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福煤矿辅助采区在复采之前所有生产系统已全部报废,由于部分巷道冒落,造成该采区通风系统不完善,无法满足矿井安全生产要求。为了完善该采区通风系统,改善该采区各作业点的通风质量,为现场员工营造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有且必要对该采区的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改造。
关键词:矿井通风安全 优化改造
1、矿井生产、布局现状
加福煤矿自1971年建矿、73年投产以来,经过30余年的生产、建设,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目前已步入衰老期。为了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矿井与公司取得共识,更新观念,把找煤的方向盯向老采区复采。在2000年井筒煤柱收作的基础上,于2001年恢复了201采区生产系统,随后往北逐步扩展202采区、206采区,以井筒为中心对207采区、辅助采区也进行了恢復开采。目前辅助采区恢复至-25m片盘,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通风系统。
2辅助采区目前通风状况
2.1 通风线路
辅助采区-25m片盘通风线路:+230m副斜井进风→风流经+50m南运输大巷→辅助采区+50上部车场→辅助采区轨道下山→-25m区段车场→辅助采区C8S、C8N→辅助采区人行上山→辅助采区+15区段石门→辅助采区+15C8N回风巷→主斜井总回风巷。
2.2存在问题
2.2.1区段串联通风,即辅助采区-25C8S采面与辅助采区-25C8N巷而形成串联通风;
2.2.2-25C8S采面线路较长,局部通风管理难度大;
2.2.3辅助采区人行上山回风线路长、回风量小,存在一定的循环风,造成工作面温度高、通风效果差。
3通风系统方案选择
3.1 通风系统方案
方案一:贯通辅采-25C8S巷至辅采+15C8S巷,辅采-25C8S巷(A7点往外5.8米)与辅助采区+15C8S巷(n8点往里5米)贯通。(见辅助采区通风系统优化改造后示意图)
方案二:贯通辅采-25C8N巷至辅采+15C8N巷,辅采-25C8N巷(8#点往外17.6米)与辅助采区+15C8N巷(M3点退5米)贯通。(见辅助采区通风系统优化改造后示意图)
3.2施工方案比较
3.2.1 方案优缺点
3.2.2 工程量及资金预算
3.3方案确定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方案Ⅱ可缩短该片盘的通风线路、减小通风阻力,且施工难度较小,经济投入少,贯通工期短。故选择方案Ⅱ。
4、方案施工相关工作
4.1方案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贯通后的风流方向与预定的路线一致,必须提前在辅助采区-25m片盘人行上山口与辅助采区+15m人行上山通道处各设置两道风门,贯通后立即关闭这些风门。
4.2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4.2.1 贯通前加强瓦斯和CO2检测工作,每班对工作面风流中的CH4及C02浓度进行检测,并及时做好调度值班记录,确保风流中的CH4和CO2的浓度均不得超过0.5%,其它有害气体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01条规定,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4.2.2 距贯通剩20米时,平潭队辅采+15C8N采面和辅采+15C9N巷、莆田队辅采+15C8N维修巷作业人员,都必须停止作业,辅采+15C8N巷与辅采+15C8N巷到井筒+50C8N通风眼禁止人员进入(设置栅栏及挂特别警示牌)。
4.2.3 加强局部通风管理,严禁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保证作业地点有足够的新鲜风量供给。
4.2.4 对于个别作业点存在风流反向的问题,贯通后应及时调整风机方向,确保风流正常。
4.2.5 对于贯通时局部通风情况出现异常,必须马上停止作业,进行局部通风系统调整,风量应重新进行分配,待风流方向和风量稳定后,方可进入作业地点。
4.2.6 贯通后,安排人员对相关巷道和作业点进行测风测气。
5、优化改造后通风状况
5.1优化改造后主要进风点及该采区各作业点风量 (如下表示)
改造后测定的各用风地点风量与改造前相比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
5.2优化改造后该采区通风线路
+230m副斜井→+50m南大巷→辅助采区+50m上部车场→辅助采区轨道上山→辅助采区-25m下部车场→工作面→辅助采区-25回风上山→辅助采区+15C8N回风巷→主井总回风巷→+260m抽风井。
6结论
通过方案Ⅱ的通风优化改造施工,完善了辅助采区的通风系统,该采区的生产条件得到切实改善,确保了矿井的生产安全。
注:文章内的图表、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
关键词:矿井通风安全 优化改造
1、矿井生产、布局现状
加福煤矿自1971年建矿、73年投产以来,经过30余年的生产、建设,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目前已步入衰老期。为了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矿井与公司取得共识,更新观念,把找煤的方向盯向老采区复采。在2000年井筒煤柱收作的基础上,于2001年恢复了201采区生产系统,随后往北逐步扩展202采区、206采区,以井筒为中心对207采区、辅助采区也进行了恢復开采。目前辅助采区恢复至-25m片盘,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通风系统。
2辅助采区目前通风状况
2.1 通风线路
辅助采区-25m片盘通风线路:+230m副斜井进风→风流经+50m南运输大巷→辅助采区+50上部车场→辅助采区轨道下山→-25m区段车场→辅助采区C8S、C8N→辅助采区人行上山→辅助采区+15区段石门→辅助采区+15C8N回风巷→主斜井总回风巷。
2.2存在问题
2.2.1区段串联通风,即辅助采区-25C8S采面与辅助采区-25C8N巷而形成串联通风;
2.2.2-25C8S采面线路较长,局部通风管理难度大;
2.2.3辅助采区人行上山回风线路长、回风量小,存在一定的循环风,造成工作面温度高、通风效果差。
3通风系统方案选择
3.1 通风系统方案
方案一:贯通辅采-25C8S巷至辅采+15C8S巷,辅采-25C8S巷(A7点往外5.8米)与辅助采区+15C8S巷(n8点往里5米)贯通。(见辅助采区通风系统优化改造后示意图)
方案二:贯通辅采-25C8N巷至辅采+15C8N巷,辅采-25C8N巷(8#点往外17.6米)与辅助采区+15C8N巷(M3点退5米)贯通。(见辅助采区通风系统优化改造后示意图)
3.2施工方案比较
3.2.1 方案优缺点
3.2.2 工程量及资金预算
3.3方案确定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方案Ⅱ可缩短该片盘的通风线路、减小通风阻力,且施工难度较小,经济投入少,贯通工期短。故选择方案Ⅱ。
4、方案施工相关工作
4.1方案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贯通后的风流方向与预定的路线一致,必须提前在辅助采区-25m片盘人行上山口与辅助采区+15m人行上山通道处各设置两道风门,贯通后立即关闭这些风门。
4.2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4.2.1 贯通前加强瓦斯和CO2检测工作,每班对工作面风流中的CH4及C02浓度进行检测,并及时做好调度值班记录,确保风流中的CH4和CO2的浓度均不得超过0.5%,其它有害气体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01条规定,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4.2.2 距贯通剩20米时,平潭队辅采+15C8N采面和辅采+15C9N巷、莆田队辅采+15C8N维修巷作业人员,都必须停止作业,辅采+15C8N巷与辅采+15C8N巷到井筒+50C8N通风眼禁止人员进入(设置栅栏及挂特别警示牌)。
4.2.3 加强局部通风管理,严禁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保证作业地点有足够的新鲜风量供给。
4.2.4 对于个别作业点存在风流反向的问题,贯通后应及时调整风机方向,确保风流正常。
4.2.5 对于贯通时局部通风情况出现异常,必须马上停止作业,进行局部通风系统调整,风量应重新进行分配,待风流方向和风量稳定后,方可进入作业地点。
4.2.6 贯通后,安排人员对相关巷道和作业点进行测风测气。
5、优化改造后通风状况
5.1优化改造后主要进风点及该采区各作业点风量 (如下表示)
改造后测定的各用风地点风量与改造前相比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
5.2优化改造后该采区通风线路
+230m副斜井→+50m南大巷→辅助采区+50m上部车场→辅助采区轨道上山→辅助采区-25m下部车场→工作面→辅助采区-25回风上山→辅助采区+15C8N回风巷→主井总回风巷→+260m抽风井。
6结论
通过方案Ⅱ的通风优化改造施工,完善了辅助采区的通风系统,该采区的生产条件得到切实改善,确保了矿井的生产安全。
注:文章内的图表、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