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设计理论发展40年:从生态创新到系统创新

来源 :生态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设计作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直备受设计界的重视.为了探究可持续设计理论的发展规律,将过去40年间可持续设计理论的演变过程归纳为生态创新、可持续创新和系统创新三个阶段,旨在通过分段式分析十种可持续设计方法,以揭示可持续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可持续设计理论的演变过程中,其研究重点从改善环境影响转向扶持弱势群体和增加社会凝聚力,再转变为变革社会系统,这是一个多维度融合和多价值交叠的发展过程.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创新驱动内涵,建立创新驱动评价指标,进而构建价值链高度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例开展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发现:(1)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全产业链创新、金融创新均对创新驱动产生正向影响.(2)商业模式创新对制造业的影响越发重要,河南省制造业应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以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3)全要素变化对创新驱动的影响要大于单一因素变化,不同要素之间要相互协同,相互匹配.(4)河南省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路径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加强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分别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论文系统地剖析了创
耕地生态足迹可以定量评价耕地可持续发展状态,而耕地的生态状况影响长远粮食安全保障.基于2018年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省域截面数据,利用“区域公顷”耕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耕地生态足迹,采用熵值法测算粮食安全水平,运用莫兰指数进一步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粮食安全水平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空间负 自相关;粮食安全水平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其中,高—高聚集区分布在黑龙江,低—低聚集区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高—低聚集区分布在河南、山东;粮食安全水平与总耕
将能值生态足迹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结合,构建能值生态足迹和生态补偿理论模型,并以陕南三市为例,对2011-2017年陕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1-2017年,汉中、安康和商洛三个地区供给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递增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7.72%、8.32%和8.19%,说明陕南三市为保护与建设当地生态环境不断做出努力,使当地所供给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逐年递增;根据测得的能值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发现陕南三市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说明这三个地区的生态系统所供给的生态系统服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大量人口的涌入,我们的城市开始变得越来越\'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噪声越来越大,如今的城市已难再觅一块”静土\".汽车喇叭声、建筑施工撞击声、广场舞歌声或许会扰乱你的清梦,打断你的思绪,让你心烦意乱,但你是否知道它还会对你造成更严重的危害?事实上,噪声除了影响我们的情绪外,还会伤害我们的听觉、视觉器官,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并能诱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
期刊
生态产品是“两山”理论的物质载体和实践抓手.论文对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进行剖析,阐述了生态产品价值形成的理论基础,分析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在识别生态产品自然、社会和经济属性的基础上,以排他性和竞争性为依据,将不同消费方式的生态产品进行归纳分类,分别讨论了各类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途径,对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出了对策建议;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提供参考.
文章以湖北省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案例地,运用混合研究法中的发展法探讨不同生计方式居民的可持续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差异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部不同生计居民的 可持续旅游感知与态度存在差异,传统生计型社区居民的制度和经济可持续感知分别是影响其满意度和支持度最显著的因素,旅游主导型社区居民的经济可持续感知则是影响其满意度和支持度最显著的因素,而对于旅游专营型社区居民,制度可持续感知是影响其满意度和支持度最显著的因素.(2)在三个结构关系模型中,满意度在经济可持续感知与支持度、
绿色发展评价作为衡量绿色发展进程、识别发展机遇和挑战、促进绿色发展的工具,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充分了解国内外绿色发展评价研究和实践开展情况,有助于明晰我国绿色发展评价的改进方向.论文围绕绿色发展内涵、评价实践、评价方法、指标构成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绿色发展相关评价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认为国内绿色发展评价一定程度还滞后于对绿色发展的认识;仪表盘和综合指数法作为在国际、国内应用最广泛的评价方法,反映出国际对灵活性、国内对可比性的偏爱;国际组织构建绿色发展相关指标体系普遍关注“政策”型指标,中国更关注“
围绕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理念,结合绿色发展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构建基于生态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指标体系绿色模型,从横向和纵向对江浙沪地区绿色发展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实证结果,依据绿色模型五大准则对江浙沪地区的绿色发展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践行绿色理念,落实省市绿色发展制度;以经济开发区为整治重点,优化省市绿色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开拓特色型绿色发展道路;赋予新内涵,构建省市绿色社会体系;治理和发展并重,推动农业农村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凝聚监管合力,厘清监管责任,强化监管保
引导我国农村居民日常间接节能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论文采用农村居民调研数据,运用回归分析考察节能意识对农村居民日常间接节能行为的主效应,运用层次回归分析节能意识三维度的交互效应以及情境变量对节能意识—日常间接节能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节能情感和生态价值观对日常间接节能行为存在显著主效应;节能意识各维度间不存在两两交互作用;节能习惯、宣传教育和政策执行力度三个情境变量对节能意识—日常间接节能行为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
以全球价值链为视角,构建装备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与出口国内增加值之间的Tapio脱钩模型,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出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基于WIOD数据、采用增加值贸易分解方法测算出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二者之间的脱钩状态.实证结果显示:(1)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出口国内增加值基本保持增长态势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二者的脱钩关系由弱脱钩、负脱钩向强脱钩转变.(2)中国装备制造业四个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与整体层面大体一致,出口国内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