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采采空区下工作面煤自燃预防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 :煤炭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lychang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确保王才伙盘煤矿2201工作面在上覆大面积房采区以及回风巷外侧邻近房采区情况下的安全推采,结合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对220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2-2上煤层上覆房采区和2-2煤层相邻房采区的煤自燃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其主要的漏风通道和区域.结果表明,房采区与工作面之间存在的漏风通道主要是顶板垮落后与房采区形成的复合采空区,具有一定煤自燃危险性.为此,分别从煤自燃指标气体监测、采空区注浆、注氮、堵漏风防治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煤自燃防治技术,有效抑制和预防了房采老空区的煤自燃现象,保证2201工作面的安全推采.
其他文献
以大同鹊山煤矿7、8号煤层实际情况为工程背景,在分析了煤层间距、层间岩性、下部煤层采高、时间间隔、煤层倾角等影响因素基础上,采用比值判别法、“三带”判别法和围岩平衡法判定蹬空开采7、8号煤层是可行的.根据分析判定结论,从工程设计角度,提出了7、8号煤层生产能力宜为30万t/a;先期试采地段位于井田西部边界与F2断层之间区域;对回采工作面主要设备进行了初选;确定了井下巷道断面及支护方式.通过现场试生产验证,提出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备参数科学合理,7、8号煤层日产量为650t,年产可达32万t,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针对目前智慧煤矿建设面临的数据利用效率低、关联度差和价值挖掘不充分的难题,提出构建信息实体作为信息传导中枢建立虚实映射系统的方法.分析了信息实体的内涵,指出信息实体可以是物理、功能或事件信息实体,提出了根据显性和隐性需求分析与挖掘更新信息实体的方法;分析了基于信息实体构建虚实映射系统与传统方法的区别,提出了基于信息实体时间维度“切片”建立虚实映射系统的方法.以综采输送设备为例,构建了7个相应的信息实体,设计了基于综采输送设备信息实体的虚实映射监控系统,并在实验室搭建模拟实验平台.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可靠
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是JD系列调度绞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使用后容易造成行星轮架中心孔等重要部位的严重磨损,无法直接测量出原始数据参数.应用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机构间齿轮相互啮合的工作原理和SoliderWorks三维实体动态仿真技术“曲线”求解判断出行星轮架的原始数据,通过对磨损的行星轮架进行修复,实现重要设备再利用,节约设备成本投入的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阐述了特大型矿井箕斗“一”字型布置方式,通过分析井筒围岩地质条件,设计采用了双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HDP E塑料夹层复合井壁,下部非冻结段井壁采用“单层钢纤维+钢筋混凝土”井壁结构;根据两对50t箕斗荷重以及箕斗上下运行对罐道、罐道梁所产生的较大作用力(含竖向、水平方向),并综合考虑罐道型钢冷弯工艺、材料消耗量,采用冷弯矩形空心型钢罐道梁、32c工字钢支撑梁、角钢制作罐道梁支座等,确保了提升容器的安全运行.
矿业权出让收益制度出台后,各省各地区政策差异较大,以陕西省为例,论述改革前资源价款与改革后矿业权收益征收缴纳的区别,详细介绍了:矿业权获取方式的变化,矿业权收益(价款)的确定和缴纳方式的变化.论述了改革对项目资源获取影响,并结合陕西资源获取项目改革前后项目财务指标对比分析,针对矿业权收益改革前后两种不同计算及缴纳方式进行了测算,总结了矿业权收益制度改革对项目决策的影响.
在煤矿生产中,大容积原煤仓的大块矸石落料点易发生防护衬板和仓壁的冲击破坏,甚至会造成井下原煤仓围岩塌陷,而非落料点区域常形成煤仓“棚堵”.为了保障原煤仓安全、可靠运行,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原煤仓不同部位功能性复合衬板的设计、制造、安装,找到防止落煤点冲击破坏和煤仓“棚堵”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陈四楼煤矿深部硐室群巷道围岩变形量大、难支护等问题,通过现场取样,测得硐室群围岩物理力学参数,依据松动圈理论计算出松动圈大小为2.63~3.11m,大于锚杆长度,表明锚杆无法满足支护需求;并利用FLAC3D软件进一步研究了硐室巷道开挖后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特征,分析了硐室群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表明地应力复杂、支护强度不足、底板未支护是造成围岩变形破坏的主因.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提出采用“锚网索注浆加固组合控制技术”对巷道顶底板围岩进行加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顶板最大变
为了保证特厚煤层工作面安全、高效地通过空巷,对空巷采用了强力墩柱支护技术.运用数值模拟、实验室实验及现场工业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空巷围岩的应力变化、墩柱受力变形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墩柱的支撑作用,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与空巷应力形成叠加的应力范围明显变小,工作面与空巷间煤柱内承受的应力明显降低,墩柱则承受了较大的压应力,临近贯通前空巷顶板未出现明显的塑性破坏区;大比例墩柱的单轴压缩实验结果显示其最大承载能力可达8400kN,最大压缩量可达156mm,由于套管的约束作用,墩柱破坏后都保
以红庆河煤矿首采工作面3-1101沿空掘巷为工程背景,综合应用内外应力场及极限平衡理论、数值模拟、工程实践等研究方法,确定深部大采高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为6m,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锚杆索喷联合控制技术.研究表明:①理论计算显示,内应力场宽度为12.5m,上区段采动下煤柱破碎区宽度为2.1m,窄煤柱合理宽度范围为4.7~7.3m;②数值模拟结果显示,6~10m煤柱尺寸时,煤柱与实体煤侧都存在一定的应力集中,煤柱受力增强,且煤柱和巷道上方围岩出现弹性核区,有利于锚杆索发挥锚固作用;③工程实践表明,6m宽度窄煤柱
为保证8.8m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贯通,对比分析了8.8m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末采贯通阶段在顶板管理、矿压控制、末采挂网等方面的主要风险及面临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以采用增压泵设备、水力压裂技术、等压开采及提高回撤通道支护强度为主的顶板综合管理技术措施.通过技术应用,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撑力提升至30MPa,两端头顶板动载系数显著降低,工作面滞后小周期来压4m贯通,贯通后采场与主回撤通道围岩有效预防了8.8m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可以为浅埋深特厚煤层综采末采贯通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