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重视问题教学法,倡导教师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想象力。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发现与筛选;问题的分解与探究;问题的分解与探究三方面浅析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中心 任职教育 教学转型
课堂是基础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转型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非常受一线教员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为线索展开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对问题情景的设计激发学员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员通过合作学习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一、什么是问题中心教学模式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学科知识建构的载体,将问题作为发展学科能力的驱动力,以精心设计的问题有机连接整个教学过程,恰当的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可以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自主构建新知识的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在问题情境中探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具体可以理解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教员创设的或课堂自然生成的问题情境,使学员在问题情境中学习;第二环节,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二、任职教育中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应用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提高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任职教育的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问题的发现与筛选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教员还是学员提出的问题,都不能随心所欲,毫无目的,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有可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创设的情境必须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场景,必须能使学员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能对学知识产生好奇、满意、愉快的良好情感,能增强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员在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时,要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问题。课前教员不仅要备教材,更要了解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员的不同需求和基础合理确定教学问题。
问题设置要遵循学员认知发展的规律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提出,才有利于学员掌握知识。
2.问题的分解与探究
问题解决是培养学员演绎思维的重要过程,问题结构的合理程度影响着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员应注意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启发性原则。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加强启发引导,特别是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教员应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但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要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教学相长原则。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教员应增强情感交流意识,努力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员乐于学习,参与学习,激发求知欲。同时,教员应发挥教学民主,做到教学相长,落实师生互动,教学互动。
此外,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应发挥学员主体作用,学员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发展,学员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问题中心教学模式还要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在这一现代化教学模式下,教员不是让学员放任自流,学员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员的精心策划下展开的。
3.问题的反馈与总结
课堂结束前,应对所授内容进行及时小结,对知识结构进行系统和高度的概括,并对教学效果做出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课后总结可通过三种方式来实施。一是通过问卷、反馈意见表等形式获得学员的评价:二是教员对课堂实施进行自我评价,并形成书面材料;三是把学员评价和自我评价妥善保管,建立每类学员的档案库,以利于总结提高。在评价过程中,应把握:测评教学对象要全面,尽量覆盖每类对象,确保测评结果客观有效;教员自我评价,主要针对课堂问题设计运用效果进行反思,便于进一步优化课堂设计。
得出结论后应该不失时机地让学员运结论去联系实际,从而把问题探究教学推向高潮或更高的台阶.在此过程中,学员通过亲自参与探究,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加深他们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激发学员探究创新的兴趣和愿望,逐步形成勇于质疑、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总之,“问题教学法”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学员的思考指明了方向,活跃了学员的思维,激发了学员的想象。学员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利用发散、想象和猜想的思维深化了问题、延伸了知识,准确灵活地获取了新知,实现了创新。然而任职教育教学中问题的提出,需要广大教员积极的探索,以便提出更适合、更优秀的问题,以达到提高学员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云生.课堂教学转型: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化学教学,2015(6):10-13.
[2]邱怀祝. 分层次问题教学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3(7):77.
[3]李宗举,黄国钰.“问题教学模式”分析及实践[A]. 中国科教创新导,2012(6):67.
【关键词】问题中心 任职教育 教学转型
课堂是基础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转型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非常受一线教员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为线索展开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对问题情景的设计激发学员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员通过合作学习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一、什么是问题中心教学模式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学科知识建构的载体,将问题作为发展学科能力的驱动力,以精心设计的问题有机连接整个教学过程,恰当的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可以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自主构建新知识的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在问题情境中探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具体可以理解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教员创设的或课堂自然生成的问题情境,使学员在问题情境中学习;第二环节,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二、任职教育中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应用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提高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任职教育的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问题的发现与筛选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教员还是学员提出的问题,都不能随心所欲,毫无目的,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有可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创设的情境必须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场景,必须能使学员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能对学知识产生好奇、满意、愉快的良好情感,能增强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员在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时,要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问题。课前教员不仅要备教材,更要了解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员的不同需求和基础合理确定教学问题。
问题设置要遵循学员认知发展的规律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提出,才有利于学员掌握知识。
2.问题的分解与探究
问题解决是培养学员演绎思维的重要过程,问题结构的合理程度影响着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员应注意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启发性原则。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加强启发引导,特别是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教员应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但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要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教学相长原则。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教员应增强情感交流意识,努力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员乐于学习,参与学习,激发求知欲。同时,教员应发挥教学民主,做到教学相长,落实师生互动,教学互动。
此外,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应发挥学员主体作用,学员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发展,学员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问题中心教学模式还要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在这一现代化教学模式下,教员不是让学员放任自流,学员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员的精心策划下展开的。
3.问题的反馈与总结
课堂结束前,应对所授内容进行及时小结,对知识结构进行系统和高度的概括,并对教学效果做出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课后总结可通过三种方式来实施。一是通过问卷、反馈意见表等形式获得学员的评价:二是教员对课堂实施进行自我评价,并形成书面材料;三是把学员评价和自我评价妥善保管,建立每类学员的档案库,以利于总结提高。在评价过程中,应把握:测评教学对象要全面,尽量覆盖每类对象,确保测评结果客观有效;教员自我评价,主要针对课堂问题设计运用效果进行反思,便于进一步优化课堂设计。
得出结论后应该不失时机地让学员运结论去联系实际,从而把问题探究教学推向高潮或更高的台阶.在此过程中,学员通过亲自参与探究,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加深他们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激发学员探究创新的兴趣和愿望,逐步形成勇于质疑、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总之,“问题教学法”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学员的思考指明了方向,活跃了学员的思维,激发了学员的想象。学员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利用发散、想象和猜想的思维深化了问题、延伸了知识,准确灵活地获取了新知,实现了创新。然而任职教育教学中问题的提出,需要广大教员积极的探索,以便提出更适合、更优秀的问题,以达到提高学员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云生.课堂教学转型: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化学教学,2015(6):10-13.
[2]邱怀祝. 分层次问题教学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3(7):77.
[3]李宗举,黄国钰.“问题教学模式”分析及实践[A]. 中国科教创新导,201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