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老年共病患者多学科延续性管理模式研究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520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住院老年共病患者的多学科延续性管理模式,并进行成效分析,为老年共病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老年病区住院治疗,年龄≥60岁共病患者,均接受老年综合评估(CGA)。随机分为接受多学科延续性医疗的干预组和接受传统医疗的对照组。总结干预组工作流程及特点,分析比较两种模式作用效果(包括住院花费、时间和患者治疗满意度以及随访6个月后的患者功能状态、不良事件发生和健康行为意识改变)。

结果

研究共纳入440例共病患者,年龄(76.0±8.1)岁,其中干预组226例,对照组214例。经多学科延续医疗干预,干预组患者对获得医生帮助(86.3%比74.8%,χ2=9.354,P=0.002)、获得所需医疗照护(99.6%比86.7%,χ2=4.926,P=0.026)和对护理质量满意度(93.4%比86.4%,χ2=5.829,P=0.016)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干预组发生不良结局事件的概率低于对照组(61.1%比73.5%,χ2=7.436,P=0.006),其中干预组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9.0%比22.1%,χ2=13.858,P<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健康行为意识改善比例高于对照组(30.3%比5.4%,χ2=43.979,P<0.001)。

结论

以CGA为核心的多学科的医院社区延续性管理模式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并改善健康行为意识,是老年共病患者医疗新模式的探索。

其他文献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肌张力障碍,临床上常选择苍白球内侧部或丘脑底核作为电极植入靶点。针对不同类型的肌张力障碍患者,靶点选择、参数设置等皆不尽相同。另外,由于刺激器开启后的临床效果呈渐进式,程控比较复杂。本文针对DBS治疗肌张力障碍的靶点选择、开机参数设置、长期程控管理方法、程控相关不良事件及治疗效果等进行综述。
期刊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中脑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和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及一系列非运动症状。目前,帕金森病多采用对症治疗,治疗方法主要为内科药物、外科手术及其他辅助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以减缓临床症状。因为丘脑底核是帕金森病患者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采用最多的核团,所以本文对丘脑底核
期刊
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发流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及时制定了疫情期间的防控策略,包括门诊调整、住院患者筛查、病区封闭管理和功能分区、医护人员三级防控措施,以及专科手术流程管理和术中防护措施,保障了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住院患者无一例确诊COVID-19。
期刊
目的探讨近端血流阻断加压技术在硬脊膜动静脉畸形(SDAVF)血管内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治疗的6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应用近端血流阻断加压技术,其中1例因未能完全栓塞,改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判断栓塞情况。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行Am
目的初步探讨老年髓系肿瘤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检测2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5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49种靶基因突变;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CALR基因9号外显子、NPM1基因12号外显子、FLT3-ITD及CEBPA的TAD、BZIP两个功能结构域的突变发生情况。结果(1)77例患者中,总的基因突变发生率为91.0%,每
目的研究人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RPC)中YES相关蛋白1(YAP1)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探究YAP1对PSA的调控机制。方法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LNCaP和C4-2细胞过表达YAP1后PSA基因启动子区活性变化;用免疫蛋白印迹实验检测过表达YAP1基因对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内PSA蛋白的影响,并观察沉默YAP1对C4-2细胞内PSA蛋白的影响;使用Q-PCR进一步验证在C4-2细胞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的衰弱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延缓老年人衰弱进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东城区(原北京市崇文区)龙潭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社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入户调查,应用衰弱指数(FI)评价老年人的衰弱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衰弱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1 557名老年人,老年人F
在2013年肠外肠内营养中国老年患者专家共识基础上,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组织国内多学科领域专家共同合作,总结了国内外老年营养支持治疗领域出现的新证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编写指南和GRADE协作网的临床指南最新编写原则,对共识进行全面更新并升级为指南。共分为一般情况和常见疾病两部分,形成42条推荐意见,作为我国老年医学领域营养支持的应用规范。
目的研究老年肌少症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随机抽样选取65岁及以上患者356例,根据患者有无慢性心衰分为心衰组168例和非心衰组188例。比较两组患者四肢骨骼肌质量(ASM)、体质量、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水平,分析老年人肌少症与慢性心衰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患者ASM为(15.46±3.02)kg、SMI为(5.12±0.76)kg/m2,低于非心衰组(19.87±2.4
目的分析75岁及以上的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临床特点,探讨7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定期结肠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75岁及以上的患者1 154例,根据年龄分为75~79岁组605例、80~89岁组527例、90岁以上组22例。分析结肠镜下病变检出情况,每年1次结肠镜检查对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的结直肠病变检出的影响及定期监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