想的变化和改革及其发展历程、内涵进行全面了解,其中还包括部分民族的特点、文化思想以及民生特质等问题,这些都属于文学学习的必然内容,特别重要的是,文学经典采选的宗旨及其意义在于文学性本质同文学精神的认知。教育就是促使受教育者逐渐“发现”经典作品中未表达完全的东西,应该把作品的“新”意持续不断的涌现在各个不同时期,通过文本创造一个“诗性现实”,通过阅读可以激活其本身具有的意义,这不仅属于文学的无限能力,而且也可以作为现代文学课程的教育目标。
  2祛文学化:当下文学教育凸显出的病态
  就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文学教育属于必要的课程,然而,多数学生并不喜欢文学阅读。此种现象的存在值得我们深思长久以来语文教育是如何降低学生的文学趣味的。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比较喜欢消遣性读物,并且满足于浅阅读,无需面对升学压力之后,学生们并未把阅读与学习作为学生时代的重点内容,即使走进了大学,学生们所关注的仍旧是如何应对考试,却不是从各门新课程当中学习到了什么内容,由于低年级学生基本都沉浸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中,因此,在学习现代文学史的过程中,他们宁愿查阅一本对自身考试具有帮助的辅导书,却不愿意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阅读原著上面,因此,也难以体会到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经典文学魅力。由于文学同一个时代的人的精神和灵魂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五四运动时期把文学称之为“人的文学”,“人”的教育决定着文学教育的所有责任。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属于从教工作人员的问题,“文学教育的悲哀”实际上就是对教师自身的又一重挑战,特别是在这个文学面临“终结”的时代当中,文学教育的意义难以追寻。更严重的是,随着时代潮流的变迁,文学作为一个实用性不是很强的传统专业,同其它人文学科一样已经日趋走向边缘,并且文学专业的反文学倾向越来越严重。为了节约资源和减少专业基础课程的“简化”方法,以及课程之间存在的矛盾也增加了文学教育所处的困境。从中国古代文学到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基本未涉及到全部作家作品,而是直接进入到了文学史方面的学习,在有限的课时中不仅难以展开作家作品的阅读,而且也无法体会到文学史发展过程中具有的丰富内涵。这种祛文学化的文学教学加速了学习的浮躁性。另外,课程之间也常常会产生冲突,比方说,写作课程应该以小说、诗歌和散文的形式分别进行讲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学者都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教育问题进行过研究,由于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并未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当代文学教育还具有一种祛文学化的病态,因此,必须善于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从而有利于激起学生们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程鹭红.当下大学文学教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5.
  [2]秦军荣.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学徒制近年来逐渐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为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实践基础。本文对国内外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为进一步推广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的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内外;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国外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德国的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采用的现代学徒制高技
摘 要:学生能够写出情文并茂的作文是语文阅读教学成功的标志,因为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成了棘手的大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头脑里缺少或者说没有写作材料,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胡乱拼凑,或者从《优秀作文选》中生搬硬套,甚至一字不漏地全篇照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一些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帮助解决写作材料问题,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习作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内容等决定其收获的教学效果,笔者从创设“境”、找准“点”、善用“情”三方面阐述如何进行课堂提问。  关键词:课堂提问;创设“境”;找准“点”;善用“情”  一、创设“境”,引人入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一个充满趣味的提问常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令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去思考与学习。笔者听过著
摘 要: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工作逐渐推进的基础上,初中整体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特别是初中的语文教学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升。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不仅能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良好的提升作用,同时还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起到良好提升,这对开展初中语文知识教学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帮助和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展开研究,全面分析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并提出
摘 要: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涉猎面有较高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了解更多英语国家的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然而很多大学生不注重英语阅读学习中的总结和归纳,从而进入提升阅读能力和成绩的瓶颈期。与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相关的理论有很多,其中由Sperber和Wilson两位学者提出的关联理论强调语言表达的表面意思和其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所呈现出来的意思是认知语用学的基
摘 要:语言学的研究一直是与时俱进的过程,语料库的建设是发展和保存语言文化资源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我国英语语料库建设入手,深入分析英语语料库发展现状,从历史源头到现状分析指导语料库未来发展趋势。语料库的发展过程逐渐得到完善,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呈现出科学化、多样化的研究方向。有利于英语语料库资源的整合和内容的完善,为语言的学习和语言资源的保存提供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英语语科库;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今天我读了一篇有关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的论文,读后感觉受益匪浅,胸中的感慨好像必须一吐为快,特写一点心得,作为自己从师道路上的点滴心路历程。文中概括目前我们教师群体中比较常见的班主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权力型,另外一种是道德型。  权力型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借助的是师道尊严,依赖的是班主任的权力和老师的权威。这种班主任最突出的工作效果是学生怕老师,对老师言听计从。  道德型的班主任,
摘 要:新媒体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体现。比如微博、博客、微信及移动客户端,这些新媒体不仅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面对新媒体的出现,怎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本文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1前言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一直是高校乃至社会经常谈到的话题,它是大学校园教育的目的和主要
究竟应如何英语作文中思维方式和话语策略的障碍,引导学生构建写作的语篇意识进而增强论述功能?考察西方修辞学中“修辞五艺”中的“发明”策略,以辩论理论作为主要理论基础,运用修辞争议点理论在写作构思中的应用,丰富英语议论文的雄辩力和信服力,并在此基础探讨有效的话语策略并建立一种合适的作文篇章构建能力考察标准。  一、西方修辞学:雄辩的利用  中国修辞学传统把重点放在修辞者的修辞活动, 对修辞接受者一方向
摘 要:新西兰学习故事是在新西兰国家早期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叙事性评价。本文以学习故事入手,探讨其教育评价体系的建构和发展,以儿童动态的、发展的评价视角支持和提升儿童,总结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体系所具有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新西兰早期教育;学习故事;教育评价  一、概念界定  学习故事是一套用叙事的方式进行的形成性学习评价体系,通过对儿童在真情实境的生活场景活动中的连续性观察与记录,对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