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课课余训练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成绩及完善教学目标中重要的有机部分。作为教学计划中重要的一环,课余训练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心灵保持健康。本文在分析当下小学体育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提高课余训练质量、成绩的策略,以其能为相关小学提供完善课余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成绩、吸引学生参与等方面的参考建议,使得体育课余训练更广泛的被开展,促进小学数提供运动成绩、心理品质及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余训练 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104
体育课课余训练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成绩及完善教学目标中重要的有机部分。作为教学计划中重要的一环,课余训练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心灵保持健康。为了提高课余训练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和其他教育目标,应当积极培养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穿插群众、学校体育,遵循科学、合理等体育训练的规律。但当下小学课余运动训练中存在教育观念、训练内容、训练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无法提高训练的成绩和质量,因此本文在分析当下小学体育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提高课余训练质量、成绩的策略,以其能为相关小学提供完善课余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成绩、吸引学生参与等方面的参考建议,使得体育课余训练更广泛的被开展,促进小学数提供运动成绩、心理品质及综合素养。
一、学体育课余训练的现状分析
(一)重名次、轻全面培养,教师对课余训练不够重视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牢知识、能力基础的重要时期,体育课程也不例外,不仅承担着强健体魄、释放压力等身心成长方面的任务,还有着促进学生养成承担责任、终身体育。但课余训练的实际情况,却是过分关注学生的比赛名次、体育成绩,往往形成了拔苗助长、互相攀比、急功近利、忽視“差生”等情况。
另外,一些学班主任对课余训练不重视,或不能较好的协调各项工作,或忽视了体育课余训练的开展、革新,甚至一些班主任不能正确认识课余训练的作用、重要性,导致排斥、轻视课余活动的开展,不仅导致课余训练无法正常、有效开展,还无形中将此不正确思想传递给其他教师、学生、家长,进一步阻碍了课余训练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学生自身的参与度不足
课余训练需要得到小学领导、班主任、家长等各方面的支持,才能保障课余训练有效的开展。一些小学基于其他教学成绩的考虑,将时间过多的用作课堂教育及知识训练,体育课余训练时间、力度均不充足,毫无疑问会导致课余训练的成绩、效果大打折扣,另外也会影响到家长一方对课余训练的认识。另外,一些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太支持学生在体育训练上花费充足的时间,甚至单方面给孩子制定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忽视了对孩子的了解及运动兴趣的培养。作为家长,是最关心孩子的人,但各方面的顾虑往往导致其不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对于体育天赋强的学生,担心让孩子过多的参加训练,会导致文化课更不上,又过分重视体育成绩,望子成龙的愿望往往导致其过分依赖自身不完整的观察来进行引导,忽略了与学生间的正确沟通,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则希望孩子能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其他学习上,而不是体育训练,这导致一些学生体质差、运动观念淡薄、运动自信心差。以上各方面导致的问题,会严重体育课余训练的有效开展。
(三)体育课余训练的设施条件有限,训练方法不科学
体育运动十分多样,小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有不同,如常见的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踢毽子等,运动器材相对简单,但课余训练需要充足的场地及训练器材的支持,训练器材包括体能、技巧等方面的训练,因此也需要除运动器材外的其他训练性器材,而一些学校训练器材不充足,这也导致一些训练方法、方案无法有效的落实,影响课余训练的质量及学生的参与程度。
二、提高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成绩的策略探讨
(一)对学生强化体育思想教育
在思政、体育课等环境中,应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现代体育教育拥有促进学生形成协作能力、爱国精神、顽强勇敢等精神品质的作用,而小学课余训练中往往忽略了这些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对于体育运动而言,拥有顽强拼搏等精神是持续进行运动训练、突破体能技巧的必要思想。因此,在训练中强化思想方面的教育,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完成训练任务,从而提升体育成绩。
(二)积极宣传,提高各方对体育课余训练的支持程度
小学生自身思想不成熟,行为也受多方思想、行为的影响,因此要想保障课余训练成绩有效的开展,需要学校领导、家长等方面正确、充足的支持。学校作为主要的组织者,应正确安排课余训练的工作计划,投入资金补充必要的训练器材。对于文化课应加速改革,取得教师合理的配合,保障文化课和体育训练均有效的开展。班主任应和家长正确沟通,避免家长不正确的阻挠课余训练的开展,促进家长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训练。
(三)合理设计训练计划,科学选材
制定合理、科学的训练目标能提升课余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更好的平衡学生文化课学习和体育锻炼。因运动项目、对象的不同,根据运动的训练规律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安排整体的训练计划及阶段性的短期的周计划,在赛前制定征针对性的计划,以提高训练的成绩。另外要科学分配各训练的时间、科学选材,避免过负荷训练或训练不完整,测试时需对运动技术、身体素质、思想品质等进行综合评判。
三、结束语
综上,体育课余训练对小学生的身心、智力成长都十分重要。因此各小学应综合分析自身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从强化思想教育、合理选材、制定科学计划、取得多方支持等方面,保证课余训练有效的开展,提升体育课余训练的成绩,促进更多的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训练,获得身心、精神品质的等方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赖儒广; 提高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成绩策略探讨;《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01期
[2] 时人杰; 浅析小学篮球课余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10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余训练 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104
体育课课余训练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成绩及完善教学目标中重要的有机部分。作为教学计划中重要的一环,课余训练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心灵保持健康。为了提高课余训练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和其他教育目标,应当积极培养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穿插群众、学校体育,遵循科学、合理等体育训练的规律。但当下小学课余运动训练中存在教育观念、训练内容、训练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无法提高训练的成绩和质量,因此本文在分析当下小学体育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提高课余训练质量、成绩的策略,以其能为相关小学提供完善课余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成绩、吸引学生参与等方面的参考建议,使得体育课余训练更广泛的被开展,促进小学数提供运动成绩、心理品质及综合素养。
一、学体育课余训练的现状分析
(一)重名次、轻全面培养,教师对课余训练不够重视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牢知识、能力基础的重要时期,体育课程也不例外,不仅承担着强健体魄、释放压力等身心成长方面的任务,还有着促进学生养成承担责任、终身体育。但课余训练的实际情况,却是过分关注学生的比赛名次、体育成绩,往往形成了拔苗助长、互相攀比、急功近利、忽視“差生”等情况。
另外,一些学班主任对课余训练不重视,或不能较好的协调各项工作,或忽视了体育课余训练的开展、革新,甚至一些班主任不能正确认识课余训练的作用、重要性,导致排斥、轻视课余活动的开展,不仅导致课余训练无法正常、有效开展,还无形中将此不正确思想传递给其他教师、学生、家长,进一步阻碍了课余训练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学生自身的参与度不足
课余训练需要得到小学领导、班主任、家长等各方面的支持,才能保障课余训练有效的开展。一些小学基于其他教学成绩的考虑,将时间过多的用作课堂教育及知识训练,体育课余训练时间、力度均不充足,毫无疑问会导致课余训练的成绩、效果大打折扣,另外也会影响到家长一方对课余训练的认识。另外,一些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太支持学生在体育训练上花费充足的时间,甚至单方面给孩子制定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忽视了对孩子的了解及运动兴趣的培养。作为家长,是最关心孩子的人,但各方面的顾虑往往导致其不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对于体育天赋强的学生,担心让孩子过多的参加训练,会导致文化课更不上,又过分重视体育成绩,望子成龙的愿望往往导致其过分依赖自身不完整的观察来进行引导,忽略了与学生间的正确沟通,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则希望孩子能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其他学习上,而不是体育训练,这导致一些学生体质差、运动观念淡薄、运动自信心差。以上各方面导致的问题,会严重体育课余训练的有效开展。
(三)体育课余训练的设施条件有限,训练方法不科学
体育运动十分多样,小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有不同,如常见的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踢毽子等,运动器材相对简单,但课余训练需要充足的场地及训练器材的支持,训练器材包括体能、技巧等方面的训练,因此也需要除运动器材外的其他训练性器材,而一些学校训练器材不充足,这也导致一些训练方法、方案无法有效的落实,影响课余训练的质量及学生的参与程度。
二、提高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成绩的策略探讨
(一)对学生强化体育思想教育
在思政、体育课等环境中,应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现代体育教育拥有促进学生形成协作能力、爱国精神、顽强勇敢等精神品质的作用,而小学课余训练中往往忽略了这些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对于体育运动而言,拥有顽强拼搏等精神是持续进行运动训练、突破体能技巧的必要思想。因此,在训练中强化思想方面的教育,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完成训练任务,从而提升体育成绩。
(二)积极宣传,提高各方对体育课余训练的支持程度
小学生自身思想不成熟,行为也受多方思想、行为的影响,因此要想保障课余训练成绩有效的开展,需要学校领导、家长等方面正确、充足的支持。学校作为主要的组织者,应正确安排课余训练的工作计划,投入资金补充必要的训练器材。对于文化课应加速改革,取得教师合理的配合,保障文化课和体育训练均有效的开展。班主任应和家长正确沟通,避免家长不正确的阻挠课余训练的开展,促进家长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训练。
(三)合理设计训练计划,科学选材
制定合理、科学的训练目标能提升课余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更好的平衡学生文化课学习和体育锻炼。因运动项目、对象的不同,根据运动的训练规律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安排整体的训练计划及阶段性的短期的周计划,在赛前制定征针对性的计划,以提高训练的成绩。另外要科学分配各训练的时间、科学选材,避免过负荷训练或训练不完整,测试时需对运动技术、身体素质、思想品质等进行综合评判。
三、结束语
综上,体育课余训练对小学生的身心、智力成长都十分重要。因此各小学应综合分析自身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从强化思想教育、合理选材、制定科学计划、取得多方支持等方面,保证课余训练有效的开展,提升体育课余训练的成绩,促进更多的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训练,获得身心、精神品质的等方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赖儒广; 提高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成绩策略探讨;《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01期
[2] 时人杰; 浅析小学篮球课余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