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词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暨词学青年学者同人会召开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chen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7月31日—8月3日,“2019词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暨词学青年学者同人会第三次活动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十六位青年学者与会发表论文。会议邀请王兆鹏、朱惠国、彭国忠等学者担任评议嘉宾。
其他文献
文章以2005~201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地方官员更替对于辖区企业员工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变更显著影响当地企业员工配置,导致地方国有企业缩减雇员,民营企业增加雇员;新任官员为外部调任或政治冲击较大时,国有企业雇员缩减得更为明显;所在地区就业压力较大、投资规模缩减较多的民营企业更有动机在官员更替时增加雇员,而自身业绩较差的国有企业更有动机削减雇员。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官员更替时,国有企业"瘦身"能够"减负""增效",民营企业增加雇员尽管增加了劳动力成本但并不会"减效",且
住房是迁移者融入当地社会和实现持久性迁移的基本条件,也是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在采用因子分析和模糊集对城市融入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估计了住房实现模式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单位宿舍,租赁住房与自有住房均能显著提升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度,而自有住房的融入促进效应更大;在采用工具变量法矫正内生性及考虑了流动人口的个体异质性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不同的住房实现模式对城市融入分维度指标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相对于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统计体系存在巨大的信息缺口:一类是不可得信息,另一类是信息内容缺口。二十国集团(G20)提出的数据缺口倡议(DGI)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信息缺口的最重要行动方案,该计划包括DGI-1和DGI-2两个阶段。DGI-1二十条建议涉及金融部门的风险积聚、跨境金融联系、国内经济对冲击的脆弱性、改进官方统计交流四大主题;DGI-2内容重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金融部门风险,二是脆弱性、互联性和溢出性。文章指出,从实施情况看,G20数据缺口倡议已取得显著进展,引发经济与金融领域一场声势浩大的
选民身份识别法是近年来美国两党在选民争夺战上的焦点议题。截止2016年大选之前,美国已有30多个州实施了不同类型的选民身份识别法。文章采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各州的投票数据,运用多层级线性回归模型,探索选民身份识别法与选举投票率的关系,分析选民身份识别法对投票参与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选民身份识别法客观上成为了普通公民选举参与的准入性障碍,各州之间随着选民身份识别的严格程度加强,公民选举参与程度逐步降低。选民身份识别法主要按照种族和党派的界线分化了美国选民。文章最后指出,选民身份识别法是共和党削弱民
企业的经济行为选择内生于市场中的经济制度安排,其中最基本的制度规则就是产权制度。企业作为经济人,出现普遍的失信行为在表面上看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在深层次上则是在最基本的两类市场交易主体--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强势产权主体-弱势产权主体"结构,这种产权结构使得企业通过失信行为侵害消费者权利成为"理性"的选择。文章认为,治理企业失信问题的根本在于纠正"强势-弱势产权主体"结构,从重塑市场交易主体平等产权地位入手,从微观角度消除失信行为产生的根源。
现有文献较多关注中央组织下的政策试验,对地方自发试验的开展、运行及激励过程缺乏深入研究。文章考虑了政策试验的学习效应,并将成功和失败的政策试验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建立了地方自发试验的两期博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方自发试验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由于个人能力、试验成本、试验收益等原因,地方自发试验存在六种不同的政策选择均衡结果。通过完善地方试验的奖惩评价机制、降低试验成本等激励工具能够有效激发地方政策制定者选择政策试验的动力,而将提高政策制定者能力与实施激励工具相结合,能够在推动地方自发试验有效开展的同
拉美国家的执政领袖作为"行为者",在结构性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决定了改革的命运。具体而言,执政领袖如果顺从所属政党或被利益集团捕获,则会使改革失败;如果他们采取一定程度的协商和妥协,则会让改革变得缓慢却更持久;如果他们忽视协调,武断决策和收买精英,则会让改革得以短期实施,却不利于改革的可持续性。文章通过控制比较和过程追踪发现,危机下发动改革具有客观迫切性,而政治资本、既有制度等条件限制了执政领袖的操作空间。执政领袖的选择首先影响了改革的第一层结果,即改革形式是激进还是渐进,同时也影响了改革的第二层结
21世纪以来,全球清洁能源治理迅速兴起,但相关学术研究远远滞后于现实进展。文章结合国际能源发展趋势,对全球清洁能源治理的兴起动因、参与主体和突出议题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全球清洁能源治理的兴起既源于当今世界的能源转型,也与应对清洁能源发展面临的障碍及其衍生的问题直接相关。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是参与全球清洁能源治理的主要行为体,各自发挥着不同作用,但尚未形成系统高效的治理体系。全球清洁能源治理至少应涵盖以下五个议题,即清洁能源的全球推广、清洁能源领域的国际贸易争端治理、稀土资源治理、跨国水电
杨炯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生平仕履历来为学界所重视,傅璇琮、张志烈、祝尚书等诸位先生在考证生平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与杨炯生平直接相关的史传和诗文材料有限,尤其是早年任官经历记载缺乏,主要依据是杨炯在《浑天赋》序中的自叙:“显庆五年,炯时年十一,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始以应制举,补校书郎。朝夕灵台之下,备见铜浑之象。寻返初服,卧疾丘园,二十年而一徙官,斯亦拙之效也。”(祝尚书《杨炯集笺注》卷一,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页)对于这段自叙中杨炯所任的“待制弘文馆”和“校书郎”官职,学界存在多种说法。本文兹从唐
公孙弘被武帝由太常下第擢为举首,是因为其《举贤良文学对策》释“术”为“智”,论述了“术”与儒学诸范畴的关系,使统治者对权术的政治、心理需求获得了一种理论正义;把儒家义理融入汉代法治之中,促成了律法儒学化。该文深受齐地文化影响,体现出融创变通、服务当下、崇尚谋略议论的齐地文化品格。该文的文本立意与书写具有突破性、创新性,敢于打破策问限制,论题设计比较大胆新颖;且思路缜密,善用对偶手法,偶散结合,文风简约明切、冷静沉实。这种文风的形成与汉代文书行政制度的要求以及文吏职业特点密切相关,反映了汉代散文发展的新气象